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初被嘲PPT系統,到正式推出鴻蒙系統,華為這兩年著實經歷瞭風雲變幻。
芯片短缺,榮耀被賣,高層變動……這一次次歷劫,讓華為手機市場份額大幅削減。
處在風暴中心的華為,從來不缺話題——6月2日,華為“鴻蒙操作系統”正式發佈,瞬間燃爆各大社交平臺。
頂流,實錘瞭。
01 華為下瞭一步大棋
2019年,華為給大眾畫瞭一個“餅”——
鴻蒙。
自從餘承東在華為開發者大會上宣佈將推出鴻蒙系統,“鴻蒙”二字就與華為牢牢地綁定在瞭一起。
鴻蒙從官宣到推出的過程,始終圍繞著外界的質疑。起先,有人質疑鴻蒙是PPT系統,因為鴻蒙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看不到產品的;後來,有人質疑鴻蒙是安卓系統的套皮版本,無論是操作界面還是後來鴻蒙的代碼中,幾乎處處都是安卓的身影。
就在大眾以為鴻蒙還停留在概念上時,華為猛地推出瞭實操系統——
6月2日,華為“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正式發佈。
在發佈會上,已退出華為雲業務的餘承東仍然侃侃而談,他表示,“HarmonyOS是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新一代智能終端操作系統。”
在餘承東的敘述中,HarmonyOS通過分佈式技術,連接手機、平板、手表、智慧屏等智能設備,打破不同硬件之間的界限,真正實現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間的無界限溝通。
簡單地說,這是一款十分兼容的操作系統,華為企圖將市面上的操作系統都兼容到HarmonyOS的體系中。
從6月2日起,超過100款華為、榮耀手機、平板、智慧屏設備將升級到HarmonyOS 2.0,這也是華為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升級。
值得註意的是,在發佈HarmonyOS的同時,華為還將系統最核心的基礎架構部分全部捐贈給瞭“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各個廠傢都可以平等地在“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獲得代碼,並根據不同的業務訴求來做產品。
將自己的操作系統開源給所有人使用,顯然,華為對HarmonyOS的期望遠不止做一個生態系統那麼簡單——在蘋果與安卓廝殺的手機市場裡,華為企圖用HarmonyOS炸開一個口子。
02 小米、OV為什麼不用鴻蒙?
華為拋出瞭自己的橄欖枝,但友商們都“恰好”保持瞭沉默,回應寥寥。其實,從此前的一次風波中,榜姐也看出瞭國內手機廠商們的顧慮。
在鴻蒙系統推出之前,OPPO公關黃宏濤(網名:芝士芒胖)在微博上表示,鴻蒙就是基於AOSP(安卓開源代碼項目)開發的,然後再在AOSP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自己的特色。對其他廠商來說,很多服務綁定在系統上,用瞭華為的系統,就等於把自己的命脈交給瞭華為。
先不說鴻蒙是不是安卓的套皮系統,單就OPPO公關撕華為鴻蒙這個噱頭,就足以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瞭,這簡直是上趕著給OPPO制造公關危機啊。最終,黃宏濤就自己針對華為鴻蒙系統發表的不當言論道歉,並從OPPO離職。
或許正是基於這層前情,在6月2日華為發佈HarmonyOS後,OPPO迅速給出回應——
支持國產創新,呼籲和擁護行業攜手發展。
不咸不淡,簡簡單單。
另外,也有媒體采訪瞭小米相關人員,對方非常委婉地表示,“不太可能”。
首先是手機系統的問題,現在國內的手機廠商大都基於AOSP進行瞭深度開發,例如小米的MIUI系統已經發行到12.5版本,OPPO推出瞭colorOS,vivo的系統是OriginOS。5月19日,Google發佈瞭安卓12版本,目前各大手機廠商也都在升級系統。
短時間內讓友商放棄自己的系統,轉投HarmonyOS的懷抱,估計是有點兒困難。當然,阻礙小米、藍綠廠等友商使用HarmonyOS的核心原因,其實是——
華為還在做手機。
盡管芯片斷供,華為在手機市場的份額越來越小,但是華為在手機市場的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尤其是在高端手機市場,隻有華為能和蘋果分庭抗禮,而其他友商則仍在努力向高端市場沖刺。
對於其他國產手機品牌來說,華為不僅是友商,更是強有勁的對手。
再聊回系統的事,在HarmonyOS公測之後,大眾的普遍反饋是手機的流暢度明顯提高。同時,在使用細節上,HarmonyOS也有一定的全新設計,例如服務卡片、大文件機夾,以及部分App支持上滑呼出相應卡片進行操作,這都是HarmonyOS的亮點。
此外,華為還對控制中心進行瞭改版,簡化瞭操作。
但是就整體來看,UI設計像蘋果,手機體驗感與安卓系統相差不大,也成為HarmonyOS的一大“短板”——至少就目前的情況來看,HarmonyOS的出現,並沒有打破當前iOS、安卓兩大系統爭霸的格局。
不過,HarmonyOS本身隻是一個推出不到一天的系統,要求它立馬可以腳踩安卓、拳打蘋果,也不現實。畢竟,HarmonyOS 2.0還處於公測階段,而對大部分華為設備來說,HarmonyOS 2.0還處於Beta版。
HarmonyOS要走的路,遠比我們想象的長。
03 結語
國人對華為的感情,其實很復雜。
我們旁觀瞭美國打壓華為的整個過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禁止一些對華為有幫助的美國企業繼續與華為合作。在兩年多的時間裡,華為也向大眾展現出瞭超強的韌性,在內外受困的情況下,依舊能夠保持不菲的成績。
在華為之前,被美國制裁的中國公司,是中興。2018年,中興出於對芯片的依賴,最終交出瞭14億美元的罰單,然而這樣的求和並沒有讓中興真正走出困境。
而華為所面臨的外部打壓,比中興更勝一籌,除瞭芯片,更有服務端的壓力,此前Google不再為華為手機繼續提供GMS移動服務,就曾對華為的海外市場造成瞭沖擊。而在Google最新發佈的支持安卓12系統手機廠商名單之中,華為已經悄然不見。
華為對鴻蒙的佈局,不僅是為瞭拓展市場,更是為瞭紓解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