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於中國科技領域來說,有兩個好消息。
一個是知名市調機構Canalys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首次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小米不僅超越蘋果,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和三星隻差2%的份額,下個季度挑戰第一,也並不是不可能。
另一個好消息,就是全球知名的市調機構IDC,發佈瞭2021年二季度全球PC市場報告。而從全球的銷量排名來看,聯想以超過2000萬臺的銷量,同比增長14.9%,拿下瞭全球23.9%的市場份額,再次蟬聯全球第一,且與其它品牌的差距再次拉大。
對於這兩個結果,小米由於是第一次登頂世界第二,當然是喜不可耐,特別是雷軍,從雷軍的微博等自媒體帳號便可以看出來,當然小米的這個世界第二確實來之不易。
小米的世界第二
手機市場的競爭早已是一片血海,國內的OPPO和VIVO,還有後起之秀Realme、一加等等。而且榮耀這個曾經戰勝過小米的對手,在榮耀50發佈之後,崛起的勢頭更加明朗,這次贊助中國國傢隊出海東京,對於榮耀來說,也是一次絕佳的展示機會。隨著榮耀供應鏈和產品線的全面恢復,對於手機市場的格局和份額來說,絕對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因為市場永遠是固定的,但競爭對手卻都不弱。
除瞭國內競爭對手之外,國際上的三星和蘋果,對於小米來說,更是難以戰勝的對手。三星不用說,三星對整個手機產業鏈的滲透和把控,絕不是小米可比的,例如芯片、儲存、屏幕等等,很多都是手機廠商最重要的元件供應商。
蘋果,一直以來都不追求銷量,隻追求利潤。
蘋果在高端手機市場的份額和客戶群體都很固定,消費者的忠誠度也比較高。以小米以性價比崛起和性價比的打法,在高端用戶這塊,小米很難與蘋果進行競爭。因此在銷量上戰勝蘋果,對於蘋果來說意義不大,當然對於小米來說,意義非凡。
聯想的世界第一
而聯想,作為一傢楊元慶口中的國際公司,其實在多年以前便榮登上PC榜首。
隻是聯想的世界第一之路,和小米不一樣,聯想是通過在全球進行一系列的收購完成的。2004年聯想收購瞭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加快全球市場擴軍步伐;2011年,聯想並購日本NEC公司,占據日本PC市場近25%的份額,成為日本最大電腦集團;2011年6月,聯想收購德國消費電子公司,歐洲市場份額的大幅度提升;2012年,聯想斥資約1.5億美元全資收購巴西消費電子制造商CCE,巴西PC市場份額翻番。2017年1月2日,以約合14.7億元人民幣收購富士通客戶端計算設備有限公司(FCCL)51%股權。聯想在全球個人電腦領域的份額從此前的21%增至25%以上,從而超越惠普,重回PC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這次聯想以23.9%的份額,再次蟬聯世界第一,足以說明聯想在PC領域的實力。
同時,在2020年11月16日,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最新榜單上,全球浮點運算性能最強的500臺超級計算機中,聯想制造的超算入圍180臺,獨占TOP500超算中36%份額,蟬聯全球高性能計算提供商份額第一名。
可以說,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聯想在PC領域的實力,早已不是當年那種僅靠收購來展示實力的企業,在技術和研發上早已不同當年。
小米和聯想的難題
手機和電腦,其中最為關鍵、核心的技術,就是芯片和系統。
因此,小米的世界第二,和聯想的世界第一,給人的感覺就是小米和聯想在核心技術上,仍然有所欠缺。
與小米和聯想最大區別的,就是華為,華為不僅研發瞭具體自己知識產權,和能與世界一流芯片一較高下的海思芯片。而且最近還開發出能與安卓和微軟,甚至車載等一較高下的萬物互聯系統——鴻蒙系統。
從目前來看,華為走的路,是一條艱辛而孤獨的路。這可能並不是小米和聯想目前所希望的,當然更不是小米和聯想短時間內能達到的,不管是從人才儲備,還是資金投入,以及時間上的付出。
小米和聯想都是上市公司,華為雖然有報表,但不是上市公司,讓其在管理和戰略調整上更加方便自由,也更加大膽。
總的來說,小米的世界第二和聯想的世界第一,都是中國企業的驕傲,至於或許有不盡完美的地方,那誰不是這樣,維納斯不是也缺條胳膊嗎?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我是@譯明聊科技 在路上的創業者,關註我,每天與您分享對科技的感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