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幾年,無風扇機箱和準系統越來越多,今年推出的某款優秀產品甚至能壓住酷睿i9和獨立顯卡,喚醒瞭傑哥沉睡已久的DIY情懷。然而這些產品的售價相當離譜,讓人不想下叉,因為無風扇靜音算不上什麼高新科技,隻是散熱組件的成本有點高。此外,多數人買臺式電腦,要麼是做設計,要麼就是玩遊戲,他們所需的怪獸級顯卡,無風扇根本壓不住。而渴望靜音的人通常對性能沒啥特別高的要求,無風扇的筆記本電腦就基本夠用。所以無風扇機箱是為瞭滿足某些工業應用領域的特殊需求,以及可讓音樂編輯制作等小眾用戶實現極致靜音,出貨量就不可能多大,成本也因量小還進一步抬高。所以,有“靜音強迫癥”的朋友們不妨DIY無風扇臺式機。


聊聊全靜音PC與DIY精神


作為“靜音強迫癥”的老一輩玩傢,先吹一吹光榮歷史。多年前,傑哥成功出坑,不再沉迷於遊戲,然後又成功入坑,註冊瞭PT會員,迷上瞭各種高清影視,於是決定把自己的臺式電腦好好改造,實現無風扇全靜音。


當時是2009年,PC硬件遠沒現在先進,改造還是有一點難度的。例如SSD那時非常貴,一兩千才能買個60 GB的。沒有呼風喚雨的經濟條件,要下載動輒二三十GB的藍光原盤,就隻能使用便宜容量大的機械硬盤。雖然機械硬盤發出的聲音非常小,但傑哥可不是做營銷喊口號的人,更不會自己騙自己,隻要有一點噪音就沒資格稱為靜音PC。


最後的解決方案是花幾百塊買瞭個基於凌動處理器的準系統,把舊電腦裡組RAID 0磁盤陣列的四塊機械硬盤全裝上,再配上老顯示器放臥室當PT下載機,而客廳那改造後的零噪音SSD電腦通過百兆局域網就可以流暢觀看“網上鄰居”的高清影視。


聊聊全靜音PC與DIY精神

補充說明下,這臺凌動電腦下載時可關掉顯示器,約六七瓦的功耗,打開顯示器又能聊QQ、瀏覽網頁,滿足臥室的輕上網需要,甚至還能硬解碼觀看高清視頻,可以預覽視頻與字幕是否匹配,這就是傑哥不用NAS網絡硬盤的原因。


其他的硬件改造包括遊戲級的130W處理器賣掉,換上65W的T系列低功耗酷睿加ARCTIC無風扇散熱器;遊戲顯卡賣掉,換上華碩的無風扇低端獨顯(當時核顯輸出的畫質很一般,老主板還沒有HDMI接口,獨顯必須有);電源賣不掉,還是換瞭海韻的無風扇電源,當時市場上隻買得到那一款無風扇電源,居然還是專業的白金牌認證,記得花瞭900多大洋。


聊聊全靜音PC與DIY精神


嘮叨完過去的成功改造,再看看現在的硬件,簡直是天壤之別,買塊大容量SSD再不用賣腎;桌面級8核處理器的TDP功耗都控制到65W,而無風扇散熱器已經實現瞭120W散熱,無風扇電源也有更多選擇,還有顯著增強散熱的液態金屬導熱劑可買,甚至UPS不間斷電源都有瞭無風扇的……相信小夥伴們通過傑哥提供的關鍵詞,組裝一臺完全靜音且性能不俗的臺式主機不是難事,但是現在弄一臺靜音電腦,有啥意義?看高清影視?手機接電視就夠瞭。


不得不說,智能手機的高性能低功耗與高度集成化,讓老一輩DIY玩傢的精神所剩無幾,看看跑分,再聽數碼博主們吹吹牛就下叉的小夥伴成千上萬。然而手機隻是最方便的玩法,並不是最佳玩法,科技產品愛好者如果真正按自己的想法,去認認真真地組裝一臺電腦,一定會有恍若隔世的感悟。這期間會查詢大量的硬件資訊,還得去實體店體驗真實表現,並且必須考慮到各硬件之間的兼容與適配,稍有不懂要在專業的論壇向老鳥們請教……總之千萬不要急於下叉,稍有不明白就弄明白,一整套流程耐心走完,對數碼產品的瞭解與認識絕對是脫胎換骨的變化。


而且,臺式PC還真不是手機、平板或者筆記本電腦之類的便攜裝備所能代替的。多的不說,就講看高清影視,上塊獨立聲卡數字輸出到解碼器、功放,連接5.1或者7.1的分體式音箱,高清片源的環繞聲效果才能被完全釋放。而且,臺式PC可通過獨顯數字接口讓GPU直連顯示設備(比主板集成的數字口強),手機則需要轉換一次,如果用無線投屏,畫質壓縮更為厲害,視覺效果與PC直連相比,簡直就是糞土級。


聊聊全靜音PC與DIY精神


何況無風扇PC不隻是靜音而已,無風扇也代表著被動散熱,機箱縫隙搞個密封處理,可以做到機身內部絕塵,不僅對硬件運行有好處,長期使用還省去瞭開箱清灰,風扇上油的麻煩。當然,很多人隻是對娛樂、遊戲等軟件應用感興趣,並不喜歡在硬件上花功夫,那麼可能完全理解不瞭DIY的意義,要知道DIY本身才是DIY玩傢的最大樂趣!


小夥伴們怎麼看呢?除瞭完全被動散熱的零噪音電腦,大傢還希望有什麼滿足小眾需求的定制電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3C王者宇晨 的頭像
    3C王者宇晨

    3C王者

    3C王者宇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