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周才剛剛幫同事的朋友裝完一臺11代i5主機,就又有小夥伴找上門瞭(同事的朋友的朋友),說也要裝一臺類似的主機。當時我的想法是再搞一套11代,結果這個小夥伴表示:11代的發熱太大,還是想要涼快一點的平臺;同時他還表示現在顯卡太貴,可以以後再買,先給裝一個亮機卡湊合用著先。瞭解這個需求後,我就在考慮究竟是裝10代還是AMD,最後抱著讓小夥伴喊出“AMD YES”的心態,搞瞭下面這臺“有趣的”主機。
配件介紹:
整機的配件如下,
CPU:AMD銳龍R5 5600X(全核4.7GHz)
主板:七彩虹X570M GAMING FORZEN
內存:芝奇幻光戟DDR4 8GB*2(OC 4000MHz)
硬盤:三星980 Pro 500GB(PCIe 4.0)+3TB機械硬盤
顯卡:先買個關子
電源:安鈦克NE 750W金牌電源
機箱:喬思伯U5S
散熱器:喬思伯天使眼
顯卡:賣個關子
銳龍5600X應該是目前最傢喻戶曉的處理器之一,基於7nm工藝、擁有6核心和12線程,默認頻率3.7GHz,最高可加速至4.6GHz,支持PCIe 4.0,L2+L3總共緩存為35MB,TDP 65W。不過現在AMD CPU好像在漲價,我這可是在線下與主板配搭購買,優惠力度感覺比線上還大。
七彩虹X570M GAMING FORZEN可能也是最便宜的X570主板之一,白色的PCB設計,整體規劃合理,擁有4個內存插槽、雙PCI-E4.0通道M.2插槽,供電MOS管以及北橋都有全覆蓋式冷凝散熱設計,支持12V和5V ARGB燈光控制,還采用瞭10相數混供電。個人覺得七彩虹將BIOS版本全部推倒重做後,整體使用體驗跟上來瞭,超頻什麼的都變得格外簡單。
矽脂我用的是九州風神EX750,導熱系數為6.2w/m.k,上次用完瞭2管,又入手瞭2管,反正都由小夥伴報銷。該矽脂比起很多小夥伴喜歡用的信越矽脂更好塗抹。
硬盤是三星980 Pro,這款產品其實也可以說是行業頂尖。比如搭載瞭三星自傢的V-NAND 3-bit MLC閃存以及專為PCle4.0 SSD定制的Elpis控制器,讀取速度最高可達7000MB/s。上次亞馬遜有特價,1TB的僅為1300出頭,性價比很高。我這次買的500G的也是遇到特價899,算下來也中規中矩。
內存采用的是芝奇幻光戟,相信對於這個型號相信很多小夥伴都不會陌生,也是喜歡光污染用戶的必購內存之一。所以該內存也是這個小夥伴點名需求,一共發費瞭750大洋,8GB*2,頻率為3200MHz,時序為16-18-18-38。
說實話個人也是口水這個內存很久瞭,但是覺得太貴,所以一直也沒有入手。這次裝機可以說也是如願以償的親自感受瞭它所具備的強悍超頻實力。
散熱器和機箱都是配套購買。散熱器為喬思伯天使眼240 Pro,和機箱組合下來也就300不到的價格,在240水冷中性價比還不錯,尤其是支持5V的ARGB進行燈光調節。
和許多水冷不一樣,天使眼240 Pro出廠的時候就已經在冷排上安裝好瞭風扇,估計很多小夥伴會說真貼心,但也可能有的小夥伴會因為風扇的走線問題,還需要重新拆裝。反正也就8顆螺絲的事情,都是小事。12cm的風扇采用瞭9葉設計,四周有一圈亞克力材質的導光板,點亮的時候光線效果很不錯。
水冷頭的設計很有特色,最上層是亞克力面板,內置12顆LED,光線柔和自然;下方為純銅底座,內部采用瞭90片鰭片,共有120CM²散熱面積微水道,在8級定子繞組馬達的加持下可以更快幫助CPU散熱。
銅底設計的底座也是采用瞭平整度更好的銑平工藝,覆蓋面積很大,就算是LGA2011平臺都可以完美地壓住。至於散熱表現如何看看後面的溫度測試就知道。
電源采用的是安鈦克NEO 750W金牌全模組電源,此前也用過很多次瞭。該電源的額定功率為750W,采用的LLC+DC-DC方案,全日系電容設計,達到瞭80 PLUS金牌認證,價格也比較合理,還7年換新質保服務,外加線材都采用瞭扁平線設計,走線也十分方便。
最後介紹的機箱是喬思伯的U5系列,這個機箱也是小夥伴自己選的。造型很不錯,4mm的雙面鋼化玻璃側透,全金屬外殼,鋁鎂合金材質,金屬拉絲工藝,邊角的處理細節到位,也降低瞭裝機被割傷的風險。
機箱的型號是喬思伯U5S,和普通版的U5對比主要是支持瞭顯卡豎裝,因此還帶瞭一個顯卡豎裝延長線。
線材是喬思伯找ADT定制,質量很不錯,單買估計也要100左右。
不過U5的普通版是有7條PCI槽,而U5S隻有三條,基本上告別瞭其他PCI設備的拓展。反正實際上很多人也難用上其他PCI設備。
雖然U5個頭不算大,但也兼容ATX大板,支持330cm內長度的顯卡,電源可以是可以直接用ATX標準電源。
至於硬盤擴展,設計師玩瞭點“小心機”,使用瞭一塊外置背板進行擴展,可搭載2塊2.5英寸的SSD或者兩塊3.5英寸的機械硬盤。
背部可見預留的空間很大,大概有4cm左右,滿足瞭側透背線整理的需求。
裝機:
裝機過程還是比較簡單的,和傳統機箱大同小異。機箱預留瞭不少走線孔,可直接安裝主板,免去瞭要一些機箱要提前放置線材。
安裝電源也比較簡單,塞入頂部裝入螺絲即可。不過這裡也要吐槽一下機箱這個電源延長線的設計。畢竟是10A的線材,比較粗,電源上方也不好收納,拉出來又有些彈起,不是很美觀。
裝好電源後就是安裝水冷,個人建議是固定好冷排後直接安裝水泵即可,主要是這款喬思伯240 Pro水冷對於AMD平臺非常友好,也是采用卡扣設計,所以之前我還自作主張地拆除瞭主板自帶的CPU支架,後面看瞭說明書又去裝回來。
最後插好顯卡,就基本上完成安裝。這次的顯卡也不賣關子,我給他上瞭一塊耕升的GTX960,這塊顯卡也是第四次被“出售”。好幾次都是“賣”掉後,對方買瞭新卡,就把這顯卡還給我(有的沒收錢,有的也是友情價),說實話這款顯卡已經“飽經風霜”,但是在這個一卡難求的時代,GTX960好歹也比什麼500塊錢買的GTX1030亮機卡好吧?
開機一次點亮,當然鋪面而來是各種光污染。喬思伯240 Pro水冷點亮後的狀態很炫酷,光效與幻光戟內存非常配搭。
性能、溫度測試:
裝好系統以及以及一系列軟件後,我也簡單進行瞭一下測試。看看這臺價值不菲(除顯卡)的電腦究竟性能如何?
先來看看魯大師,各個配件都識別到瞭。不過屏幕是我自己的,小夥伴用的是AOC 27英寸的2K顯示器。
魯大師跑分方面為122萬,其中5600X的得分是61.4萬,頻率為全核4.7GHz,個人感覺和同頻率的i5-11600KF差距不瞭多少。顯卡的得分是16.1萬,說明GT960還是老瞭。幻光戟內存得分為17.8萬,但實際上我將頻率已經超上4000MHz,至於三星980 Pro的硬盤跑分為26.7萬分。
幻光戟內存應該是市面上比較好超頻的內存之一,我就加瞭點時序,頻率從XMP的3200MHz超到4000MHz,時序為18-20-20-40。讀取速度為48039MB/s,寫入為28725MB/s,復制為48369MB/s,延遲為69.6ns,這樣來看內存數據還是比不過intel平臺。
固態也跑瞭下AS SSD,得分達到瞭8831。其實順序讀取達到瞭5740MB/s,寫入為4039MB/s,4K讀取為82.8MB/s、4K寫入為195.13MB/s,個人覺得這個速度已經非常不錯。
拷機方面,7nm的5600X真的要比14nm+++的11代低不少,全核4.7GHz,單烤FPU 10分鐘,在喬思伯240 Pro水冷的壓制下,CPU核心最高溫度僅為68℃。而11代隻要不關avx512f新指令集,單烤FPU輕輕松松跑上90℃。
至於遊戲體驗,我也是測試瞭下《賽博朋克2077》,想看看究竟5600X+GTX960能不能玩,結局讓人“極度舒適”。
在遊戲菜單中,幀數居然有385幀,不過看這顯卡,我將畫質開最低。
果不其然,在4K分辨率下,遊戲幀數隻有10幀,當然應該慶幸,起碼上瞭兩位數。
將分辨率開到1080P,遊戲幀數可以上升到28~41幀左右,勉強能玩玩。
我還嘗試將分辨率進一步調低,降到1366*768這個遠古筆記本分辨率,遊戲幀數終於達到瞭50幀以上。
總結:
總體來說這次裝機還是有點遺憾,主要是沒搶到顯卡,再加上很多當下都出現瞭漲價,所以也讓小夥伴覺得沒啥“性價比”。可這行情也不是我能決定的,反正這配置,應對他需求的PS、PR、CAD需求完全無壓力,至於外觀也還不錯,最多自己再加裝幾個RGB風扇,讓光污染來的更猛烈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