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埋下的伏筆談起
一年前的消費熱詞是挑剔;一年後的消費代詞是花果山。
去年的這個時候發過一篇文章《幾分錢的小“米粒”:這不起眼的MLCC,成為你買不起顯卡的元兇》,當時的產品環境已經在產生著一些較為敏感的變化,對於大多數普通消費者所慣常的降價、迭代預期而言,數碼圈賣方市場的苗頭已經有所隱現。
而後2020年5月末(對,不是618,而是618前一個月)則成為迄今為止入手數碼商品最佳的“黃金時期”。幾乎所有款式的電腦配件產品、3C數碼產品在去年的4月中旬至5月末迎來瞭歷史低點、且百花齊放、庫存豐富,類似299塊錢的廉價RX584礦渣比比皆是。
去年4月,299塊錢的礦渣RX580 4GB顯卡滿坑滿谷,大傢還要挑一挑選最滿意的買
而在那之後,不論是受疫情還是國際環境因素影響的各傢產品發佈計劃推遲、制造工藝迭代趨緩等問題,都逐步遷移到不斷上漲的售價、以及越來越難買到的商品上來。我們的收入並未增加多少,而電腦數碼消費的門檻卻一漲再漲。
緩一緩,不急
7nm DUV能搞定的事,暫時就不上EUV瞭
2021年的顯卡漲價,隻是九牛一毛
時間回到當下:3月末的消息依然不甚樂觀。
光刻膠等產業鏈基礎端原材料的供應(註意是供應量、都不配談成本... ...)同比縮減瞭50~75%以上,這意味著已經掌握瞭大段國有化自主產能的本土芯片商面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更枉談掣肘境外品牌的價格普漲。
據消息人士透露,部分本土廠商所獲得的光刻膠數量,不及去年同期的1/3... ...
除此之外,結合去年初就已產生的MLCC及其他毗鄰電氣元件瘋狂漲價、BTC和ETH為代表的區塊鏈代幣瘋漲,2021~2022年甚至更為久遠的一段時期裡,傳統電腦消費的供需關系將面臨進一步逆轉,擁有市場話語權、供應端、渠道力的上層環節仍將進一步透支其對定價權的影響力,簡言之就是東西越來越貴、市場越來越小。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癲狂的市場環境下,產業鏈各方都想擠進來大分一杯羹
當然,對上述既得利益方而言,唯一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在客單價飛漲的環境下、將越來越小的市場需求做大?
請大傢記住:2100萬枚比特幣是有數的,但每一枚比特幣能分成0.0000000幾?則是沒窮盡的~ 起碼當前確實如此
全民挖礦或許是比較具備實操意義的課題之一,畢竟花萬把塊錢組裝一臺具備50算力的電腦,每天被動賺幾十塊錢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還算是不錯的投入產出比。但這種畸形的供需關系將過度依賴區塊鏈經濟的泡沫健康度,如果越來越多的特斯拉(正式開啟BTC比特幣購車渠道)介入市場,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夯實泡沫,不過現階段的投機屬性依然大於實體經濟支撐屬性,未來要走的路依然很長。
另外,電腦行業的畸形發育,目前僅僅是整個數字互聯網科技的冰山一角,MLCC電氣基材、光刻膠、進口芯片等核心原材料持續、大幅度的漲價,終將影響到手機、移動互聯網所惠及的絕大多數消費者。
電腦的流量價值已近幹涸,手機則還存上升空間,一旦飽和,恐難逃如顯卡一般的審判日到來
雖然現階段手機的價格漲幅還在老百姓的接納范圍之內,可能還沒達到電腦圈2021年徹底用不起顯卡的程度。但大傢依然要認識到,當前手機價格之所以不那麼畸高,是因為存在著國產芯片、國產通訊協議做支撐,另外還有移動互聯網的門戶——流量入口之爭仍在繼續。
手機的流量入口價值,依然是各方鏖戰之焦點所在,補貼、賠錢銷售仍將長期存在
有效競爭=價格制衡。然而,在華為中興等企業的國產手機芯片代工受阻之氛圍下,這種價格制衡還能存在多久?手機用戶會否遭遇到類似顯卡瘋狂漲價導致傳統PCDIY行業快速進入冰河期的境況呢?
《無題》
起碼,放在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是打死都不會想到:一張曾被299元甩賣、蹂躪瞭4年的礦渣RX470D顯卡,在2021年3月,還能賣到1700元甚至更高、且被市場瘋搶的景象。
本文僅代表筆者作文時主觀態度,請勿代入各方角色,狗頭保命
絕對的實力自然帶來絕對的壟斷,絕對的壟斷同樣意味著各種意想不到的壓榨與盤剝。2021年春天或許隻是一個開始,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一葉蝴蝶振翅而有所改變,祝各位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