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就著70-300mm繼續聊一下現在已經不太看得到的75-300mm這個焦段。畢竟我曾經花瞭1850元買瞭一支二手的尼康 AF 75-300/4.5-5.6。那是一支我非常喜歡的遠攝鏡頭。色彩好虛化漂亮,而且還帶近射功能,推拉式的變焦用著也拉風,據說進灰也帶著風。但我的那支鏡頭還真沒有進灰。隻是我也忘瞭後來是賣瞭還是借給誰忘瞭拿回來瞭。言歸正傳聊聊28-200mm。為什麼聊這個,是昨天這篇文章之後,有讀者在底下留言說聊聊騰龍那款帶微距的28-200mm,那就回憶殺一下吧。
尼康 AF 75-300/4.5-5.6
在回憶殺之前,我們先再說一下昨天的70-300mm。因為還有網友留言當然不是在我這個“窮破小”的公眾號下面,而是在知名大號相機beta的底下,說瞭另外一枚經典的70-300mm的鏡頭。也是出自佳能之手,沒錯就是佳能的“綠炮”—— EF 70-300/4.5-5.6 DO IS USM。這是一枚采用瞭佳能Do鏡片的鏡頭。得益於這枚Do鏡片(多層衍射光學鏡片)的融入讓這支鏡頭有瞭一個其他70-300mm沒有的優勢“短小精悍”。如果沒有記錯佳能的Do鏡頭帶來綠炮貌似現在有三枚。分別是前面提到70-300mm和兩枚400/f4鏡頭。通過這項技術的應用讓鏡頭的體積獲得瞭縮小,也有傳聞,未來這個技術會應用到佳能的RF鏡頭,貌似是300mm。可以期待一下,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Do鏡片的技術也應該融入到強調體積的微單鏡頭中,當然還有內對焦比如尼康的70-300mm。
EF 70-300/4.5-5.6 DO IS USM
說說28-200mm吧,一鏡走天下。去年,騰龍推出瞭針對於索尼FE卡口設計的Tamron 28-200mm F2.8-5.6 Di III RXD。117mm的鏡身長度、575g的重量,關鍵是28mm端F2.8的光圈,作為一款普通用戶旅行用鏡頭實在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哦對瞭,廣角端的最近對焦距離是0.19m,這是最新的一款這個焦段的鏡頭。也是第一款針對微單推出的28-200mm的鏡頭。如果再往前推,如果沒有記錯應該是十年前瞭,騰龍的Tamron AF 28-200/3.8-5.6 XR Di應該就是朋友在我前一篇文章裡評論的那枚騰龍28-200最近對焦0.5m的鏡頭,這枚鏡頭停產於2010年,最近對焦距離為0.49m。如果沒有記錯這也是最後一枚28-200mm焦段的單反鏡頭。
之所以用應該這個詞是因為騰龍歷史上的28-200mm鏡頭實在太多,如果加上顏色的區別應該有兩位數瞭。2000年還有一枚AF 28-200/3.8-5.6 XR Asp. IF Macro 最近對焦也是0.49m。騰龍的28-200mm鏡頭實在太多,如果加上不同顏色版本,兩位數應該是穩穩當當。騰龍不僅28-200mm多,一鏡走天下的鏡頭也多,就這些也夠堆一篇的瞭。還有奇怪焦段的也多,17-50都排不上號,什麼19-35mm、35-90mm、20-40mm等等,90mm和35mm在現在看來作為變焦的起始或者末端有些尷尬,但在當時還是比較普遍的。至於20-40我估摸著松下那枚20-60也許就是受瞭騰龍20-40的啟發。現在回看,單反時代真是精彩絕倫的時代。
Tamron AF 28-200/3.8-5.6 XR Di
繼續說28-200mm,尼康的最後一款28-200mm鏡頭應該是2003年的尼康 AF 28-200/3.5-5.6G IF-ED這枚鏡頭隻有360g最近對焦距離隻有0.44m。IF內調焦、3片ED鏡片即使放到今天來看,無論是重量、體積還是用料都是值得誇贊一下。
AF 28-200/3.5-5.6G IF-ED
佳能在2000年之後就沒有在考慮過28-200mm這個焦段。更為經典也更為人所知的是2004年問世的EF28-300mm f/3.5-5.6L IS USM紅圈白頭,寫到這裡也就不用再說下去瞭。2000年佳能推出瞭兩款28-200mm鏡頭一款是EF28-200mm f/3.5-5.6 一款是EF28-200mm f/3.5-5.6 USM。
EF28-200mm f/3.5-5.6
如今的適馬致力於恒定光圈、定焦鏡頭這些高逼格的內容上,粗大堆料。不可否認這些年來適馬的轉變。但早在膠卷時代以及數碼時代的前半期他也是有輝煌的大變焦鏡頭的歷史的,其中就不乏28-200mm鏡頭。比如05年的適馬 DG 28-200/3.5-5.6 Macro。最近對焦距離0.48m、重量400g。當然這隻是適馬28-200mm焦段的其中一款,其他的型號可不少。
DG 28-200/3.5-5.6 Macro
除瞭這些品牌還有圖麗和國產之光海鷗。賓得也曾經推出過SMC FA28-200/3.8-5.6。據說是騰龍代工然後加瞭賓得看傢的SMC鍍膜。但這些都太過久遠應該都是2000年之前的產品瞭。美能達似乎沒有考慮過這個焦段,而索尼至今有28mm為發端,有200mm為末端但是卻沒有28-200mm的鏡頭。
SMC FA28-200/3.8-5.6(圖片來源網絡)
也確實28-200mm盡管實用,但在數碼的初年,多數人是不會考慮將這樣的一枚追求性價比、追求方便實用的鏡頭去搭配在當時昂貴的全畫幅數碼單反相機上,而APS-C畫幅如果采用28mm等效距離為42的鏡頭又變得不實用瞭,所以那樣的歲月裡有類似28-200的18-135、更為實用的18-200、18-300mm,當然還有佳能那種EF28-300mm f/3.5-5.6L IS USM的劍走偏鋒。到瞭後期全畫幅產品變多價格穩定產品線豐富,28mm作為變焦鏡頭廣角端的位置漸漸被全畫幅的24mm所取代。而追求實用的28-200mm自然而然的淡出瞭數碼單反的舞臺。不過沒幾年萬元之下的全畫幅單反也慢慢不再受人關註,取而代之的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滿眼的全畫幅微單。
圖麗28-200mm F3.5-5.3 SZ-X282
其實前兩年開始28mm變焦鏡頭又開始受到瞭廠商的關註,比如著名的Canon RF 28-70mm F2L USM。當然作為性價比那是另一回事,也是不久前有朋友問我前今年的索尼28-70/F4他想搭配在α7c上,其實從我的角度來說,輕便肯定是Sony FE 28-60mm F4-5.6看又是一款28mm變焦鏡頭,從實用角度肯定是最先提到的Tamron 28-200mm F2.8-5.6 Di III RXD。如果要追求恒定光圈那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RXD也不錯然後再配一個Tamron 17-28mm F2.8 Di III RXD,這樣感覺就有點想一片騰龍的軟文瞭。扯遠瞭,就此打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