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一切風雲變幻,實際上都在證明小米手機對於市場的沖擊,也讓人們對小米的下一代產品產生瞭好奇。

對於小米手機2代的研發,雷軍親自參與瞭其中。可以說,小米手機1雖然配置完美,但是在他心中依然略有缺憾,那就是手機的外觀沒有達到他的理想設計。

小米手機想從厚變薄非常艱難,工業設計部門和工程部門矛盾重重


比如,小米手機1的厚度竟然有12毫米。網上對於小米手機1外觀設計的吐槽也有不少,例如“沒有設計語言”。對於這些批評,雷軍還是比較在意的,因為他其實是一個很註重細節的人。

總體來說,和任何硬件公司一樣,這個階段的小米公司也在經歷著工程部門和ID部門的強烈沖突,在一個部門非常強勢的情況下,另一個部門隻能節節敗退。

其實,就算在蘋果公司內部,這種沖突也非常普遍——是設計主導工程,還是設計反過來被工程所控制,每一天各種執念和妥協都在公司內部發生。在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艾夫(JonathanIve)的傳記《喬納森傳》裡,讀者可以多次看到這種矛盾的激烈程度。

工程師對今天或者當下可能發生的事情是現實主義的,工業設計師則對明天或者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充滿想象。

盡管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還是要解決電氣工程、規模化生產、售後服務以及技術支持等問題,每一個部門都有他們自己的聲音,他們的聲音也許不具有投票表決的作用,但是卻代表他們各自的想法。

在蘋果公司,工業設計師的任務是構思出一個完全不存在的產品,並設計出整個生產流程,將想象變成現實。

小米手機想從厚變薄非常艱難,工業設計部門和工程部門矛盾重重

這也包括定義客戶觸摸蘋果時的體驗。設計師必須決定產品的整體外觀、材料、紋理和顏色,然後,在工程團隊的配合下,進一步打造出符合產品質量水準的工藝,完成產品並將其推向市場。

這種典型的結構設計和工業設計的矛盾在小米手機1誕生的過程中就出現瞭,而且,和蘋果那種設計師主導並且占據明顯強勢地位的情況不同,在小米內部,硬件部門非常強勢,尤其在小米剛剛起步的階段,手機內部結構的堆疊受到供應鏈提供的材料限制,因此給工業設計留出的空間並不多。

主導工業設計的劉德曾經坦言,那段日子對他來說是灰暗和痛苦的,他作為設計師的驕傲在那段時間被極大地壓制,他甚至不是很願意對那段時間做仔細的回顧。而雷軍改變中國制造、提升中國設計的夢想,也暫時被擱置瞭。

“第一代手機基本是結構部門做好內部堆疊之後,再進行外觀設計。基本的理念,就是在結構做好之後采取‘穿衣服’的方法,將衣服穿在結構之外,再把多餘的裝飾去掉。

那個時候最大的問題是,大傢沒有商量機制,不知道怎麼解決沖突,這帶給我們非常大的困擾。”雷軍回憶道。

在小米下一代手機進行產品定義的時候,兩個部門間的“廝殺”依然存在。雷軍意識到,工作中的矛盾太大,如果他再不出面解決這些問題,這些沖突就會演變成私人恩怨。

曾經發誓不管研發細節的雷軍,此時終於按捺不住,決定親自來解決團隊的問題。“如果米2再做這麼厚,我自己也會瘋掉。”雷軍說。

小米手機想從厚變薄非常艱難,工業設計部門和工程部門矛盾重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3C王者宇晨 的頭像
    3C王者宇晨

    3C王者

    3C王者宇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