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機來源:自主采購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
作者:Gou主編
圖片:Gou主編
我個人其實對DIY產品是很反感的,而在我某一天逛淘寶的時候,發現瞭一個看起來像是“DIY”的耳機:終極聲學 9200。其實這個型號還是我自己給加上去的,因為看起來店主並沒有給這個產品命名一個具體型號。這個產品雖然看上去有點DIY的感覺,但人傢卻是實打實的品牌化運營。
國產、低價、開放式頭戴,都感覺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本次測評的這款9200,售價隻有1258元,真的並不算高。而它的精髓之處就是單元與天龍的萬元旗艦:D9200是同款,那麼具體聲音如何,這個耳機到底有什麼樣的不同之處,這篇測評我會給你答案。
終極聲學 9200 頭戴式耳機
01.包裝與配件
包裝部分其實沒什麼好說的,一個碩大的黑色紙盒,正面有燙金的LOGO,此外再沒有其它內容出現。這個包裝盒看起來更像是為瞭起到保護作用而設計。
包裝盒正面
包裝的結構就是簡單的天地蓋設計,打開包裝盒就可以看到耳機被放置在一個非常厚的海綿緩沖層當中,線材也被放在這裡。
打開包裝盒
配件異常簡單,一條耳機線,沒瞭。
配件全傢福
02.外觀與做工
耳機本體
其實我不太想去評價9200的外觀設計,因為它看起來實在是太普通而又沒什麼特點。9200的外觀就是一個銀色的外圈加之碩大的透氣格柵,可以清楚地看到單元的背面。在當前很多品牌做頭戴式耳機都喜歡用公模的時候,終極聲學這款產品的模具全都是自己開的,雖然精度並不是很高。
耳機的尺寸還是比較大的,是一個典型的全開放式、包耳式結構,當然你要說它是全尺寸的話,我也沒什麼意見。這個年頭做頭戴式耳機真的是需要勇氣的,更何況是自己來開模。
外觀設計展示
9200的外殼采用金屬+塑料的兩種組合,頭梁的框架和耳殼的外框都是鋁合金材質,而內部的托盤使用的是塑料材質。其實這樣的耳機殼目前市面上有著大把的公模,為什麼他們還要自己開模呢?因為雖然9200單元是個50mm的尺寸,但實際上盆架的尺寸並不止這些,所以自己開模也是能理解的。
頭梁部分做工細節
但要說句實話,9200的做工其實並不是很理想。這套模具開的我認為並不是很好,不過好在能用,畢竟價格便宜。耳機的轉軸部分、頭梁部分都顯得有些松垮並且還會不時發出異響。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9200居然整個機身上沒有一處鐳雕LOGO和左右聲道的標識,不過你再仔細一想,這個耳罩是做的完全對稱的,那麼你在插線的時候就不需要考慮哪邊是左右,隨便懟上去,然後再根據線材尾柄的顏色就可以分辨左右瞭,其實也挺方便。
安裝耳機線材
原廠配備瞭一條八股編織的無氧銅+鍍銀混編線材,為通用的3.5雙針接口。並且這個耳機的3.5母座非常的緊實,也就是說你在安裝線材的時候,母座可以很好的固定耳機線材,並且我試瞭一些第三方線材,仍然可以有很好的緊配度,看來雖然在做工上不拘小節,但是在這種功能性的細節上,仍然是不會忽視的。
耳罩可180°旋轉
但實際上9200的佩戴出奇的好,頭梁並不緊,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有什麼不適感。原裝配備瞭一個不是很厚的天鵝絨耳墊,觸感也很不錯。耳機的重量略高,達到瞭403.6g,畢竟采用瞭比較多的金屬部件,這個重量也情有可原。
整機重量403.6g
3.聲音表現
聲音部分是我對9200最期待的,因為它使用的是來自天龍萬元旗艦D9200的同款單元,這個單元其實在市面上已經流通很久瞭。具體的來說,這個單元是“復刻”的9200單元,根據官方的介紹,在客觀參數上也是幾乎一致的,並且還放出瞭頻響曲線,是一個類似哈曼曲線的狀態。
所以很多人就會在好奇,它是否能達到9200XX成的聲音,這種老套的觀念我們先放一放,畢竟我手裡也沒有9200,不妨就它本身的價格定位以及實際表現,來仔細考究一番。因為這個單元本身設計的很有意思,無懸邊,紙盆振膜,低阻。此外天龍D9200本身是個封閉式耳機,但是在9200上卻變成瞭開放式,耐人尋味。
這個耳機隻有24Ω的阻抗,靈敏度為102dB,看起來似乎很好驅動,但是根據我實際測試下來,發現這個東西真的很好驅動,雖然手機並不能驅動的很好,但是你使用一個推力稍大的便攜播放器/耳放,開到高增益,亦或是在一些臺式耳放上以低增益的狀態,就能輕松驅動瞭。
取下耳罩並不能看到振膜
本次測評主要使用臺式解碼耳放和專業聲卡作為前端。對比參考AKG K701、松下HD10、小不點 GYFU。耳機已進行100小時例行煲機,搭配標配耳罩,使用4.4mm平衡插頭,試聽曲目參考《趣聽耳機評測試音集》。
曠世CMA12 臺式解碼耳機放大器
雅馬哈 UR22 MK2 專業聲卡
聽感與風格印象:
可以先用一些比較老燒的措辭來形容一下9200,它的聲音非常的“健康”。整體均衡,展現出瞭一種偏日系,冷聲且細膩的風格。這是我對9200的第一個印象,而它的聲音也的確讓我有些出乎意料,因為我根本沒有想到這個耳機的聲音調整的是如此恰當且成熟。
而9200也是一個完全可以驗證“煲機有效”的產品,我剛拿到這款產品的時候,聲音是非常凌厲的,完全可以使用“冷、薄、刺”去形容,所以索性直接把他扔在一旁,煲機差不多在100小時之後,它的聲音真的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
對比AKG K701
之前毛刺感極強且明顯的齒音變得柔和瞭許多,而低頻的密度也隨之增加,下潛變化也非常明顯,這期間我並沒有再次聽過9200。這樣的變化也屬實讓我有些驚訝。它的聲音風格算是那種所謂“監聽”味道,中性、冷淡,風格化的渲染並不明顯,但仍然能找出其中一些具象化的東西出來。
聲場表現是最讓人驚喜的地方,它的聲場要比GYFU、HD10都要優秀的許多,寬廣、規整,有著明顯的縱聲感,定位清晰。雖然說在橫向聲場表現上仍然不及K701,但我認為9200的這種規規矩矩的聲場表現,才是相對正確的。
對比松下HD10
三頻表現 :9200的高頻風格你很容易在K701和HD10上聽到,一種纖細、明亮且高密度的聲音。如果說9200存在高頻溢出的話,我還是承認的,但是這要比HD10來的更加溫和一些,至少它保證瞭高頻的基本素質是與K701處於統一水準的。
9200這種高密度、偏冷,細節豐富的高頻表現非常符合當下年輕用戶的聽音審美,盡可能少的染色,盡可能多一點的信息量,讓我不得不為這款車品所折服。但要說明的是,9200的高頻比起K701來說仍然是“凌厲”一些的,雖然我認為這兩款產品在高頻的量感上是差不多的。
對比小不點 GYFU
中頻也是略微偏薄,密度很高。在中頻解析力上,我認為它要比價格更高的GYFU還要好很多。或者說如果你對一些日系頭戴式耳機普遍的風格所熟悉的話,那麼9200就是這樣的聲音。不過缺點也同樣存在,人聲會顯得有些扁平,缺乏立體感。
就像我之前在GYFU的測評當中說的,它比較適合厚實一點的人聲風格。而9200剛好是反過來瞭,它更適合一些年輕化的女聲、器樂的表現。當然你如果想著拿9200來試聽一些渣錄音的ACG的話,我勸你三思而後行。就中頻素質來說,9200完全沒有讓我失望,它並不輸於我對比的這幾款如何一個產品。
頭梁部分的細節
低頻部分非常克制,量感不大,和HD10處於相同水準。當你的設備驅動力不足的時候,你甚至很難感知到9200會有低頻。實際上它的低頻表現非常紮實,密度極高且下潛優秀,這種量感不多、註重素質的風格在當前價位的頭戴式耳機當中,也隻能在一些“大廠”作品當中見到。
9200的低頻也如同它的中高頻一樣,非常的直白,沒有做太多的染色和“氛圍感”的處理,所以你即使用9200做監聽耳機我認為也沒有太多不可。不過我還好奇的一個事情,在於9200的開放式結構好像並沒有起到太明顯的作用,這樣的低頻在聽感上仍然是接近封閉式耳機的聽感,這一點你可以在和K701上形成非常鮮明的對比。
官方提供的頻響曲線(綠色)
總結:坦率地講,9200是一個令人驚喜的產品,但也因為它的一些自身外在缺點,讓很大一部分人望而卻步。而實話說,“終極聲學”這個品牌到目前位置還是一股子DIY的感覺,讓很多人會感覺它到底是不是很正經的?而9200這個產品也在全網都沒有幾個正經測評,就讓我來為其補全吧。
就聲音表現上來說,9200絕對是這個價位當中顯得有些“逆天”的存在,因為這樣的聲音貌似真的很難在當前價位上再找到幾個差不多的瞭。素質極其優秀,調音也顯得非常成熟。隻是做工、配件和包裝,確實你需要想辦法把他們忽略掉,隻為聲音去埋單。
優點:聽感優秀,素質極佳,性價比高。
缺點:整機重量較高,細節做工一般,包裝配件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