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我是大大。
很長時間沒有寫文章瞭,大多數時間都在研發、生產教學課程,思考“怎樣才能把一個知識點用通俗易懂的表述讓學員用最短的時間掌握”幾乎是我每天的必修課。同時也花大量的時間解決學員的各種“學習疑問”,有時候因為學員提出的一些問題啼笑皆非,但同樣從新手走過來的我也能感同身受。有時候又在和學員的交流中醍醐灌頂,讓我對攝影教學有新的感悟和思路。
不管怎樣,總是“遺憾”把寫文章這件事耽擱瞭,我總覺得文字表達要更親切。寫這篇文章也算是忙中偷閑,最近剛把市面上比較“新”並且比較值得建議購買的單反|微單參數表梳理清楚,想著找我推薦相機購買的朋友不在少數,就借這個表格看能不能給大傢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如果你發現圖表因為平臺壓縮導致不清晰,可以私信我解決)
表中梳理共計47款相機,其中尼康14款(含高價D5、D6),索尼8款(高價A1未放),佳能21款(含高價1DXII、III),富士4款。如果去掉和90%的用戶無關的高價相機,剩下42款機器都值得想購買相機的朋友參考。
我在表格裡整理瞭每款相機的關鍵參數,我希望你知道“如何正確地看待這些參數”:
- 發佈時間:機器上市時間越新,往往意味著技術、參數、性能的升級,這也是“買新不買舊”的定義。
- 像素:我希望你知道像素和照片的畫質沒有太多關系。要不要選高像素機器,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也是高像素的一個實際應用在於它決定瞭你的照片後期經不經得起裁剪,經不經得起放大,那如果你不需要後期放大照片、二次裁剪照片便不需要追求高像素。2000萬像素的相機絕對夠你用。
- 價格(參考電商平臺):購買相機不是購買理財產品,數碼相機的貶值是必然的,所以有多少預算就選哪個設備。相機的性價比高於低和你是否用買到的相機拍出有意義的照片成正比。
- 傳感器類型:“底大一級壓死人”的“底”指的就是傳感器的尺寸,傳感器尺寸越大意味著不管是在光線充足還是在弱光環境下我們都將得到更好的照片畫質。
- 防抖功能:相機防抖除瞭字面上意思可以讓我們在拍攝時獲取更穩定的取景畫面之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際應用是“你可以用更低的快門速度捕捉清晰的瞬間”。
- 感光度范圍:最低感光度和最高感光度一樣重要。
- 快門區間:一般入門相機的最高快門速度為1/4000s,專業級相機的最高機械快門為1/8000s。
- 連拍速度:連拍速度不能用來衡量一個相機的等級,一些半畫幅相機的連拍速度比全畫幅相機的連拍速度快。
- 對焦點數:對焦點數量越多,取景時可以覆蓋的畫面就越廣泛,拍攝對焦取景就越方便。
- 視頻規格:衡量視頻性能一個看是否可拍全高清120幀,一個看4K視頻的幀率。
- 顯示器類型:一個分辨率高的可旋轉觸摸屏會大大提高你的拍攝速度和體驗感。
以及儲存卡卡槽類型、機身重量等參數,如果你有幾個意向選擇,相信通過參數的橫向對比能讓你對他們的性能區別有更全面的認識。
風光攝影首選尼康
盡管風光攝影選尼康的傳說早在攝影界盛行已久,但當我寫下“風光攝影首選尼康”時,我依然做好被“各路器材大俠”吐槽的準備。剛開始接觸攝影的時候我也不認可這種說法,但慢慢地接觸瞭四個品牌的器材,到研發四個品牌器材的教學課程,對這些品牌相機的功能有更全面的研究後,我往往更願意建議拍風光的朋友選擇尼康。
- 其實用過兩個品牌以上設備的用戶,我相信當你上手尼康相機拍的第一張照片你就會驚嘆尼康相機拍的照片異常“清晰”,這是因為尼康廠商在機內預處理的照片時設置瞭銳度更高。
- 如果你手中正好有尼康相機,打開相機的測光模式,你會發現有一種叫“高亮測光”的選項,這很適合在拍攝有天空和地面這種高光比環境下使用。
- 尼康微單屬後起之秀,所以在人臉識別眼控對焦的反應速度上體驗不如佳能、索尼,所以如果用來拍攝人物大可選擇其他兩個品牌。但風景攝影對對焦反應速度的要求不高。
共梳理瞭14款尼康相機的參數:
- D6:全畫幅,機身預算45000,2020年新機,體育拍攝首選,連拍速度14張/秒,對焦點105點均為十字形感應器。
- D5:全畫幅,機身預算39800,體育拍攝首選,連拍速度12張/秒,對焦點153點,99點為十字形感應器。
- D850:全畫幅,機身預算18000,風光攝影首選,像素4575,對焦點153點,99點為十字形感應器。
- D780:全畫幅,機身預算13800,2020年新機,入門全畫幅單反。
- D750:全畫幅,機身預算8700。
- D7500:半畫幅,機身預算5300,尼康D7200的升級。
- D7200:半畫幅,機身預算5500。
- D5600:半畫幅,機身預算3700。
- Z7II:全畫幅,機身預算16500,2020年新機,風光攝影首選,像素4575,Z7的升級,視頻最高規格支持4K60P,可用N-Log|HLG。
- Z7:全畫幅,機身預算15500。
- Z6II:全畫幅,機身預算13700,2020年新機,視頻最高規格支持4K60P,可用N-Log|HLG。
- Z6:全畫幅,機身預算11000。
- Z5:全畫幅,機身預算8500,2020年新機,入門全畫幅微單。
- Z50:半畫幅,機身預算5000。
單反和微單的區別
讓我們一起來糾正幾個說法:
- 單反和微單並無等級之分,兩者皆為專業級攝影設備
所以不存在單反更專業微單不專業的說法,也不存在單反拍的照片素質更好,微單拍的照片素質不好的說法,判斷一款相機的等級一般通過相機的傳感器尺寸、性能劃分。
- 單反和微單最大的區別在於取景結構不同
單反的全稱叫“單鏡頭反光相機”,顧名思義可接一個鏡頭,有反光板裝置,反光板的作用是實現有光學取景,所以單反機身上有光學目鏡可以實時看到取景“真實”畫面。廣義上的微單正確叫法應該是“無反”,全稱“單鏡頭無反光板相機”,顧名思義有一個鏡頭卡口且沒有反光板裝置,意味著微單沒有光學目鏡,通過微單目鏡看到的畫面是經過相機傳感器處理過的電子畫面。
- 微單一詞是索尼註冊的商標
可以說“微單”這個詞是索尼創造出來並註冊瞭商標的,嚴格意義上隻有索尼的無反相機可以稱為“微單”,其他品牌的無反相機確實有自己的叫法,但因消費者對“微單”一詞的熟知度很高,所以大傢也把各個廠商的無反相機都稱為微單。
讓大傢明確單反和微單的區別,一是為打消以往錯誤的觀念和認知,二是希望大傢不要區別看待單反和微單,選購相機的時候根據自己的使用需求和預算選擇即可。
視頻創作首選索尼
我認為“視頻創作首選索尼”應該是大多數人的共識,原因大概有二:
- 索尼幾乎全線產品都下放瞭S-Log|HLG
很多同學對所謂的S-Log、N-Log、C-Log雲裡霧裡,我建議你簡單粗暴這麼理解,嚴格上來說視頻隻有兩種格式:
1、MPEG視頻
普通的相機隻支持錄制MP4視頻,MP4視頻其實相當於把大量的一系列JPEG格式照片在短時間內連續快速閃過組成的照片流,視覺效果上看起來就是視頻,我們暫且稱之為JPEG視頻。
2、RAW視頻
而高端的視頻機器還支持錄制RAW視頻,RAW視頻相當於相機記錄瞭一系列的RAW圖像文件,然後也是在短時間把這些RAW文件快速播放形成視頻流,暫且稱之為RAW視頻。
JPEG視頻和RAW視頻的區別和JPEG照片與RAW“照片”的區別一樣,JPEG經由相機內部壓縮過損失瞭一定的畫面細節,並且被鎖定瞭照片的顏色、白平衡等信息,具有體積小但後期調色空間小的特點。但RAW則是純粹的數據文件,沒有被壓縮過所以能保留大量的畫面細節,並且可以後期再來指定顏色、白平衡等編譯模式,具有體積大但後期調色空間大的特點。
所謂的後期調色空間大概可以大概理解為:
- 可以後期自由的調節、指定畫面顏色的表現;
- 可以後期自由的選擇保留的畫面細節數量和位置;
如:拍攝一個有天空和地面的場景,如果照片拍出來時天空也有細節地面也有細節,就可以後期選擇讓天空的細節變少還是保留細節。但如果拍攝出來時就沒有天空細節,則後期無法拉回。
誰都想要RAW視頻得到更多的畫面細節和後期調色空間,但RAW視頻對相機的處理壓力大(廠商為瞭控制產品等級掙更多的錢),對電腦的後期處理壓力也大,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成本高不利於普及,所以一般的單反微單都不支持RAW視頻錄制,同時又為瞭滿足大傢“得到更多的畫面細節和後期調色空間”的需求,所以廠商開發瞭S-Log、N-Log、C-Log,其實S-Log、N-Log、C-Log也是在JPEG視頻上做文章。
相機開啟S-Log、N-Log、C-Log後,相機在錄制畫面時會把每一幀畫面的高光區域拉暗,陰影區域提亮,這樣高光和陰影就都能夠獲取更多的畫面細節,視頻每一幀的畫面細節就變多瞭,但帶來的副作用是這時候得到的畫面會變得很灰,要通過後期調色來還原。
但不管怎樣,S-Log、N-Log、C-Log都實現瞭在JPEG視頻的基礎上提高瞭畫面細節量,所以對於有專業需求的用戶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 索尼的對焦|跟焦水平處於行業第一梯隊
相機的對焦水平差,拍照或許還能慢慢磨,沒對上焦損失的是一張照片,但對於視頻創作者來說,相機的對焦反應速度慢,對焦過程中拉風箱猶豫不決,拍攝動態物體時跟焦速度慢,想必沒有比這個更嚴重的災難瞭。
一共整理瞭8款索尼微單相機的參數:
- A9 II:全畫幅,機身預算33000,體育拍攝首選,五軸防抖,電子連拍速度20張/秒,無S-Log。
- A7 R IV:全畫幅,機身預算18000,6100像素,主打高像素,五軸防抖,索尼A7 R III升級,支持S-Log。
- A7 R III:全畫幅,機身預算15000,4240萬像素,五軸防抖,支持S-Log。
- A7 III:全畫幅,機身預算12000,綜合性機器,五軸防抖,入門全畫幅,支持S-Log。
- A7 C:全畫幅,機身預算12000,主打小巧便攜,五軸防抖,入門全畫幅,支持S-Log。
- A6600:全畫幅,機身預算8600,五軸防抖,支持S-Log。
- A6400:全畫幅,機身預算6500,無防抖,支持S-Log。
- A6100:全畫幅,機身預算5000,無防抖,無S-Log。
備註:索尼A1未放入表格中。
人像拍攝首選佳能
理論上不管是拍攝什麼題材,風光、人像、靜物,隻要是相機就能拍,選擇儲存為RAW文件,後期想怎麼調色彩、銳化程度、對比度都行。之所以會形成佳能拍人像的固有思想大概要得益於以下兩個層面:
- 於佳能相機機身上的顯示屏分辨率高,觸控體驗也不錯,再加上佳能的直出照片色彩偏粉偏紅,拍人像更討喜。
- 佳能對焦性能也處於第一梯隊水平,拍攝人像時的人臉|眼控對焦方便不少。
一共整理瞭21款佳能微單|單反相機的參數:
- 1DX Mark III:全畫幅,預算50000,體育速度機,2020年新機,1DX Mark II升級,連拍速度16張/秒,191個自動對焦點(155個十字型感應器)。
- 1DX Mark II:全畫幅,預算30000,體育速度機,61點(41個十字型感應器)。
- 5D Mark IV:全畫幅,預算17000,像素3040,61點(41個十字型感應器)。
- 5D Mark III:全畫幅,預算9000,61點(41個十字型感應器)。
- 6D Mark II:全畫幅,預算9000,入門級全畫幅,45點(45個十字型感應器)。
- 90D:半畫幅,預算7500,45點(45個十字型感應器)。
- 77D:半畫幅,預算5000,45點(45個十字型感應器)。
- 80D:半畫幅,預算6500,45點(45個十字型感應器)。
- 850D:半畫幅,預算5600,2020年新機,45點(45個十字型感應器)。
- 800D:半畫幅,預算4500,45點(45個十字型感應器)。
- 200D Mark II:半畫幅,預算4500,9點(9個十字型感應器)。
- EOSR5:全畫幅,預算26000,2020年新機,像素4500,視頻規格最高支持8K/30P|4K/120P,支持Canon Log、HDR PQ,五軸防抖。
- EOSR:全畫幅,預算14000,無防抖。
- EOSR6:全畫幅,預算15000,支持Canon Log、HDR PQ,五軸防抖。
- EOSRP:全畫幅,預算9000,無防抖。
- EOSM5:半畫幅,預算3800。
- EOSM6 MarkII:半畫幅,預算6000,無取景器。
- EOSM6:半畫幅,預算3300,無取景器。
- EOSM50 Mark II:半畫幅,預算4000。
- EOSM50:半畫幅,預算3300。
- EOSM200:半畫幅,預算3300。
富士可作為備用機選擇
富士相機因為缺席全畫幅市場,所以對於專業人士來說可選空間不大,可以作為備用機或普通用戶的選擇。
一共整理瞭4款佳能微單|單反相機的參數:
- XS10:半畫幅,預算6900,五軸防抖,支持F-Log|HLG。
- XT4:半畫幅,預算11000,五軸防抖,支持F-Log|HLG。
- XT3:半畫幅,預算8000,支持F-Log|HLG。
- XT30:半畫幅,預算6000,支持F-Log|HLG。
富士的產品線發展略顯混亂,更多型號的富士相機可看下圖。
關於微單是不是未來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所以如果你是當下買相機並且考慮用上3-5年,大概率我會建議你選擇微單。畢竟單反逐步被取代看起來是板上釘釘的事瞭,但目前單反依舊是有值得買的理由的:
- 1、單反鏡頭群眾多
- 2、價格下跌
- 3、成像素質不差
而微單的鏡頭群普遍價格較高,可選擇的空間也不大。
基本上每個品牌廠商都會堅持每年更新自己的產品線,所以沒必要想著要買到最新的產品,永遠都有更新的,不如早買早用早上手,畢竟相機買到瞭要學習的攝影知識並不少,相信這個時候找到對的“領路人”能幫你節省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