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於工作原因,基本上各大品牌每發佈一款筆記本,我都需要進行跑分遊戲各種測試。每次測試都需要拷貝十幾個GB的文件到新筆記本電腦上,有個海盜船滑雪者U盤,傳輸速度不到100MB/s,公司裡配的機械移動硬盤對於一些小文件傳輸速度更慢,嚴重耽誤我的工作時間。要是想評測完一臺電腦,小半天的時間就沒瞭。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要是我一天的工作就隻測試電腦多好,想的太好,其餘時間我還要做數碼硬件產品培訓PPT以及給主播導播們培訓,一天的時間安排的還是比較滿的。要是測試電腦花費的時間太多,那麼就會影響我今天後面的工作。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瞭解過固態移動硬盤,因為工作原因也接觸過西部數據非常多的固態移動硬盤,隻是覺得外觀很醜,而且還貴。容量方面基本要一塊錢一個GB瞭,雖說有官方的加密軟件等附屬的功能,但還是覺得挺不值的。好在,目前市面上的組裝方案比較成熟,大大小小的品牌都有移動硬盤盒售賣,隻需要再買一個固態硬盤裝上就可以瞭。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去年裝瞭四五臺機器,手裡還有一塊2.5SATA固態以及一塊M.2固態,隻要是固態就比機械快,兩者的尋道尋址時間是沒法比的。不過考慮到M.2固態使用的NVMe協議,要比AHCI協議的SATA固態快很多,還是覺得將手裡的M.2固態做成固態移動硬盤。手裡的固態硬盤是來自康佳的,沒聽錯,就是做電視的那個康佳,三星的原片閃存,速度還行,主要是價格便宜,當時搭配黑卡不到300塊錢入手瞭500GB。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M.2接口的固態硬盤主要目前主要有兩種,一種是USB標準,一種是雷電標準。USB標準的最多,價格方面也比較便宜,基本適用於市面上所有的USB標準接口。而雷電標準的接口就比較挑,個人使用過,不知道是不是硬盤盒的原因,並沒有兼容USB標準,插在USB標準的接口上並不能使用。(PS:很多小夥伴可能不知道,USB是標準名稱,並不是我們經常說的接口樣子,是由USB IF組織制定的標準;雷電則是Intel制定的接口標準。)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目前USB標準的硬盤盒主要有USB 3.2 Gen1和USB 3.2 Gen2,兩種標準的最大傳輸帶寬是不同的,前者隻有5Gbps,後者有10Gbps,轉換成Byte單位就是625MB/s的傳輸速度和1250MB/s的傳輸速度。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這就意味著,你買瞭USB 3.2 Gen1標準的移動硬盤盒,NVMe協議的固態是無法發揮其全部性能的。想要買硬盤盒的朋友,建議直接購買USB 3.2 Gen2標準的硬盤盒。多說一句,USB 3.0=USB 3.1 Gen1=USB 3.1 Gen2,最大傳輸帶寬都是5Gbps。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作為公司裡為數不多的技術支持,移動硬盤豈能跟風?與眾不同才是我想要的,於是就入手瞭ROG STRIX ARION這款移動硬盤盒,接口標準為USB3.2 Gen2 Type-C,支持NVMe協議的M.2固態。性能外觀可以說是都具備瞭,尤其是那個會發光的眼睛,當我拿出來的時候,同事看向它的目光都略顯呆滯。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幸虧我見識廣還算有幾分理智,沉迷之前先給大傢開箱看一下外觀,後面再進行速度測試。包裝盒的外觀方面其實也沒啥好說的,相信你們也已經等得不耐煩瞭,我就放張圖,幾句話略過。買過ROG產品的人都清楚,ROG在包裝設計上有自己的一套風格。很明顯手裡的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也是沿用瞭ROG包裝風格,黑紅色搭配,配以產品渲染圖以及各項參數,讓人一眼就能感覺到這塊硬盤不簡單。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包裝看完瞭,再來看一下配件部分,除瞭硬盤盒主體之外還有一個硬盤保護套、硬盤扣、卡針、USB-A To USB-C數據線、USB-C To USB-C數據線以及說明書等紙質資料。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然後再來看一下外觀,硬盤盒的整個外殼使用瞭黑色的金屬材質,並在金屬上做瞭一下花紋處理,看起來遊戲感比較強烈,正面上方的眼睛在通電時會發光。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背面采用瞭斜條紋處理,增大瞭散熱面積,畢竟NVMe協議的固態發熱量還是比較大的。硬盤上方的打孔位置同樣有發光板,跟ROG眼睛同樣會發光,硬盤盒底部打孔是為瞭方便掛在書包鑰匙等物件上用的。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接口位於硬盤盒的底部,Type-C規格,USB 3.2 Gen2接口標準。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然後安裝硬盤吧,安裝的過程非常簡單。整個硬盤盒沒有使用任何螺絲,所以不需要螺絲刀。從配件中可以看到附贈瞭一個卡針,就跟取手機卡托一樣,一插,硬盤盒的上蓋就可以打開瞭。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打開之後使用硬盤盒中自帶的螺絲固定好硬盤,將硬盤盒蓋子還原就行瞭。如果你害怕摔的話還可以將附贈的保護套套上,還有掛環。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本次測試共使用瞭三款電腦,分別對應著華碩最新的天選Air,雷電4標準的Type-C接口;另外學弟還拿瞭公司裡辦公筆記本做對比,一臺老Acer,接口應該是USB 3.2 Gen1,最大理論傳輸速度隻有5Gbps;最後是在Mac OS系統上進行測試,測試設備為MacBook Pro,接口為雷電3標準的Type-C口。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最前登場的是今年非常有熱度的一位選手,這位選手從面貌上來看膚白貌美,非常有料。天選Air到底表現如何呢?馬上揭曉!

膚白貌美果然有料,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表現出不錯的成績,移動大約20GB的文件夾,速度能夠維持在800MB/s左右,所用時間不過30多秒。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還是上測試軟件的測試結果吧,在CDM 1GiB文件的測試下,隊列深度8線程1模式下的連續讀取速度為1070.16MB/s,連續寫入速度為996.84MB/s。4K隨機讀寫速度表現也不錯,隊列深度1線程1模式下的隨機讀取速度為24.75MB/s,隨機寫入速度為40.31MB/s。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看下圖,如果你的電腦Type-C接口是USB 3.2 Gen1標準,那麼硬盤的速度就會受限。隊列深度8線程1模式下的連續讀取速度為463.29MB/s,連續寫入速度為458.44MB/s。4K隨機讀寫速度表現還不錯,隊列深度1線程1模式下的隨機讀取速度為21.38MB/s,隨機寫入速度為39.67MB/s。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學弟的MacBook Pro是十代酷睿版本的,並不是雙口MBP,星巴克氣氛組還是可以去的。MBP上的四個Type-C接口都是雷電3,理論上說雷電3的理論帶寬為40Gbps對吧!如果光看純帶寬的話,確實是40Gbps。但實際上,雷電3折40Gbps的帶寬裡,隻有22Gbps是劃分給數據傳輸的,另外18Gbps帶寬是用來傳輸視頻數據的。雷電4的帶寬上限也是40Gbps,但雷電4數據傳輸跟顯示傳輸是動態分配的。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在Mac OS系統中同樣適用CrystalDiskMark測試軟件,測試結果出人意料,連續讀寫竟然不過百兆/秒,思索之後才知道,都是蘋果系統不支持NTFS文件系統惹的禍。蘋果系統隻能讀取NTFS文件系統的文件,但不能寫入,需要購買相應的軟件才能使用,學弟買的是Tuxera這款軟件,速度受到瞭這款軟件的限制。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無奈之下,隻能分區,將另一個分區格式化為蘋果系統支持的APFS。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然後重新進行測試,連續讀取速度為999.30MB/s,連續寫入速度為927MB/s;4K隨機讀取速度為25.44MB/s,隨機寫入速度為158.98MB/s。

與眾不同,ROG STRIX ARION移動硬盤盒評測

體驗下來,似乎這一切都在預料之中,在外觀上看起來特別特別像塑料,但實際上確實金屬,拿在手裡才會覺得非常有質感。話說150塊錢左右就能買到USB 3.2 Gen2接口標準的移動硬盤盒瞭,我卻花瞭接近400塊錢,到底值得嗎?對我而言,值得。信仰發光logo值這個錢,各方面做工細節縫隙也要比150塊錢左右的硬盤好多瞭。散熱性能也不錯,在電腦上插瞭半天都沒有感覺發燙,這與硬盤盒的散熱性能有關,也與硬盤自身有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3C王者宇晨 的頭像
    3C王者宇晨

    3C王者

    3C王者宇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