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為一名華為Mate40Pro用戶,在鴻蒙發佈的當天,頂著花黑俱樂部的服務器卡頓升級瞭鴻蒙系統,從此脫離瞭安卓的陣營,投入瞭鴻蒙的懷抱。私以為現在去糾結鴻蒙是不是套殼的安卓意義不大,是不是套皮安卓不影響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系統。在體驗瞭一周鴻蒙系統後,我認為國產廠商現在應該做的是參考鴻蒙的優點改進自己的系統。先說結論,鴻蒙系統現在可以作為國產系統的天花板之一,在系統美學,系統流暢性,功能性,系統邏輯上,都已經走在瞭國產手機系統的前列。這篇圖文不會糾結於鴻蒙系統的個性和創新多麼偉大,而是想要通過鴻蒙系統與其他系統的比較。看看鴻蒙系統如今的優勢,以及其他廠商應該學習的地方。

鴻蒙系統一周體驗——正視鴻蒙,目前金字塔頂端的操作系統之一


1.系統美學


10的系統界面與11相差無幾,我對於EMUI的美觀度並不認可。原因在於EMUI整體充滿著粗糙感,不論是設置界面通過分隔線粗暴劃分的大圖標,還是來通知時密集堆疊的通知卡片, EMUI給人的感覺一直是不拘小節的粗糙系統。

鴻蒙系統一周體驗——正視鴻蒙,目前金字塔頂端的操作系統之一


這也是我主力機從iPhone12換到華為最不適應的變化之一。所以在更新鴻蒙之後,我迫不及待地檢查瞭一下系統各處的美觀度。可能是為瞭從安卓升級到鴻蒙後能讓消費者有更顯著的感知提升,鴻蒙系統的美觀度提升顯著。首先是貫穿系統的圓角矩形設計,從手機中最重要的設置來看,華為在這個界面舍棄瞭粗暴的直線一刀切。將設置中不同的部分以圓角矩形的模塊分割,微調瞭設置中每個入口的顏色,並縮小瞭其體積,使之更自然和舒適。圓角矩形的模塊化設計貫穿瞭華為設置界面的從始至終。而在通知中心,控制中心,負一屏,以及天氣主題時鐘日歷計算器等等系統自帶軟件中,華為也使用瞭同樣曲率的圓角矩形,使整個系統更具統一性。美中不足的是在電話,短信,相機的第一界面華為沒有改動EMUI的設計,而在這些軟件的二級菜單中我們才能看到類似的圓角矩形設計。

鴻蒙系統一周體驗——正視鴻蒙,目前金字塔頂端的操作系統之一


除瞭隨處可見的圓角矩形,鴻蒙的另一大隨處可見的美學元素就是,在任何情況下的加載都是一個小球圍繞著大球轉。這個動畫的構思很巧妙,它既能反映加載的進行,也同時暗示瞭鴻蒙萬物互聯的系統邏輯。

鴻蒙系統一周體驗——正視鴻蒙,目前金字塔頂端的操作系統之一


2.系統流暢性


更新鴻蒙之後的很大一個感受就是鴻蒙系統比emui要更加流暢瞭。流暢感是一個很難量化的事物,在幀率相同的情況下,我個人認為這種流暢感來自於華為更用心的動畫。鴻蒙os大量采用瞭非線性動畫,系統的元素充滿瞭回彈,加減速度,以及加強各個元素之間運動的關聯性。作為一個資深的MIUI與IOS用戶,我以為華為的這種流暢感與米UI不盡相同。如果說小米給人一種靈動跳躍的感覺的話,華為的鴻蒙os動畫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遊動自如。


華為的鴻蒙os不僅僅是以線,而更強調用面來作為運動主體,在系統自帶的相冊日歷以及電話中,華為的動效更像是卡片式的,通過應用卡片的收發感來進行動畫過渡。在後臺界面,鴻蒙依舊保持著這種動畫的感覺,如果說EMUI時,後臺卡片間的距離動畫感覺更像是彈簧,在鴻蒙os裡面就好像變成瞭橡皮糖。粘連而有韌性。


除瞭優秀的動畫外,鴻蒙的系統流暢度。也來自於華為對後臺應用的優化,但這一點我認為還是存在一些不足,當鴻蒙os存在大量後臺的時候,在前臺他依然能保持,媲美IOS的流暢度,(這裡指的不是像IOS那樣一個一個應用快速打開,那樣有點太為難鴻蒙瞭)。在非極限的條件下,有大量後臺的鴻蒙os很少出現掉幀,卡頓以及bug等現象。(唯獨負一屏經常掉幀)。而此時,在大多數情況下,(我開瞭20個後臺)(非遊戲黨,輕使用)華為Mate40pro仍能做到在8G內存的情況下,不重啟的打開這20的應用。(12+256血虧)。這讓我一個iPhone12用戶體驗到瞭前所未有的快樂。甚至開始沒事就打開多個後臺試試自己的手機。當然現在這個功能有的時候也會比較抽風,有時很近的應用也會莫名的重啟。不知道為什麼,希望後期可以優化一下。


3.功能性


與大而全的米UI不同,華為的鴻蒙os不希望什麼問題都用手機系統本身來解決,而是希望通過萬物互聯的方式讓更多的功能開發商加入進來。這裡面比較顯著的兩點是超級終端和桌面卡片。

這兩天在給新房子選購智能傢居,因為華為的智能生態鏈還比較稀少,所以說我隻能把目光放在米傢身上,米傢的智能傢具品類比較全,並都通過APP控制。華為的智能生活的體量很難和米傢相提並論。但是發佈會。演示瞭通過NFC等手段與傢具進行連接的卡片式的,用完即走的操作,則省去瞭在APP上花費的尋找傢具,操作傢具,連接傢具的很多時間。華為這麼做的優點是它節省瞭操作者的操作成本,但缺點是這需要廠商對華為的鴻蒙進行一個深度適配。目前可以看到的隻有美的九陽等大品牌的一些產品支持瞭這個功能,因此現下這個功能的實用性很弱。真正想要在現在實現智能傢居還是要依靠米傢的APP策略。本質上鴻蒙這一功能屬於一個戰未來的產品。

鴻蒙系統一周體驗——正視鴻蒙,目前金字塔頂端的操作系統之一


超級終端則期望我們能夠快速的在手機上將不同智能設備進行連接(貼貼)。因為鄙人傢境貧寒,所以沒有其他的華為設備。因此很難真正的嘗試一下這個功能。不過隨著華為的芯片越來越少,華為的智能產品的存量也會越來越少,因此華為如果想拓寬超級終端的體量,就必須要和其他廠商進行一個深度合作,使他支持自己的超級終端,本質上也是戰未來的產品。如果所有傢具電子設備都能支持超級終端的話,那人們的生活無疑會方便很多,但是這依然需要大量的適配成本,不僅是華為,也有其他供應鏈的廠傢。我們隻能拭目以待瞭。

鴻蒙系統一周體驗——正視鴻蒙,目前金字塔頂端的操作系統之一


4.系統邏輯


一個好的系統更重要的是邏輯自洽,擁有這樣邏輯的系統能夠讓消費者降低更多的學習成本。這也是為什麼蘋果遲遲不肯增加右劃返回的原因之一。這也是華為曾經最令人詬病的問題。依然開頭拋出結論,鴻蒙的系統邏輯依然不能夠自圓其說。當然這也是安卓系統的通病,即便是新生的鴻蒙也難以逃脫這個缺點。首先是一眼能夠看出的通知各中心控制中心呼出方式問題。華為想要學習蘋果,左通知中心,右控制中心。但這是因為蘋果堅持瞭四代的長劉海設計,這種設計很好的把屏幕分為兩個部分。但是在Mate40pro上,靠左的長挖孔逼迫華為把右三分之一的位置作為控制中心的呼出入口,中三分之一作為通知中心的呼出入口,並且沒有給明確的指示與引導,也不能像MIUI一樣左

右滑動切換,好的不學學壞的sos。

鴻蒙系統一周體驗——正視鴻蒙,目前金字塔頂端的操作系統之一



其次是我很喜愛的大文件夾,雖然他很方便的讓我能夠點擊文件夾內的APP,不過在邏輯上自然有兩個問題,一是展開文件夾需要點擊最下角的軟件圖標,而並非在右下角放置一個展開按鈕,我在第一次使用的時候覺得那是一個APP,因此找瞭很久如何打開大文件夾,還一度以為大文件夾隻能裝九個。並且大文件夾占用瞭2×2的應用格,卻顯示瞭3×3的應用,這並不符合桌面排佈邏輯(我知道很多人可能會說文件夾就是裝更多應用的,但是有時邏輯性和功能性是很難統一的,比如蘋果

鴻蒙系統一周體驗——正視鴻蒙,目前金字塔頂端的操作系統之一


5. 題外話:純凈模式與人文關懷


在為老人選購手機的時候我經常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為老人清理一遍手機上下載的垃圾軟件和安裝包。蘋果通過對APP store的絕對掌控力解決垃圾軟件,而華為顯然也開始關註這一問題,在純凈模式下,任何華為應用商店外的軟件被禁止安裝,盡管依然可以下載,但是華為禁止瞭安裝的路徑,使得老人們與孩子被惡意軟件欺騙的可能性大幅減少瞭。這一點也許是所有手機廠商都應該學習的人文關懷。

鴻蒙系統一周體驗——正視鴻蒙,目前金字塔頂端的操作系統之一


6.總結


說瞭這麼多,用一句話總結,鴻蒙就是目前手機廠商中處於金字塔頂端的操作系統之一,在美觀,功能,流暢,隱私保護,人文關懷上,都有著自己的探索與創新,這些創新有一些是EMUI的積淀,有一些是鴻蒙自主的創新,我希望鴻蒙能夠得到國產廠商的支持,但對於任何一個正常的商業公司來說,把命脈交給華為都是不可取的,所以我更喜歡所有廠商都能正視鴻蒙的優點,而並非看它不起,帶上安卓套皮的刻板印象。願鴻蒙與國產系統越來越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3C王者宇晨 的頭像
    3C王者宇晨

    3C王者

    3C王者宇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