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篇
購買旗艦手機的用戶,除瞭看重它們出色的外觀設計、制造工藝與拍照效果外,往往也會十分重視手機的性能表現。
本次參與測試的六款機型:iPhone12 Pro Max、三星S21 Ultra、華為Mate40 Pro、OPPO Find X3 Pro、一加9 Pro、小米11 Ultra,都搭載瞭各平臺的旗艦級芯片,它們分別是:蘋果的A14,華為的麒麟9000和高通驍龍888,是當今移動平臺最高水平的代表。
因此,我們對這六臺旗艦機性能的期望也不應止步於日常體驗的流暢,而是要綜合理論測試和實際表現,來看看到底誰才是今年的性能體驗之王。
在跑分環節,我們使用Geekbench 5、安兔兔和魯大師三款測試軟件,分別從CPU性能和綜合性能兩方面進行理論測試。需要註意的是,由於iOS平臺軟件版本不同,在安兔兔與魯大師測試中iPhone 12 Pro Max的得分僅供參考,不具備跨平臺對比的價值。
而在遊戲實測環節,我們選擇瞭今年新晉的「幀率殺手」《原神》,這款遊戲在最高畫質下的性能壓力較高,能夠充分考驗這六款旗艦機的性能調度和散熱能力。
01/理論測試
- Geekbench 5
Geekbench 5測試面向的是手機的CPU性能,分數分為單核性能與多核性能。在本環節拔得頭籌的是搭載A14的iPhone 12 Pro Max,1591分的單核分數遙遙領先,多核4058分的表現也很優秀。緊隨其後的是華為Mate40 Pro和三星S21 Ultra,前者贏在3715的多核分數,後者則在單核分數上略勝一籌。
表現處於第三梯隊的是OPPO Find X3 Pro和一加9 Pro,它們的多核成績同樣不錯,但單核表現略遜。小米11 Ultra的多核表現與其他驍龍888機型一致,但863分的單核成績卻比較一般,即使進行多次重新測試,分數依然沒有突破首次測試,我們推測這可能是由於本版系統在單核跑分時限制瞭X1超大核的發揮。
- 安兔兔
安兔兔跑分包含CPU、GPU、內存和UX四個子項,在最新的V9版本中,UX子項改動較大,加入瞭對屏幕分辨率、HEIF圖片解碼和視頻編碼等能力的測試,測試結果更偏重綜合性能體驗。在本環節中,驍龍888平臺的機型都體現出瞭一定的優勢,其中又以一加9 Pro超83萬分的成績最為突出,隨後依次是OPPO Find X3 Pro、小米11 Ultra、三星S21 Ultra和華為Mate40 Pro。
- 魯大師
魯大師跑分包含CPU、GPU、內存和儲存四個子項。安兔兔與魯大師的測試子項和標準有所不同,而本環節的排名也又一次發生瞭改變,這其實也能反映出,目前旗艦手機在理論性能上真的已經十分接近瞭。在本環節,得分最高的是華為Mate40 Pro,它在CPU和GPU取得高分的基礎上,在儲存性能體現出瞭明顯的優勢。接下來的排名則是OPPO Find X3 Pro、小米11 Ultra、一加9 Pro和三星S21 Ultra。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輪測試中出現瞭一個小插曲:我們手中的華為Mate40 Pro跑出瞭919130的超高分,位列魯大師數據庫第一名。一次超高分固然存在偶然性,但從中也能看出麒麟芯片已經成長為瞭移動平臺的頂尖高手,出於對國產芯片進步的肯定,我們決定保留這一成績,並給予它應得的掌聲。
理論測試小結
綜合三款測試軟件的數據來看,iPhone 12 Pro Max搭載的A14芯片在CPU性能上依舊是一騎絕塵,蘋果的資金和研發實力確實不容小覷。而鴻蒙和安卓平臺這邊,麒麟9000與驍龍888在多核、單核以及綜合測試中都各有勝負,同樣處於頂尖陣營。
02/遊戲實測
在《原神》的遊戲實測中,我們給每一臺機型都開啟瞭最高畫質和60幀模式,采用沿固定路線在蒙德城內跑圖十分鐘的標準進行測試。測試場景位於空調房內,室溫25℃。在本環節,我們將記錄每臺機型的平均幀率、卡頓率和表面溫度。並嘗試結合幀率曲線,分析這六臺產品遊玩《原神》時的溫控策略和實際體驗。
- 幀率表現
綜合來看,iPhone 12 Pro Max表現最為優秀,達到瞭平均55.35幀,它的卡頓率也很低,隻有0.27。排第二的是一加9 Pro,平均54.25幀,卡頓率最低,隻有0.24。第三名是小米11 Ultra,平均53.75幀,但它的卡頓率卻是最高的,達到瞭0.53。相比之下,第四名的OPPO Find X3 Pro雖然51.45的平均幀數略遜一籌,但0.34的卡頓率還不錯。第五名是華為Mate 40 Pro,平均49.91幀,卡頓率0.37。最後一名則是三星S21 Ultra,平均39.72幀,卡頓率0.29。
03/溫控表現
旗艦芯片固然在性能上突飛猛進,但與此同時功耗也隨之水漲船高,而這對終端廠商的散熱設計提出瞭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像驍龍888這樣擁有X1超大核的存在,不同的散熱措施會使性能和發熱表現出現很大變化,並且發熱表現也會影響到手機的握持體驗,應該重點看待。
- 表面溫度
在10分鐘的《原神》測試後,iPhone 12 Pro Max的機身最高溫度達到瞭45.1℃,不銹鋼邊框已經有些燙手。華為Mate 40 Pro也超過瞭40℃,最高溫度43℃,邊框同樣開始有些發燙。其餘三款機型的溫度都控制在瞭40℃或以下,握持起來並不燙手:一加9 Pro 40.4℃,小米11 Ultra 39.7℃,OPPO Find X3 Pro 39.2℃,最低的三星S21 Ultra為38.9℃。
從以上數據中,大傢也能看出這幾臺手機雖然都搭載瞭旗艦級芯片,但幀率表現和溫度表現卻出現瞭很大的差別。這是因為《原神》的負載較高,芯片長時間火力全開會導致機身燙手,所以除瞭放飛自我的蘋果以外,其他廠商都為瞭保證遊戲體驗,對性能和發熱進行瞭取舍,制定瞭各不相同的溫控策略。下面我們嘗試根據幀率曲線對它們的策略進行分析,供大傢參考。
- 三星:鎖定40幀,溫度優先
首先就是三星S21 Ultra瞭。在整個測試過程中,它的遊戲幀數都鎖定在瞭40幀,以此換來瞭持久穩定的性能輸出和較低的發熱。不過個人認為鎖40幀的策略有些過於激進瞭,流暢度不好。
- 小米:間歇發力,卡頓率較高
第二派則是小米11 Ultra。它的策略是大部分時候跑滿60幀,當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就快速休息,甚至鎖幀一小段時間(下圖鎖45幀)。從上文的數據來看,這樣的好處是平均幀數和溫度都會比較好看。但是在芯片休息的時候就會出現卡頓,導致它的卡頓率是最高的。
- 華為:滿幀、鎖幀交替進行,前期流暢度高
第三派是華為Mate40 Pro,它的策略是開頭盡量長時間跑滿60幀,在發熱過高之後就鎖40幀來降溫,之後在滿幀和鎖幀之間交替。這樣的好處是在開頭四到五分鐘它的流暢度非常好,但鎖幀的階段就比較一般瞭。這也是導致它雖然能提供一段時間的滿幀體驗,但平均幀率不好看的原因。
- 一加/OPPO:鎖定55幀,兼顧幀數和發熱
最後一派則是一加9 Pro和OPPO Find X3 Pro,采用瞭全程鎖55幀。相比三星S21 Ultra的鎖40幀,流暢度表現顯然更好。加之這兩款機型的發熱和卡頓率表現也都不錯,個人認為這種秉持中庸之道的溫控策略實際體驗是比較優秀的。
04/性能小結
由於旗艦芯片性能功耗的提升,以及新遊戲《原神》帶來的性能壓力,今年的遊戲實測環節多瞭許多變數,不再能以一個單一的維度進行比較。綜合來看,iPhone 12 Pro Max在幀數表現上十分穩定優秀,但溫控策略讓它的握持體驗比較糟糕,最好搭配散熱背夾使用。
其它廠商則在溫控策略上百花齊放,相對來說一加、OPPO的鎖55幀策略能夠比較好的兼顧流暢度與發熱,即使不使用散熱背夾也能夠獲得良好的體驗。華為、小米則同樣推薦搭配背夾獲得更好的體驗,三星的溫控策略則過於保守。
續航篇
性能的強勁和影像系統的實力,通常是評判一款高端旗艦機是否合格的標準。事實上,除瞭這兩項關鍵指標以外,定義一款高端旗艦機是否真的合格,考察它們在續航方面的表現同樣十分重要。
那麼今年上半年的旗艦機,在續航上又有一個怎樣的成績呢?從以下的列表可以看到,今年安卓旗艦機的電池容量普遍提高到瞭4500mAh,更有甚者達到瞭5000mAh的超大容量。不過意料之中的,iPhone12 Pro Max的快充規格依然處於劣勢地位,隻有3687mAh、20W的水平。有一說一,硬件方面雖然是占手機續航表現的大頭,但也不是決定性因素,這些機型的實際續航表現究竟如何,隻有實踐才能出真相。
01/續航測試
測試條件:電量100%全滿電狀態,屏幕、亮度適中,清空全部後臺應用。在五臺機型滿足以上測試條件之後,則分別開始進行測試。
從實際測試結果來看,在前三個小時綜合用機(刷抖音、微博等交替進行)的情況下,小米11 Ultra耗電比例最低,隻有35%,相反的,電池容量同樣為5000mAh的三星S21 Ultra,三小時綜合用機消耗掉瞭52%的電量,遠遠超出小米11 Ultra。作為五大旗艦中電池最小的機型,iPhone12 Pro Max的續航表現出乎意料,它的三小時綜合用機耗電量隻有38%,僅遜色於小米11 Ultra。
結束3小時綜合用機後,在五小時續航測試的後2小時裡,則分別把五大旗艦的測試環境放到瞭遊戲中。可以看到,小米11 Ultra的續航表現仍為最佳,2小時的遊戲時間消耗掉瞭41%的電量,並且還剩餘24%的電量。由此可見,米傢5000mAh大電池優勢還是很明顯的。至於其它幾大機型,大傢可參考一下以下這組測試數據。
02/快充測試
電池用的久是一方面,充電快不快又是另一方面,接下來一起來看看五大旗艦的充電測試環節。測試條件:飽和的電量此刻要完全“放空”,並且均采用原裝充電線、充電器為其續航。結果如下:
從數據結果來看,小米11Ultra的120W快充前半段表現搶鏡,不過因為涓流時間的策略控制,導致充至100%的時間比不過綠廠招牌的65W超級閃充,搭載該技術的一加9 Pro和OPPO Find X3 Pro在電池從0%到100%的測試過程中分別隻花瞭28分鐘和34分鐘,速度非常可觀。
iPhone 12 Pro Max和三星S21 Ultra則毫不意外的占據瞭榜單最後兩名,畢竟20W、25W的充電規格和其他旗艦產品相比確實不在一個水平上。三星S21 Ultra的25W快充表現比想象要好,能維持較長的滿功率充電時間。華為Mate40 Pro的電池從0%充至100%則花瞭46分鐘,表現中規中矩。
03/續航小結
得益於65W的超級閃充實力,一加9 Pro和OPPO Find X3 Pro能夠在快充測試中名列前茅是實至名歸。iPhone 12 Pro Max的成績也一展其對續航優化的深厚功力,隻是在遊戲表現上稍微有點拖後腿,而且20W的充電規格也影響瞭它的續航表現。
除此之外,三星S21 Ultra和小米11 Ultra都是5000毫安時的電池,5小時續航與對手小米11 Ultra差距較大,並且它和iPhone 12 Pro Max有著同樣的缺陷,快充規格僅為25W,而這也對它的續航表現存在著不小的影響。至於華為Mate40 Pro,其在5小時續航測試以及快充測試中都有著不錯的表現,綜合實力較為強勁。
最後說說
正所謂“高手過招,勝負難分”,這是看完這場品牌旗艦的“正面對抗”,著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六款高端旗艦在外觀、影像和性能以及續航這四個維度的對決,也展現瞭各傢不同的產品理解思維。其中,iPhone 12 Pro Max除瞭屏幕刷新率和充電功率跟不上時代外,各方面都無可挑剔。三星S21 Ultra則是安卓老大哥秀實力的“集大成者”,屏幕和影像尤為突出,不過充電和蘋果一樣略為保守。
國產陣營中,華為Mate40 Pro更像是理科生,註重影像和系統上的發力,離無短板旗艦就差一塊頂級屏幕瞭。OPPO Find X3 Pro則開啟瞭屏幕競爭的新賽道,讓大傢看到除三星之外,國產安卓旗艦也能用上頂級屏,堪稱是“六邊形戰士”。
一加9 Pro的哈蘇影像系統讓人印象深刻,屏幕、系統和充電以及工業設計都做到瞭第一梯隊。小米11 Ultra這邊參數依然頂級,看得出來其沖擊高端旗艦的決心,但是被MIUI 12.5拖瞭後腿,期待MIUI 13能發揮出“野獸”的真正實力。
大傢覺得這六款旗艦中哪款才是你心目中的機皇呢?歡迎分享你的觀點!
關於上期六大旗艦外觀和影像部分的評測,請移步機圈「奧運會」:六大旗艦橫評,誰能拿下你心目中的金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