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 | 屑小包Packet(酷友)

(文章所有測試項均基於 MIUI12.0.3)

上月看完雷總激揚慷慨的發佈會後,借著第二天身體不適看病的機會,去米傢摸瞭摸新機。其中我比較感興趣的就是小米 11 青春版(絕對不是因為我沒錢),憑借著又輕又薄的機身及多樣的機身顏色成功吸引瞭我。於是,下午回到學校後我便全款預訂瞭它。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我定的是白色版本,官方稱作 “清甜荔枝”,但這個白色並不是純白,還稍稍帶點灰。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雖然是白色,但搭配不同的環境,依然可以擁有不同的漫反射炫彩效果。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配件部分,包裝盒內除瞭手機、說明書、手機殼及 3.5mm 轉接線外,就沒用其他東西瞭。33W 充電器和數據線是另裝,因為是首發購買,所以官方還送瞭一個小禮盒。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整機輕薄地讓我很意外,因為我已經很久沒有摸過這種尺寸還這麼輕的機器瞭。根據官方數據,機器僅厚 6.81mm,僅重 159g。重量分佈均衡,沒有頭重腳輕的感覺。如此輕薄的機身可以大大減小使用的負擔,即使長時間使用也不會感覺墜手。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背板使用瞭一塊薄薄的第六代的康寧大猩猩玻璃,並輔以 AG 磨砂工藝。磨砂玻璃的霧度剛剛好,觸感溫潤細膩,且不沾染指紋。背板並沒有采用大弧度的曲面,而是在邊緣采用瞭 2.5D 的微曲設計,因此握在手中稍稍有點硌手。我喜歡 AG 材質的玻璃,因為不會有那麼「炫酷」的反光紋理,就像 Note9 Pro 這種。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為瞭重量著想,邊框為亮面塑料材質,但處理得不錯,手感不膩。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凸出式電源鍵集成側面指紋,更加提高一體感。解鎖速度快,隻需輕觸即可解鎖。如果擔心誤觸,也可以在設置選項中設置按壓解鎖而非輕觸解鎖。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馬達為 Z 軸馬達,經過調教,觸感還可以。SIM 卡槽為雙面放置的與或卡槽,內部有密封膠圈,可以防止灰塵及液體從卡槽進入手機。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鏡組設計采用瞭充滿辨識度的「小米 11 傢族式設計」,並且在背面集成瞭一顆環境光傳感器。經過實測,光線感應速度迅速,亮度控制完美。雖然二階式的鏡組設計可以讓機器更加有立體感,但缺點就是稍有些割手且更加容易積灰。主攝也有一圈亮面「天使眼」粗銀圈設計,也算是有特點的。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屏幕采用瞭一塊刷新率為 90Hz 的 6.55 英寸 1080P 柔性 AMOLED「原色屏」,開孔在左上角,孔徑不算大,並且擁有 240Hz 觸控采樣率、10bit 的色深及 HDR10+,強光刺激下能達到 800nit 的全局亮度。還在我傻傻地以為我買到的是華星屏時,到手點亮的那一瞬間直接令我費解。“這真的是華星的屏嘛?” 果不其然,我深究瞭一下屏幕。好傢夥,天馬的 D 排屏,難怪字體發虛。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左三星右天馬

可視角度還可以,小米的屏幕偏白,對比度偏低,而且開啟鮮艷模式後觀看 HDR 視頻還有過度塗抹的現象。我認為這不該是兩千多元的手機該有的屏幕素質。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關於邊框寬度部分,除瞭底邊相比 Mate30 會更寬一些之外,其餘三邊的寬度較窄。

正面的聽筒與底部發聲孔組成瞭「超線性立體聲雙揚聲器」。經過本人實際測試,效果屬於不錯的水平,聲音繼承瞭 “田所浩二” 大音量的傳統,高音較為飽滿,而低音還稍微差點意思。由於機身過薄,導致一旦聲音開大,後蓋的振幅就會非常明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震手」。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關於性能部分,和上代一樣,這次小米 11 青春版依舊搭載瞭一顆驍龍 7 系 soc,也就是 780G。盡管是 7 系 soc,但 CPU 理論性能仍然強於驍龍 855,而 GPU 稍弱於 855。經過測試,這顆 780G 在安兔兔跑出瞭 52 萬 4 的分數。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而在 GeekBench5 的測試裡,單核分數為 412 分,多核 2102 分。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而在 OpenGL ES 3.1 測試裡,這個 Adreno 642 跑出瞭 5028 分的成績。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由此可以看出,其實這顆 soc 的實力還是不錯的,足夠應付日常使用。

同時我也做瞭「原神」的遊戲測試,在室溫 23.1℃的環境裡,原神調制中畫質並開啟 60 幀,在不使用散熱背夾或其他輔助散熱設備的情況下連續遊玩 10 分鐘後,得出以下結果: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平均幀率 45.2 幀,最高幀率 60.1 幀,最低幀率為 17.9 幀,全程幀率波動較大。

在遊玩至第 1 分鐘時,復雜的場景導致幀率降低,並且機身開始發熱。4 分鐘左右,遊戲幀率再次降低。在此後的第 7 至第 8 分鐘裡,遊戲幀率第三次降低,並在 8 分半左右的團戰環節中幀率將至 18 幀左右。

使用手持式紅外溫度計測量,此時機身溫度已經升高至 46℃,最高溫出現在主攝位置,為 48℃,達到燙手級別。因此建議已經購買或打算購買此手機的玩傢使用散熱背夾進行降溫。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在 6.81mm、159g 的輕巧機身內,小米 11 青春版塞入瞭一塊 4250mAh 的電池,並且支持「滿血版 33W 快充」。為什麼要強調是滿血版 33W 呢,因為這個 33W 的全程速度並不慢。

在室溫 24.5℃的室內,從 10% 開始插入充電:5 分鐘充至 21%,10 分鐘充至 33%,30 分鐘充至 71%,最終 UI 充滿用時 56 分鐘,可以說速度還是不錯的。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同時我也對比瞭 Mate30 的 40W 蘇坡恰雞的速度,實際充滿會比小米的滿血 33W 稍慢幾分鐘。

我很好奇他的續航,因此我做瞭三次模擬續航測試取平均值。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在 70% 固定亮度 / 40% 固定音量 / 關閉省電模式 / 打開飛行模式 / 打開 WiFi / 開啟 90Hz 刷新率模式測試下,模擬 6 小時亮屏的中度使用情況。

最終完成測試的剩餘電量為 28%,屬於中等水平。(* 註:此項測試將持續保持頁面活動,後期會完善更多機型續航以做對比)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小米 11 青春版使用一顆 6400 萬像素的三星 S5KGW3 作為主攝,再搭配一顆超廣角鏡頭及一顆長焦微距鏡頭組成後置三攝模組。繼大哥的 GN2 小翻車之後,不知道這顆 GW3 是否能給我帶來驚喜。

(下列拍攝均使用自動模式 / 夜間模式,均無手動幹涉參數,下列樣張結果會從主觀角度出發)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由於沒有長焦鏡頭,因此變焦全靠主攝裁切。但這個裁切變焦真的屬於勉強能用的級別。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白天樣張方面,小米 11 青春版的整體亮度會偏暗,但更加接近人眼狀態下的真實顏色,個人比較喜歡小米 11 青春版的樣張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這個樣張和上一張一樣,華為把傍晚五點半的天空拍成瞭白色,比較接近早晨的天空,但還是小米 11 青春版更接近真實顏色。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接下來的夜間樣張均使用夜間模式拍攝:

小米的樣張中,左上角彩色燈箱和地板有明顯的塗抹痕跡,仔細觀察彩色燈箱右部開心漁場下的紫色 “海鮮自助餐廳” 字樣,小米壓住瞭高光,而華為糊成一團且偏紫,再仔細觀察右部七匹狼點門口兩側的 “SUMMER” 廣告牌,華為能大致看清文字,而小米的清晰度稍弱。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這組樣張中,小米的樣張相比起華為的雖然整體亮度較高,但塗抹痕跡和噪點較多,而華為的樣張較接近真實情況。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在 MIUI12 推出之前,我一直是 MIUI 的忠粉,為什麼?因為小米有著更加年輕更加活力的 UI 設計,有著更符合現實的一些操作邏輯,有著可玩性更高的系統,還有著全免費的主題。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比如,比 EMUI 更加簡約的設置界面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MIUI 經常使用一些扁平圖標及大色塊,因此讓我看起來很舒服也很好操作。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還有這個更簡約顏色更淡看起來更和諧的控制中心,都是我愛它的理由。

但現在 MIUI 也恰好是爭議最大的一個點,根據某些人的說法,前工程師跑路留下的 bug 沒修,而新負責人卻一個勁地加新功能或是畫餅,就好比我昨天發的動態那個 bug,又或者是我剛才遇到的這個——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都是影響用戶體驗的一個證明。

在動效方面,MIUI 相較於 EMUI 有著更合理的動畫軌跡,也有著更 Q 彈的效果,反饋也很及時。經過這幾天的使用,確實如絲般順滑,掉幀的現象也很少出現。

由於手上的機器還沒有更新 MIUI12.5,因此還不能體驗到許多新功能,期待未來的推送。


寫在最後

我曾是一個米粉,我甚至都很難想象我為瞭某些新出的小米機器會瘋搶。我曾經為瞭小米和別人吵過,我覺得小米是最好的,覺得別的機器都是沒有性價比的。直到後來,我瞭解瞭更多,原來決定手機好壞的不僅僅是價格,也不僅僅是配置,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定位。我曾期待小米的一次次新品發佈會,曾隔著屏幕一起歡呼,但最終都留下瞭遺憾。不管是 MIUI,還是手裡的這款機器,我希望未來的小米,能繼續加油,把最好的帶給消費者們,讓人人都能「真正」享受科技的樂趣。

可鹽可甜輕旗艦——小米 11 青春版體驗測評

那麼以上就是我對於這款機器的所有看法,非常感謝你能有耐心讀到這裡,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呢,還希望能獲得來自您的支持。

我們下個圖文再見~


  • 文章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酷安立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3C王者宇晨 的頭像
    3C王者宇晨

    3C王者

    3C王者宇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