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影響,海思麒麟芯片無法量產,華為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缺芯荒”,多項業務發展遇阻。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解禁遙遙無期,華為形勢隻會愈來愈嚴重。但即便如此,華為也從未放棄自研芯片。
就在4月,網絡上傳來一則消息,稱華為最新5G芯片已經開始流片。
而在5月11日,企查查APP顯示,華為申請註冊“麒麟處理器”相關商標。由此可見,在芯片研發的道路上,華為從未停止腳步。
鑒於麒麟芯片頂著“自研”頭銜問世,不少人認為,華為麒麟芯片想要東山再起,欠缺的隻剩光刻機。
光刻機不是唯一
光刻機在芯片生產制造過程中的重要性,想必已經無需筆者多言,倘若將半導體芯片產業比作皇冠,那麼光刻機堪稱皇冠上的明珠。
目前,用於制造高端芯片的EUV光刻機,隻有荷蘭ASML一傢可量產,但ASML背後最大的股東卻是美國企業。
因此,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企業想要拿到ASML的EUV光刻機並不容易,中芯國際就是最好的例子,中芯國際2018年在ASML購買的EUV光刻機,至今沒有到貨。
而中國最強的光刻機生產廠商——上海微電子,雖然已經攻破28nm光刻機,但與ASML卻有著不小的差距,更是難以滿足華為的需求。
不過,光刻機的缺失雖然是華為麒麟芯片東山再起路上的“攔路虎”,但卻不是唯一因素。
除瞭光刻機,華為麒麟芯片想要重回巔峰,還需解決三大難題。
第一:矽的提純
眾所周知,制造芯片的材料是矽,而矽是地殼內第二豐富的元素,脫氧後的沙子中最多包含25%的矽元素。
從這一方面來看,沙子也可以被視作芯片制造的原材料。而中國地域遼闊,沙子更是十分豐富,為何還被稱為一大難題呢?
這主要是因為芯片使用的矽錠純度要求非常高,而我國缺少的正是從沙子中提取高純度矽的技術。據悉,從沙子中提純出的矽,純度需要達到99.99999%。
第二:矽片產能
不僅是矽的純度要求非常高,事實上從矽錠切成矽晶圓片,再送到芯片代工廠加工,每一個環節的要求都非常高。
另外,中國大陸雖然也有公司在做矽材料的研發生產,但放眼全球,這一領域大部分的份額還是被日本信越化學和SUMCO,韓國LG化學等企業占據。
因此,芯片制造生產中矽片的產能問題,也是阻礙華為麒麟芯片崛起的因素之一。
第三:EDA軟件
除瞭矽的提純、產能外,EDA軟件也是一大難題。而所謂EDA,其實至一種計算及輔助設計軟件,能夠輔助進行第三方設計工作,例如IC設計、電子電路設計等。
EDA工具能夠極大地提升電路設計的效率和可操作性,毫不客氣地說,沒有EDA軟件設計,就沒有辦法實現高端芯片的設計。
而且,隨著電路集成度越來越高,如今芯片更是達到納米級別,EDA技術也變得愈發重要,因此,EDA技術逐漸有瞭“芯片設計之母”之稱。
目前,Synopsys、Cadence 和西門子旗下的 Mentor Graphics是全球最大的EDA軟件公司,幾乎壟斷瞭全球90%以上的EDA市場。最重要的是,這三大EDA巨頭均屬於美國企業。
中國企業中最具實力的EDA軟件公司當屬華大九天,但與上述美企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華為麒麟芯片想要完全實現自主化,EDA軟件也是一個繞不開的難題。
其實,在筆者看來,這不僅是華為麒麟所面臨的難題,整個國產芯片產業都面臨上述難題。
由此可見,中國芯片產業想要崛起,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