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單分為intel和amd兩大部分,每個價位段都寫一份比較有代表性的配置,從最入門的寫起,配件都選用目前在售的型號,停產的配件不在本文考慮范圍。
註:由於AMD的顯卡在零售市場放貨量很少,所以本文的配置都以nvidia顯卡為主,需要A卡的用戶可以參考顯卡天梯圖選擇性能對應的型號。
一、intel平臺電腦配置單
intel桌面端處理器分為“賽揚、奔騰、酷睿i3、酷睿i5、酷睿i7、酷睿i9”這些系列,定位由低到高。賽揚和奔騰都內置集成顯卡,從酷睿i3開始分為帶集顯和不帶集顯的(型號後綴裡邊含“F”的就代表沒有集成顯卡,比如i3-10105F,i7-10700KF)
一般賽揚和奔騰系列可以用於普通辦公等;
玩遊戲用i3、i5、i7,基本上不用考慮i9
i9一般用於渲圖、視頻剪輯等專業生產力。
1、賽揚G5905裝機配置單
賽揚G5905屬於intel最低端系列,2核2線程,主頻3.5G,內置集成顯卡。這套配置可以用於普通辦公、上網、看電影、棋牌類遊戲。
2、奔騰G6405裝機配置單
G6405屬於intel的奔騰系列,2核4線程,主頻4.1G,內置集成顯卡。這套配置可以用於普通辦公、上網、看電影、棋牌類遊戲、2D類網遊。搭配上一款合適的獨立顯卡的話,可以暢玩騰訊全傢桶之類的遊戲。
3、酷睿i3裝機配置單
i3-10105F屬於intel的十代酷睿i3系列,主頻3.7~4.4G,4核8線程,這個規格相當於四代酷睿i7。顯卡最高建議搭配到RTX2060即可,本套配置選用的是中端偏下的GTX1050Ti,騰訊類的遊戲幾乎可以通吃,中特效下運行吃雞、包括一些大型單機遊戲也是可以的。
4、酷睿i5裝機配置單
i5方案①:i5-10400F+GTX1650
i5-10400F屬於intel第十代酷睿i5,是目前主流產品,6核12線程規格,對於目前絕大多數遊戲都不會有明顯的瓶頸問題。這個配置方案對於那些講究“cpu、顯卡均衡”的眼力無疑是高U配低顯卡的方案,但是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起中高端顯卡的價格,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搭配即可。關於cpu和顯卡性能均衡的問題我在《cpu和顯卡怎麼搭配能發揮最大性能?》這篇文章中有詳細說明。
這套i5-10400F+GTX1650的方案可以滿足目前大多數主流遊戲,對分辨率、特效要求不高的話也可以流暢運行一部分大型單機遊戲。
i5方案②:i5-11400F+GTX1660
如果預算不是很吃緊的話,可以考慮最新的11代i5-11400F(主板需搭配B560系列)。11代i5相對於10代i5來說,單核性能進一步提升,遊戲幀數會有更好的表現。
i5方案③:i5-10600KF+RTX3060 Ti
i5-10600KF屬於intel十代i5系列,後綴帶“K”意味著主頻更高,並且支持超頻,比如i5-10600KF、i5-11600KF,更高的主頻對於遊戲幀數的提升會有一定幫助。而11代i5-11600kf目前價格太高,快趕上隔壁AMD的銳龍5600X瞭,如果你要追求遊戲極致性能的話,還不如直接考慮銳龍5600X,後邊AMD篇裡有相關配置單。
這裡需要解釋解釋一下關於主板的問題。通常一見到後綴帶“K”的cpu,很多人都會告訴你“要搭配高端Z系列主板,比如Z490、Z590”,理由是隻有Z系列的主板才支持超頻。這一點當然毋庸置疑的,但是據我觀察,很多用戶買瞭K系列的處理器,搭配Z系列主板,結果一直都是在默頻使用,你問題他為什麼不超一超呢?答曰“超頻是什麼鬼?怎麼超頻的?”。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選擇價格更低的B系列主板,而且現如今的cpu性能在出廠的時候就已經被壓榨得差不多瞭,留給用戶的超頻空間並不太多。當然,如果你確定要對cpu進行超頻的話,那肯定就得選Z系列主板瞭。
RTX3060 Ti的8G顯存雖然沒有RTX3060的12G看起來那麼雄壯,但是對於遊戲來說,12G的顯存大有浪費之嫌。而RTX3060 Ti以更高的GPU性能搭配合理的8G顯存才更具性價比。(12G的RTX3060用於視頻剪輯、圖形渲染等生產力工作更加合適)。如果你是打算搞一套頂級遊戲配置的話,顯卡可以上到RTX3080甚至3090。
內存頻率對於遊戲幀數也有一定影響,推薦使用3200MHz內存。容量建議8G或者16G,具體根據遊戲配置要求而定。
5、酷睿i7裝機配置單
從十代酷睿i7開始,cpu規格來到瞭8核16線程,這對於遊戲來說已經算是到天花板瞭,目前隻有少數幾款沙盒類遊戲才需要這麼高規格的cpu,或者你是要用於遊戲多開。所以後邊的配置基本上都針對於生產力創作類的專業應用,當然,你要用i7、i9來打遊戲也沒什麼問題,不差錢那沒辦法。
i7方案①:i7-10700+GTX1050Ti
從所謂的“性能均衡”角度來看,i7搭配GTX1050Ti的確屬於頭重腳輕的配置。不過我還是那句話“根據需求來搭配硬件”。
這套配置適合那些以cpu計算性能為主的應用,比如3DMAX後期主要就是依靠CPU來進行渲染,雖然現在3DMAX也支持GPU渲染,但是其渲染精度沒有cpu來的高。還有比如PS類的平面設計軟件,幾乎也都是非常依賴cpu的性能。
i7方案②:i7-11700K+RTX3060
這裡又得解釋一下關於主板的問題瞭。前邊說後綴帶K的處理器,如果不超頻的話搭配B系列主板就可以。而這套配置如果不超頻的話,也可以選擇B系列主板嗎?
對於後綴帶k的11代i7來說,即便是你不超頻,也不建議選擇B系列主板。因為11代酷睿在制程工藝沒有變的情況下,大幅提升瞭單核性能,與之同時帶來的就是cpu功耗的提升。雖然從表面參數上看,11代i7和10代i7的功耗是一樣的,但是實際運行中十一代i7的功耗比十代明顯增加瞭不少。
所以對於11代i7,尤其是後綴帶“K”的,推薦搭配Z系列主板。通常情況下,Z系列主板要比B系列主板的供電設計更強,當然也有個別瘋狂堆料的B系列主板可能會超過Z系列主板的供電設計,但是這類主板的價格並不便宜。
RTX3060在30系列顯卡裡邊雖然屬於弟弟,但是12G的大顯存對於渲染、視頻剪輯這類生產力應用非常友好,在面對高分辨率素材的時候,大容量的顯存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相對於更高階的30系列顯卡來說,RTX3060的價格也比較容易接受。如果你對圖形性能有更高要求的話,可以把顯卡換成RTX3070Ti以上的型號。
6、酷睿i9配置方案
11代i9的單核性能雖強,但是卻砍掉瞭兩顆核心,隻有8核16線程,這對於生產力來屬於性能倒退,所以對於生產力來說,建議選擇10代i9。
這套配置選用的是十代酷睿i9-10900X,10核20線程,cpu接口是LGA 2066,需要搭配X299主板。
目前i9-10900X相對於i9-10900K的價格要便宜很多,盒裝的價格也才2700左右,不過與之搭配的X299主板價格就比較貴瞭。但是總體算下來,我覺得還是10900X平臺更合算,而且X299主板配有8個內存插槽,更符合大型生產力的需求。
二、AMD平臺電腦配置單
AMD處理器分為老架構APU、速龍、銳龍這幾個系列,其中銳龍裡邊有分為R3 R5 R7 R9三個分支,分別對應入門、主流、中端、高端。
對於AMD平臺,大傢主要關註銳龍系列就可以瞭,其它兩個系列隻是低端裝機有一些需求。
AMD的配置單就不再解釋顯卡及其它配件瞭,可以參考前邊intel的配置。
amd配置方案①:
A6-7480屬於一款非常低端的apu,隻有2個核心,不支持超線程。cpu基礎頻率3.5GHz,Boost頻率3.8GHz,整合Radeon R5核顯,核顯最大頻率900MHz,TDP 65W,支持DDR3內存。雖然是一款老架構的產品,不過因為銳龍系列沒有涉及到低端型號的產品,所以這類老價格產品依然在生產銷售。
對於普通辦公來說,這顆cpu的價格非常便宜,而且不用搭配獨立顯卡。另外由於是老架構的cpu,可以輕松安裝win7系統。
amd配置方案②:
速龍200GE是一款2核4線程的APU產品,內置Radeon Vega 3核顯,有192個流處理器,除瞭可以應對日常辦公外,還可以玩一些lol之類對顯卡要求不高的遊戲。
為瞭讓這款配置的集成顯卡發揮出最大性能,這裡選擇瞭雙通道內存,不過現在4G 2666內存價格比較高,對於本來就是入門定位的機器來說,不太劃算,如果你不是很註重遊戲性能的話,可以換成單條8G內存。
amd配置方案③:
AMD處理器來的銳龍系列,性能就完全是另一個檔次瞭,尤其是第三代銳龍和第五代銳龍。(一代、二代銳龍已經停產)
註:銳龍系列後綴不帶“G”的都沒有內置顯卡,需要搭配獨顯才能開機。而像銳龍3200G、3400G以及最新上市的5600G、5700G這些帶核顯的型號,目前價格太高,個人不推薦使用這些型號的cpu,除非你堅決不想用獨顯、但又希望核顯性能不那麼弱雞,而且還要多核心處理器。
這套配置選用的是銳龍三代R3-3100,擁有4核8線程規格,對位intel的i3-10105F。不過由於這個型號的產能問題,現在的性價比並不高,這裡隻是給喜歡amd平臺的用戶多一個選擇。
amd配置方案④:
銳龍R5-3600屬於amd第三代銳龍,擁有6核12線程規格,對位intel的i5-10400F,目前這兩個cpu的價格基本相同。不過由於三代銳龍可以支持更高的內存頻率,而且全系支持超頻,如果配置搭配得當的話,整體性能要比i5-10400F更高一些。
amd配置方案⑤:
銳龍R5-5600X屬於amd第五代銳龍,同樣是6核12線程規格,不過由於五代銳龍升級瞭架構,單核性能提升非常大,已經完全碾壓同級別intel產品,可以說銳龍5600X是目前6核cpu裡邊性能最強的。
不過價格方面,銳龍5600X也是6核cpu裡邊最貴的,盒裝的價格已經快趕上8核16線程的銳龍3700X瞭。
amd配置方案⑥:
銳龍R7-3700X擁有8核16線程規格,屬於AMD第三代銳龍的中端產品。還是和前面說的一樣,cpu來到8核16線程對於遊戲來說已經就完全足夠瞭,更多的是為專業生產力用戶服務的。
銳龍3700X的多核性能毋庸置疑,單核性能相對於intel第十一代i7來說還是有些不足,如果你想擁有性能更完美的8核處理器的話,可以考慮銳龍第五代R7-5800X
amd配置方案⑦:
12核24線程的銳龍R9-5900X不管是單核還是多核性能,都已經將intel的對位產品甩開一截,憑借出色的單核及多核性能,可以為專業生產力用戶提供更加高效的使用體驗。
總結:2021年8月組裝機配置方案 含入門到高端各類配置單
由於DIY配件型號眾多,配置單無法覆蓋到所以配件型號。不過本文的這些配置方案幾乎涵蓋瞭各個價位段以及不同用途的各種配置,一些細節的地方可以根據你的具體需求稍作修改(關註【電腦配置網】頭條號,私信作者為你量身定制配置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