[PConline 雜談]如果將時鐘調回2010年,你會發現如今的互聯網已經與當年有著天壤之別。盡管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十年時光仿佛就在昨天,但產業與技術的發展卻是一直在進步的。2020年已經結束,21世紀也已經過去瞭兩個十年,我們該用一個什麼樣的心情去回味過去?不如翻開十年前的老照片,一起去查看時光留下的每一幀吧!
1. 微軟的Windows之路
* 十年前:Win7
* 十年後:Win10
操作系統變化不大,盡管這期間一直有其他廠商發力,但由於軟件生態等方面的緣故,微軟的Windows一直穩居寶座。十年前是Win7的時代(距離第一款Win8發佈還有2年多時間),當時恰逢Vista不被市場認可,帶著任務而來的Windows 7也沒有辜負眾望,無論在口碑還是市場占用率方面,都屢創新高。不過也正是因為Win7太過優秀,後續的Win8、Win10竟然全無建樹。直至最近幾年,Win10的市場占用率才略有起色,而這距離首版Win10發佈已經整整過去瞭6個年頭。
Windows的變遷
2. IE!微軟最大的心結
* 十年前:IE
* 十年後:Edge(Chromium)
很長一段時間裡,IE的最大作用就是用來下載其他瀏覽器。緩慢、笨重、不支持擴展,是很多人對它的最多評價。曾幾何時,微軟也試圖挽救過IE的英名,但十年時間過去,我們看到的並不是一個鳳凰涅槃式的IE,而是掛著微軟外衣的Chromium瀏覽器。盡管業界普遍對微軟的決定表示認可。但不得不說,對於IE而言,這其實就是一個最大的諷刺!
IE→EDGE
3. 00後時代的聊天江湖
* 十年前:QQ
* 十年後:微信 / 陌陌 / 探探 / Soul / 高顏
盡管聊天主體由90後變成瞭00後,但不得不說,人們對於聊天軟件的需求並沒有多少改變。十年前是QQ的時代,盡管也有一眾競爭對手,但騰訊的地位幾乎無人能敵。十年後,微信在移動市場取代瞭QQ,觀眾們的選擇也更加多元化,陌陌、探探、Soul、高顏……市場正在被一步步細分。那麼再過十年呢,會不會有新的軟件取代它們?或許就是留給我們的最大疑問!
聊天軟件
4. 辦公軟件的雲時代
* 十年前:Office 2010
* 十年後:Office 365
作為生產力工具裡的TOP1,微軟Office一直是辦公軟件的霸主。當年的Office與現在沒有太多區別,Ribbon界面在當時還算是一個新名詞。那時的Office已經形成瞭基本的功能框架,換言之,你現在看到的模塊當年就已經存在。
十年之後,Office搭上瞭“雲”快車,不僅數據協同更加高效,部署方式也更為靈活。雲端、本地,Office的功能不再局限於大版本升級,而是采取瞭類似Win10那樣的定期更新。同時人們購買Office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化,既可以根據終端數,也可以根據使用時間任意組合。
生產力工具的變遷
5. 手機PK電腦
* 十年前:電腦>手機
* 十年後:手機>電腦
十年前,是PC的時代,盡管智能手機已經普及,但羸弱的性能,以及參差不齊的APP質量,讓操作體驗還很難OK。那時的人們主要還是習慣於通過電腦,來完成相關任務。
十年後,移動互聯網取代瞭傳統互聯網,電腦端已不再是用戶的唯一選擇,很多APP的功能甚至超過瞭網頁版。種類也愈發豐富,支付APP、金融APP、政務APP、娛樂APP……,甚至還有小程序這樣的輕量化應用,來彌補用戶訴求的“最後的一公裡”。
APP逐漸替代瞭電腦軟件
6. 殺毒軟件!你幾時沒有裝過它瞭
* 十年前:免費殺軟大廝殺
* 十年後:……
十年前是殺毒軟體的天下,那裡的殺軟普遍分為兩大陣營,免費殺軟和收費殺軟。由於360等互聯網公司的介入,傳統殺毒軟件正在被全新的在線化安全套裝所取代(那時雲端的概念還不多見)。彼時網站們都熱衷於刊發各種殺毒軟件橫評,以期能在這場殺軟大戰中舀得一杯羹。
這些圖標你都能叫得上名字嗎?
十年後,殺軟的概念已經很少被提及。Windows Defender、防火墻、安全中心、瀏覽器雲防護……,各種內置化功能已經將系統防護得妥妥帖帖。最為關鍵的是,如今的網絡環境也比之前更加安全,各種違規網站、釣魚網站,在用戶還沒有看到它的時候,就已經被防火墻屏蔽。再加上近年來版權意識不斷增長,第三方破解軟件的使用量也急劇下跌。正是這樣一些原因,徹底斷瞭殺毒軟件的後路!
7. 語音助理的興起
* 十年前:鍵盤/鼠標
* 十年後:Siri/小愛同學/Cortana/小歐/小E/Jovi
十年前的PC時代,鼠標和鍵盤是最直接的輸入方式,那時雖然也有其他外設(如數位板、攝像頭等),但並不會給人提供多少幫助。十年後,語音助理遍地開花,無論是PC、手機、汽車、電視……,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語音助理。上個鬧鐘、調個溫度、搜個文件、開個軟件……,以往需要很多步才能完成的操作,現在動動嘴就能辦到。都說懶病就是科技慣的,這話一點兒都沒錯!
語音助理的時代
8. 免費網盤的落寞
* 十年前:免費雲盤
* 十年後:收費雲盤
十年前,一種低成本的在線存儲服務逐漸興起,這就是網絡硬盤(雲盤)。那時百度、金山、騰訊、360……、幾乎每一個互聯網大廠都推出過自己的雲盤產品。然而高昂的維護成本,以及杯水車薪的財務收入,讓廠商們漸漸不再狂熱。隨著第一個停服的網絡硬盤出現,羊群效應逐漸聚集,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加入到“停服”的行列之中。直到目前,免費的個人網盤已經屈指可數(很多都轉型成為商業網盤),隻留下一地的落寂讓人唏噓。
免費網盤時代已經落幕
9. 在線視頻會普及4K嗎?
* 十年前:720P
* 十年後:60幀/HDR/4K
2010年是視頻網站最白熱化的一年,眾多大佬開始花大價錢購買正版版權,並將在線視頻的分辨率由之前的標清提至高清(720P)。盡管這裡的720P和真正的720P還是有著很大不同,但能在不下載的情況下,就能基本流暢地播放清晰度還不賴的“高清視頻”,對於當年的人們來說,也是頗具吸引力的。
在線視頻的進步
十年後,1080P早已成為網站的標配,甚至個別網站還推出瞭1080P高碼率(60幀)以及4K這樣的變態選項。清晰度已經不再是觀眾們的唯一要求,高碼率、HDR、更及時的影片更新速度,開始成為瞭大傢關註的焦點。此外還有彈幕,逐漸取代留言成為瞭吃瓜群眾們的新寵。
10. 音樂軟件
* 十年前:免費歌曲聽到爽
* 十年後:昨天收藏的今天“灰”
十年前,是免費音樂的天堂,那時候聽歌是沒有版權這一說法的,無論誰的歌都是隨便聽隨便下。盡管對於一個成熟市場來說,這樣的場景並不健康。但不得不承認,正是因為當年這種混沌的局面,才讓很多歌手名揚天下。
十年時間過去,版權問題開始愈發重要,各大音樂網站紛紛開通瞭會員聽歌服務。新歌要錢,經典老歌也要錢,甚至昨天還能播放的歌曲,今天就變成瞭灰色。盡管很多人已經習慣瞭付費收聽,但依然需要在不同的音樂APP裡奔波。聯想到幾天前,蝦米音樂宣佈關停旗下音樂服務,這或許就是壓垮音樂平臺最後一根稻草吧。
音樂軟件
11. 微博→微視頻
* 十年前:文字/圖片/視頻
* 十年後:短視頻/直播
2009年新浪微博的上線,標志著中國互聯網開始進入一個新紀元。用戶可以通過PC、手機等終端工具,以文字、圖片等方式實現信息共享,而不再局限於IM這種傳統的熟人模式,人和人的距離第一次被拉得這麼近。短短一年多時間,新浪微博的註冊用戶數便從0快速躍升至5000萬,並在行業內引發瞭一陣追風熱潮。
十年時間過去,新浪微博人氣未減。另一方面,基於短視頻的抖音、快手等一眾小弟,則在另一個領域獨領風騷。盡管走著不一樣的路線,但草根+大號的生長模式,卻絲毫沒有改變。
社交軟件變化
12. 3G升級5G
* 十年前:3G如風
* 十年後:5G如夢
十年前是3G的時代,很多人買到一臺智能手機後,第一件事就是辦理一張3G卡。盡管由於基站以及設備間的差異,實際的3G速率與理論值相距甚遠。但那種能用移動設備直接收看視頻,流暢進行語音通話的感受,仍然吸引瞭很多人。
2019年11月1日,三大運營商正式上線瞭5G商用套餐。與當年的3G不同,憑借更高的速率(理論下行速率可達1.3Gbps以上)和更小的延遲,5G網除瞭給辦公生活帶來瞭更好的體驗之外,還實現瞭諸如VR、物聯網、自動駕駛等黑科技。很多之前不敢想像的技術在5G的幫助,得以迅速實現。相比之下,速度的變化早已不是關註的焦點。
3G→5G
13. 出門買大蔥……沒帶手機
* 十年前:現金/刷卡
* 十年後:刷碼/刷臉
每天沉迷於刷臉刷碼的小哥哥小姐姐們,自然不會想到十年前的我們,還在使用現金作為主要的交易工具。那時流行一種叫信用卡的東東,但通常隻能在大型商超使用。那時的我們經常會提到這樣一句話:“完瞭,又忘帶錢包瞭!”
十年間交易的變化
十年後,刷碼刷臉已經遍佈中華大地,就連外出買根蔥也可以拽拽地刷個碼搞定。電子支付所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省卻瞭各種零錢使用。特別是支付公司可以根據你的交易記錄,在線為你開通借貸(類似於花唄,先花後付、分期付款)。種種這些除瞭方便我們的日常生活外,對於社會消費力的拉升也是不容小視的。
14. 買火車票再也不用排夜隊瞭
* 十年前:熬夜排隊
* 十年後:網上訂座
中國的春運,曾被戲稱為“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周期性遷徙”。作為最主要的運輸工具,火車自然承擔著繁重的責任。春運火車票一向被視為“一票難求”。在十年前還沒有12306的時候,我們需要自行到火車站裡排隊購票。特別是一些熱門車次,就連徹夜排隊也很難買到。由此也催生出一個經典行業,這就是——“黃牛”。
徹夜排隊VS刷身份證直接入站
十年後,我們終於可以坐在傢裡動動手就把車票搞定,甚至根據喜好預訂好所乘坐的座位。盡管一票難求的局面仍舊難以解決,但越來越多的人性化功能,以及不用忍受寒風徹夜排隊,也算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瞭。
15. 吃飯的變化
* 十年前:出門點餐
* 十年後:網上外賣
十年前的外賣市場遠沒有現在發達,那時雖然也有零星商傢提供外賣點餐服務,但多數隻集中在大學或大型寫字樓附近,騎手也多是商傢自雇。十年後,手機APP已經可以隨意點餐,甚至還擴展到買菜、買藥等等一些附加服務。最關鍵的是,大平臺的加入,使得各種優惠券滿天飛。不僅吃得省事,也更加實惠。
吃飯的變化
16. 出門招手成為歷史
* 十年前:出門招手打車
* 十年後:平臺打車/共享單車
十年前的打車,主要依賴於乘客招手,那時的打車全靠運氣。如果趕上下班高峰期,或者雨雪天氣,半天打不到車也絕對不是新鮮事。十年後,我們已經可以通過平臺預定用車的時間與地點,並且可以隨意挑選車子的檔次。打車軟件已經徹徹底底改變瞭我們的生活,打通瞭司機與乘客間最後一道屏障。此外還有共享單車,很好地解決瞭城市出行中最後一公裡問題。
打車的變化
17. 公交出門更智能
* 十年前:啥時來車隻能猜
* 十年後:實時定位/擁擠度顯示
經常坐公交的人,相信對於十年前的情景依舊記憶猶新,那時的公交並沒有什麼智能化輔助,下輛車什麼時間到?車上擠不擠?根本無從參考。十年之後,絕大多數城市都開通瞭自己的公交APP,公交到哪兒瞭?還有多久到站?車上擠不擠?離我最近的站點在哪裡……,所有一切都能在手機上一目瞭然。更為關鍵的是,公交APP打通瞭傳統的支付環節,通過預付卡或者電子錢包等形式,徹底解決瞭出門沒帶零錢的尷尬。
公交更加智能化
18. VR的前世與今生
* 十年前:大廠的嘗鮮工具
* 十年後:真正有瞭用武之地
VR技術由來已久,早在2010年就有廠商推出過相應的3D試衣服務,這大概是中國市場上第一批商用VR服務瞭。不過由於當時設備與體驗上的落差,這種新生代服務在短短亮相之後,便匆匆退出瞭歷史舞臺。十年後,VR真正迎來瞭爆發的年代,虛擬看房、虛擬看車、虛擬遊戲、虛擬訓練,甚至前段時間火遍全網的嫦娥五號,也牛哄哄地用上瞭VR技術用來快速復原月面場景。而隨著5G網絡的鋪開,未來VR還會有更多更牛X的應用,我們真正走入到瞭VR時代。
VR由科幻變成現實
寫在最後
十年時間,短暫而又漫長,這些變化其實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縮影。乍一看沒什麼,可一旦將它們放到一起,就能讓人感受到時間長河的魅力。那麼再過十年,我們的身旁又會是個什麼樣子呢?讓我們一起暢想,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