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宣稱小米 11 的銷量已經超過 100 萬臺,用戶和媒體對於這款手機的評價也頗高。小米 11 搭載的全新 E4 材質的屏幕,素質上大幅提升,我最為看重的就是屏幕表現,所以我也入手瞭一臺小米 11。綜合使用下來,在 4000 元左右的價位,這個配置表現總體上是滿意的。不過在我使用幾天後發現幾個缺點,有點不太能接受。
後殼振動
首先是外放的時候,後殼振動明顯,尤其是機身頂部。小米 11 這次使用瞭超薄的機身設計,在外放上仍然使用瞭雙揚聲器,但不是小米 10 上面的對稱式設計,而是采用聽筒和外放二合一的設計。總體聽感依然不錯,不過在大音量外放的時候,手機的上半部分振動很明顯,手會有酥麻的感覺,這點體驗不是很好。小米 11 分為玻璃和素皮兩種材質,我使用的是素皮版本,不知道玻璃背板的版本會不會好一些。
卡頓死機
小米 11 是新上市的機型,雖然在配置上十分強大,驍龍 888 應付各種任務也綽綽有餘,即使驅動一塊 120Hz 的屏幕也是很流暢的。不過在我幾天的使用中,手機出現瞭卡頓、死機的現象,需要強制重啟才能恢復。尤其是在打開和關閉相機的時候會遇到動畫卡頓的情況。小米 11 是新機型,又首次搭載瞭驍龍 888 處理器,軟件和硬件的適配可能還存在一些問題,希望官方能通過後續的優化解決這些問題。對於一個配置這麼強大的手機,掉幀和卡頓都是不應該發生的。
機身尺寸
最後一個缺點可能有點吹毛求疵瞭,就是小米 11 的尺寸問題。小米 11 相較於小米 10 來說,確實更輕更薄瞭,但是整體機身卻更長瞭,小米 11 的屏幕比例為 20:9,小米 10 是 19.5:9。造成尺寸變化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全新的三星 OLED 屏幕的比例進一步拉長;而是更長的機身可以容納更大的電池。小米 11 更加輕薄,但是電池仍然是 4600 毫安時的大電池,機身隻有更長才能容納這麼大的電池。手機太長帶來的問題就是在單手操作的時候不是很方便,因為手機重心會上移不少,握持的時候沒有信心。
拋開這些缺點,小米 11 的綜合表現確實非常優秀,尤其是強大的性能,在運行大型遊戲和大多數使用場景下都十分爽快。也希望後續官方通過更新來解決現有的卡頓和死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