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華為發佈瞭2021年的第一款新機——Mate X2。
這是華為的全新一代折疊屏手機,相比起上一代的Mate X,這款新機除瞭全新的內折設計之外,外觀、配置都有升級。
折疊屏本來就是市場火熱,再加上Mate X2機身內搭載的那塊在美國制裁後用一塊少一塊,被稱為“麒麟絕唱”的麒麟9000芯片,更是讓Mate X2迅速登上瞭神壇。
本期我們要說的就是華為的Mate X2,以及這款手機代表的折疊屏大勢。
2月25日,華為Mate X2正式發售的當天,超過375萬人在線搶購,中關村的經銷商更是在市場中向搶到手機的散戶們放話:“有多少收多少,價格隨你出。
隻要搶到一臺MateX2,轉手就能直接賺一萬,一臺Mate X2的倒賣溢價甚至超過瞭一箱茅臺。
Mate X2的高溢價與一機難求是市場高關註度與低產量的必然結果,但是從這個結果出發,華為無疑是再次為折疊屏手機加瞭一把火。
整個市場爭辯瞭三年的那個問題又回來瞭:折疊屏會是手機的未來嗎?
2018年,中國折疊屏的先驅——柔派,正式發佈瞭FlexPai柔派一代。
這是全球第一部實現量產的折疊屏手機,雖然市場效果與評價並不高,但多年鉆研的柔性屏技術還是讓柔派吃瞭第一口螃蟹,賺足瞭吆喝,成功赴美上市。
真正點燃折疊屏概念的,是三星和華為。
2019年2月20日,三星在舊金山正式發佈瞭Galaxy Fold,打響瞭搶占折疊屏市場的第一槍。緊接著四天之後,華為在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發佈瞭Mate X。
兩個巨頭的下場,瞬間點燃瞭手機圈。
所有人都覺得,折疊屏將是手機的未來。
然而,折疊屏並沒有像想象中那樣迎來爆發,其實就兩點原因:一個是太貴瞭;一個是技術不成熟。
作為折疊屏的先驅,不管是柔派的FlexPai、還是三星的Fold,又或者華為的Mate X,價格都遠遠高出市場的旗艦機型。
最便宜的柔派FlexPai也要八千多,華為三星更是破萬的存在。
除瞭價格的高昂,技術不成熟也是市場難以解決的一個難題,換句話說就是:問題太多瞭,沒人買。
三星的Fold因為用戶撕掉屏幕保護膜而造成整機報廢;華為Mate X屏幕頻頻出現故障。在價格因素篩選瞭大部分用戶之後,這些消息又給剩下的那些客戶潑瞭一盆冷水,畢竟沒人想花高價買一個不成熟的產品。
不過折疊屏畢竟是初代市場,市場也給予瞭他們一定的包容度,還是有不少人選擇瞭折疊屏。根據兩傢企業2020年公佈的數據來看,華為MateX月售接近十萬臺,三星Fold月售接近十五萬臺。
艾瑞數據也顯示,到2020年的第三季度,折疊屏手機的活躍設備數增長瞭116%。
市場的熱度壓過瞭廠商的研發難度,許多廠商都開始佈局折疊屏市場。
2020年12月25日,DSCC的創始人在社交平臺上透露,小米也將在2021年推出三款折疊手機,分別是外折式、內折式和翻蓋式。
是的,小米打算直接造三種。
至於這三種技術有何區別,喬一接下來會提。
除瞭小米,OPPO和VIVO也開始動身瞭。10月份的時候,VIVO向WIPO(世界知識產權局)遞交瞭一份折疊屏手機的專利,這個專利手機的外觀和三星的Fold二代相似。
OPPO更是選擇瞭不學走路直接學跑步的路線,在OPPO展示的折疊屏概念機中,沒有使用市場上主流的外折、內折、翻蓋,而是直接選擇瞭卷軸型。
在2020年的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展示瞭概念機OPPO X 2021,這款手機采用瞭無極OLED柔性卷軸屏,在原始狀態下是一個正常又普通的曲面屏手機,但點擊拉出後就會直接變成一個小平板,整個動作就像是打開一幅畫一樣。
作為手機行業的老大哥,蘋果當然也沒落下。
2021年2月18日,一名蘋果供應鏈人士在采訪中透露,LG公司正在和蘋果共同研發折疊屏手機。蘋果內部也在計劃2023年推出折疊屏手機。
從2019年到2021年,折疊屏手機不過經歷瞭兩年。
對於手機行業來說,兩年的時間太短瞭,畢竟我們今天使用的直板大屏,也是長達五年的時間才逐漸成熟。
折疊屏手機的難點其實很簡單,就是怎樣才能更好用。
面對這個問題,整個市場給出瞭四種解決方案。
目前,折疊屏的形態主要分為外翻、內翻和卷軸
內翻的代表是三星Fold2和華為的Mate X2;
外翻的代表是柔宇的FlexPai2代;
卷軸的代表則是OPPO的X 2021。
不管是內翻還是外翻,都是呈現形式的區別,真正重要的,是那塊屏幕。
目前市場上所有的折疊屏,從技術角度來說,都是一樣的。
都是由屏幕保護層、可彎曲柔性屏幕、軟膠支撐片、轉軸鉸鏈這四個部分組成的。
屏幕保護層不難理解,我們現在使用的直板大屏幕手機,屏幕都是埋在玻璃之下的,由玻璃來提供保護。但是折疊屏無法使用硬質又便宜的玻璃來保護屏幕,自然就隻能選擇其它能夠彎折的屏幕保護層。
可彎曲柔性屏幕也不用喬一多說瞭,這是折疊屏的靈魂所在。
軟膠支撐片則是在屏幕背後支撐屏幕的保護層,這個軟膠支撐片在我們今天使用的直板手機中同樣存在。
前三個結構都說不上簡單,但也絕對不難,都是正常的技術范疇之內。
那麼,有沒有什麼是在正常的技術范疇之外的呢,有,就是轉軸鉸鏈。
轉軸鉸鏈技術對於折疊屏手機來說極為重要,沒有這項技術,折疊屏手機就絕無實現的可能。
當前的折疊屏手機大多都是采用兩塊主機加轉軸鉸鏈的組合方式,轉軸鉸鏈就是這兩塊屏幕的結合點。
也許有觀眾會問,轉軸鉸鏈不過是機身的一個機械結構而已,難道沒有這個結構折疊屏就不能用瞭嗎?
是的,沒有轉軸鉸鏈,折疊屏即使能夠彎曲的幅度再大,也沒有實現的可能。
鉸鏈作為機身和屏幕的連接,必須同時具備可折疊、輕巧、柔性、薄型、可靠這幾個特點,最重要的一點是,還要容納屏幕。
在大傢的想象中,折疊屏幕最大的問題是不是就是將屏幕彎曲過來,但事實上,可彎曲的屏幕早就有瞭,甚至可以說相比起其它問題來說,屏幕彎曲不過是最簡單的,最難的就是鉸鏈結構。
不知道大傢還記不記得,小時候我們總是會將課本卷起來當望遠鏡玩,一本方方正正的課本,在卷起來之後會發生什麼?
內圈的那一部分會突出超過外圈的那一部分,這是因為兩個部分的彎折直徑並不一樣,內圈的彎折直徑更小、而外圈的彎折直徑更大,於是就造成瞭內圈的一部分會突出超過外圈。
這個原理放在折疊屏手機上,也是一樣的。
折疊屏一直以來面對的重要問題就是,如何使用鉸鏈把折疊時突出的那一部分收納住。
譬如三星的Fold2,采用的解決辦法就是在折疊形態下開一個縫。這樣做固然簡單粗暴,但同時帶來瞭的厚度增加和機身不規則。
同時,還因為轉軸鉸鏈部分是可活動的部件,所以不僅需要靈活,還要解決防塵、密封的問題,還得把走線、散熱等一百多個零部件完整的設計進去。
這還不算完,在這個基礎上,轉軸鉸鏈設計還要考慮重復使用的可靠性和用戶持握感。
天將降大任於鉸鏈也。
可以說,鉸鏈是決定折疊屏手機成敗的關鍵要素,誰能率先打破僵局,誰就能站上折疊屏手機的風口。
折疊屏的故事還在繼續,無論是硬件商還是軟件商,都在繼續探索它的新形態。
鹿死誰手,我們還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