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分享過一篇內容 “從入門到放棄:ITX小鋼炮裝機指南2020暑假篇” ,時過1年趕上618,所以幹脆整理一個2021 618版供期間準備裝機的用戶抄作業。
剛好之前也在wb發瞭一個投票,就是看大傢對近期的一些熱門ITX箱體的喜好選擇,投票結果跟預期略有差異但也算合理,最後得票數最高的幾款都不是特別極端的型號,普遍自帶萬金油屬性,所以這次ITX作業推薦內容主題是:4+1套熱門ITX裝機配置。
當然目前這個時間點好像有點尷尬對吧,顯卡高價,甚至存儲也漲價瞭,不過還好上周虛擬貨幣腰斬,這幾天鎖算力版3060上市,還有即將發佈的新卡,希望未來行情會有所好轉,另外備選方案你也可以考慮選帶核顯的CPU方案(比如11代酷睿不帶“F”後綴型號),甚至這次的+1備選方案就是一套核顯主機。
另外部分唯大小論的“ITX原教旨用戶”也可以直接路過,這篇內容主要針對普通用戶新手向,所以推薦的機型都是主流熱門型號,而非極端極致型號。
裝機之前“再次勸退”
每次認真整理建議ITX主機作業,我都會先做勸退說明,這次也不例外。不過不同的是,這次幾套機子勸退指數都低很多,因為這幾臺機子能獲得這麼多用戶偏好就是因為他們在尺寸跟價位的取舍上不走極端,所以裝機友好度已經好不少,甚至部分型號裝機難度也不會比塔式箱體高多少。
溢價部分:四套裡面有兩套是低溢價,另外兩套溢價略高但也比工作室或者極端定位的產品好不少瞭,而且這四套裡面有三套是多種玩法的,比如支持常規風冷,甚至ATX電源,所以配件限制友好許多,隨之溢價也就更可控。
除瞭針對箱體作業做簡述說明,個人評價跟配置建議都做成表格圖片,其中個人評價評分是10分制,針對評分我這邊簡單做個打分說明(純主觀):
1.安裝難度:分數越低越好,分數越高難度越高。這邊舉例,常規ATX塔式箱體的難度6分(簡單),常規A4箱體難度7.5分(稍難,要註意下安裝步驟)。
2.性價比:分數越高越好,整機方案的配件溢價越低或者通用性越高分數越高,比如常規ATX塔式箱體性價比可能有8分,而A4機構箱體可能隻有7分,另外機箱本身售價也會進入考量范圍。
3.散熱效果:分數越高越好,散熱規格越接近普通塔式箱體分數越高,比如支持240一體水冷、12cm風扇風冷散熱器分數7分左右,額外針對顯卡散熱優化、額外風扇位、風冷散熱器不限制、280一體水冷、良好的散熱效果等額外加分。
四個熱門案例
酷冷至尊NR200系列
去年的黑馬。畢竟機電大廠,稍微用點心出來的產品就挺受歡迎,也是我之前發的那個投票第一名。個人評價,NR200系列屬於萬金油設計取向,各方面都不是極致,但綜合之後友好度反倒變得很高。作為一線大廠的產品,本身設計成熟度高(一開始頂部風扇共振問題也解決瞭),在同價位(註意價位)裡面做工用料也有大廠優勢,就是品控穩定。機體尺寸雖然沒有跨入15L以內,但換來超強的配件兼容性(支持ATX,330mm顯卡甚至3.5英寸硬盤)。
無論是入門級配置,抑或萬元以上高端機型,這個箱子都挺適合。未來隻希望官方增加前置Type-C還有就是白色同色的側透面板。
喬思伯A4
喬思伯A4大概是個人案例裡面咨詢問題最多的案子,而且是從發佈之日到快兩年後的現在都不曾間斷,足見這箱子持續受歡迎跟關註的程度,所以這次投票依舊獲得高票。相比市面工作室的作品,喬思伯A4談不上有多極致甚至多特別,但作為市面早期大廠A4箱體作品,相對穩定可靠的出品,大面積鋁合金面板及噴砂工藝的使用,確實讓不少新手或者圈外用戶也瞭解到這款產品。
未來希望喬思伯針對這個結構可以有個改款甚至換代設計的產品,比如尺寸控制在15L以內,還有就是全金屬非側透這樣的設計。這個箱體比較適合中高配機型。
喬思伯 i100Pro
i100Pro是讓我頗為意外的箱體,其實一開始我也很“嫌棄”它的尺寸,已經遠超過20L瞭,但實際安裝過程卻讓我有不一樣的感覺,特別是對ATX電源,360一體水冷跟3.5英寸硬盤的良好支持,而且這次投票票數也不錯,跟自傢的a4難分難解。實物做工質感都感覺不錯,而且散熱表現良好,不亞於塔式箱體,尺寸雖然大於20L,但實際因為機體比例控制不錯,所以放置桌面依舊可以接受。
i100Pro說真的,我個人也不好硬說什麼缺點瞭,未來就希望喬思伯繼續優化這個箱體,比如在個性化(限量版、限定配色)設計可以考慮下點功夫。這個箱體比較適合高配機型。
先馬趣造
不是介紹ITX作業嗎,怎麼拋出一個MATX箱體?實際先馬趣造支持多種安裝模式,部分安裝模式是會要求使用ITX主板的,這也是目前不少跨界箱體普遍采用的設計,另外最重要的還是這個箱體因為超高的性價比,獲得瞭非常高的熱度,作為這次內容的主題,自然還是要放進來。
先馬趣造目前最大的優勢,除瞭超友好的價格,就是本身已經優化設計支持ITX、MATX兩種尺寸主板,電源也可以直接使用ATX電源,這些就省去瞭用戶再去折騰改裝的精力。未來改進的話,就希望先馬可以針對外觀設計做進一步優化,另外可以考慮有前置Type-C接口的版本。這個箱體比較適合入門性價比機型。
官網不小心看到的趣造新品,有點意思哦
+1 無顯卡方案
買不到或者完全用不到顯卡的用戶可以看這邊,AMD ZEN3 塞尚已經到來。其實除瞭塞尚,intel 11代核顯也加量升級瞭,比如視頻解碼新增支持12bit H265硬解碼 ,10bit AV1硬解碼,B560芯片本身也升級HDMI 2.0,擴展用的 Type-C接口也升級到瞭USB 3.2 Gen 2*2,所以如果你準備搭建一臺純辦公機或者視頻播放器的話,新一代核顯主機也挺合適。
之前自己搭建這類迷你核顯主機,可以選的有半成品方案(比如NUC或者華擎 deskmini),也有完全自己DIY的方案,比如迎廣肖邦等,兩種方案除瞭難易度、外觀風格、價格等差異,另外還有就是性能,一般半成品方案對於主板的功耗限制較多,難以解鎖CPU功耗墻,而全DIY方案就沒這方面的問題,所以這次我準備推薦一套我後續準備實施的方案,就是銀欣最新的ML10。
銀欣ML10 是目前這類箱體設計裡面我找到最完美的方案之一,特別的雙面板設計讓它可以實現最多兩種尺寸,六種安裝形態。CPU散熱器限高甚至最多可以支持到63MM,除瞭支持2.5英寸設備安裝模式,甚至支持3.5英寸硬盤的安裝模式,可以說玩法多樣。主板也不用特殊的STX版型,而是支持更加常規的ITX主板,進一步豐富瞭選擇。
電源部分略微遺憾,需要外置AC轉DC適配器+內置DC to DC電源板,雖然外掛小尾巴有些遺憾,不過相信未來可能會有更多不一樣的玩法,比如PD轉DC?
目前這個箱體的套裝價格(含電源),還算合理,跟市面已有型號區別就是玩法更加多樣,支持常規ITX主板,散熱器甚至限高可以做到63MM,合理選擇配置加上優化功耗情況下,會獲得比以往常規機型更強大的性能表現。對瞭,這個箱體尺寸可以做到2.8或者3.7 L。
裝機配件選購建議
1,主板選擇
目前緊湊型主機,特別是ITX機型,如果不是完全不差錢的主,兩個平臺比較推薦的主板芯片還是B560跟B550。
B550因為發佈已有一段時間,所以這邊不多做介紹瞭,主要還是說明下intel平臺的B560芯片。為瞭拉開跟Z590差距,最新intel B560依舊不可以針對CPU超頻,但ITX整機真的折騰超頻的也不多,所以關系不大,最重要的是這一代B560解鎖內存超頻,反倒解決瞭以往B系列最大的缺陷。針對緊湊主機很重要的擴展性問題,B560+intel11代酷睿處理器的組合總算正式支持PCIe4.0,HDMI接口也升級到HDMI 2.0可實現4K 60Hz的視頻輸出,Type-C接口也升級到瞭USB 3.2 Gen 2*2,帶寬達到瞭20Gbps,相當於半速雷電,這幾個部分對於有專門擴展需求的人來說意義都比較大。
作為板卡界的老大,華碩算是最快針對B560芯片完成全系列產品鋪貨的廠商,無論是ITX抑或最走量的MATX板型,都有對應的主力型號。另外華碩系B560主板還有比較值得關註的,就是近期旗下B560主板剛剛更新支持瞭APE 2.0功能。
APE 2.0:“華碩CPU性能增強技術(ASU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白話就是解鎖處理器功耗墻,包含對非K處理器同樣有效。這一代APE升級到2.0,除瞭原有解鎖功耗以外,最主要就是新增Smart LoadLine的功能,這個功能優點類似之前華碩高端主板自帶的測試CPU體制功能,在B系列主板上也會功測試CPU的體質,從而動態調整AC Loadline,綜合得出一個適合你實際使用處理器的一個溫度功耗設置方案,類似相當於給你找一個硬件大拿手動優化最佳性能功耗設置方案,你要做的就是更新BIOS,然後將APE 2.0跟Smart LoadLine開啟即可。
ROG STRIX B560-I GAMING WIFI:敗傢之眼傢的B560 ITX主板,也是最早鋪貨賣的型號,目前我也已經裝過兩臺機子。我知道有人說B560 ITX還有更便宜的型號,但你試試跑下i7 烤雞功耗跟多線程性能就知道價值差距,另外選購ITX主板還特別要註意擴展相關配置,比如內置的WIFI網卡是否支持WIFI6,前置USB擴展是否USB3.0跟Type-C雙支持,M.2 SSD插槽是否有兩個,12VRGB跟5VRGB是否都支持,避免實際裝機作業的時候才發現哪些功能不支持。而STRIX B560-I 就是這麼一塊全能型ITX,繼續你安裝作業需要用到的功能擴展它都支持。
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 重炮手:每一代重炮手幾乎都是華碩旗下性價比最高的主板型號之一,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也不例外。針對intel 11代酷睿進一步升高的功耗要求,8+1 Dr.MOS整合型高效解決方案,加上APE 2.0,無論是i5甚至是i7,都可以解鎖功耗限制完整釋放處理器的性能。
高性能模式帶來的散熱問題,也做瞭強化,比如6層PCB板的設計,還有就是主板區域的散熱片加大,甚至覆蓋延伸至電感區,進一步加速整個供電區域的散熱表現。
針對B560解鎖的內存超頻,也采用華碩OptiMem II內存優化技術,優化主板走線佈局,提高內存兼容性和超頻空間,而且阿蘇西的BIOS易用性跟能力水平相信大傢也都是放心的。
TUF GAMING B560M-PLUS 重炮手:跟WIFI版差別就隻有兩點,價格便宜100左右(根據電商活動不定),無WiFi6無線網卡,不支持無線網絡跟藍牙功能,其它完全一樣。假設你使用場景固定,比如傢裡然後完全用不到無線網絡跟藍牙擴展,確實可以直接省下這一百多。
2,顯卡
這個618有望買到降價的顯卡嗎?首先的行情,這1、2周算力市場行情波動比較大,好的是比高峰價接近腰斬,不好的是本周又平穩波動回升,目前行情略微影響小黃魚行情,有些松動。
新品行情,縮算力版RTX 30顯卡上市。目前各傢廠商已經更新瞭新版縮算力版的RTX 30系列顯卡,並在型號上加以區分,比如索泰將其新品天啟OC變成天啟GOC,霹靂版HA變成霹靂版GE HA。鎖算力版本RTX 30顯卡上市,雖不能解決目前顯卡高價的問題,但也有緩解作用,因為目前顯卡價格已經到高位,礦工也會更偏向購入舊版未縮算力的卡,新鎖算力版的價格勢必沒有以往那麼硬。
目前市場已經從以前的高價無貨變為高價有貨,希望未來行情還進一步緩解。
另外針對緊湊型主機顯卡的選擇,上面推薦的這幾款箱體剛好都是對顯卡兼容性比較好的,所以哪怕3風扇的長卡也都可以安裝,但如果是其它尺寸更為緊湊的箱體,選擇顯卡的時候盡量選擇一些基礎版,除瞭顯卡長度要註意,同時還要註意厚度,甚至顯卡的寬度。
索泰 RTX 3060-12GD6 天啟 GOC:這個就是全新鎖算力版,跟舊版天啟除瞭鎖算力其餘完全一樣,包含這一代的天啟設計,還有5熱管3風扇的設定,價格也有望比常規版本便宜,可以期待。
索泰GAMING GEFORCE RTX 3070 AMP HOLO:AMP HOLO是索泰海外平行引進的全新系列產品,定位應該跟之前的PGF OC系列相當,也就是旗艦型號。這個系列目前最大的意義,就是引進瞭索泰海外版的設計(都比較簡約)如果未來接受度高的話,可能其它系列的新品也會同步海外版的設計(都挺好看的)。這個系列目前有兩款,分別是RTX 3070跟RTX 3080,都是是未鎖算力的,所以價格你懂的。
索泰GAMING GeForce RTX 3080 AMP HOLO
備受關註的RTX3070Ti/3080Ti:英偉達預告官方將於太平洋時間5月31日10點舉行新品發佈會,雖然並沒有說具體產品,但這個時間點。。。目前新卡大概率鎖算力,接近腰斬,新卡售價預計跟算力水平也會不對等,所以相比舊系列的卡反倒可能會更有實際性價比(遊戲性能強於舊卡,但算力跟實際售價低於舊卡)。至於實際對市場影響,還是要看供貨量,老黃雖然說今年供貨問題會持續,但目前上遊反饋,第三季度芯片供應問題至少會好於一二季度。
期待新版的索泰RTX3080Ti PGF OC 跟 索泰RTX 3070Ti X-GAMING OC
XFX RX 6700XT海外版OC:如果是剛需A卡用戶如何選擇呢。目前A卡溢價比較少的大概就是RDNA2 的RX6900XT,不過價格畢竟也過W,甚至包含RX6800系列現貨價格也都過萬,相對可接受的就剩下RX6700XT。目前訊景傢的RX 6700XT主要有三個版本,就是雪狼跟海外版(包含V2),這一代海外版的設計算是挺成功,霸氣的外觀也挺吸引人,就是那個長度要稍微註意下。哪怕RX 6700XT的海外版長度也做到瞭323mm長度。
依舊保留瞭雙BIOS設計,散熱器也是多熱管焊接,三風扇方案,同時也保留瞭這一代的貫穿式風道設計,在顯卡直插類型箱體裡面有一定的輔助散熱效果。
4,散熱電源
水冷散熱器:今年618一體水冷價格可以殺到多少呢?240一體水冷359,360一體水冷隻要499,這個價格已經跟中高端風冷散熱器差不多。
酷冷至尊新海魔240\360 ARGB:采用第三代雙腔水頭設計,加上無限循環燈圈保證瞭一點的視覺效果,升級瞭冷排降低水阻同時增加散熱器面積。酷媽也算機電一線大廠瞭,618價格直接殺到三百多起確實誇張。
風冷散熱器:對於緊湊型主機,風冷散熱器選擇首要的準則是裝得進去,其次再考慮性能跟外觀等因素。也是因為這個原則,目前風冷散熱器部分主要推薦的就是利民傢的產品,因為他們傢擁有目前針對緊湊型箱體最全面的風冷散熱設備。
利民AXP90傢族:AXP90系列主要針對一些體積極致程度的箱體,比如前面說的ML10(類似intel nuc體積),還有就是一些A4或者NANO大小的ITX主機箱體作業。針對這類細分產品,利民利用自己的優勢可以說玩出花瞭,除瞭早期版本,現在還開發瞭銅版、黑化、純銅黑鎳版,包含36mm、47mm、53mm三種不同的高度,而新版也基本都帶固定背板。可說是極致迷你箱體必備型號。
利民AXP100:作為經典的迷你直吹散熱器,近年風頭有點被AXP90搶過,但隻要你的機箱可以支持,那麼利民AXP100都是更進階的選擇,無論散熱效能安靜程度都是該類散熱器裡面的翹楚,特別是AXP-100FULL 純銅版簡直是工藝品級別的存在,而且高度僅為58mm,另外目前收到消息AXP-100即將有改款新品發佈,可以關註。
利民TS120MINI與AK120MINI:部分ITX箱體CPU區域限高可能有一定的空間,但又不比普通塔式機箱,這種時候就可以看下利民傢的“MINI”系列,比如TS120MINI跟AK120MINI,這兩款高度僅為135mm,同時搭配12cm風扇,保持良好散熱能力的同時又有一定程度的兼容性,適合一些刁鉆機型。兩個型號本身的差異就是TS120MINI是散熱片全電鍍,配置的風扇也會更好一些。
利民TL-C12015B+TL-9015 超薄風扇:之前多次使用跟推薦過,15mm厚度對一些特殊ITX作業剛好恰到好處,避免瞭兼容問題(比如顯卡),而且風量也不至於折損太多。
SFX電源:酷冷至尊V850GOLD SFX ,如果你準備在你的ITX主機裡面裝一塊RX6900XT或者RTX3080 3090,那麼它可能是你僅有的選擇之一。 目前市面SFX電源主要集中在750W及以下,850W型號並不多,而酷冷至尊這款不單依舊維持SFX電源的尺寸,功率也達到850W,價格提升幅度也相對合理,確實可以考慮。如果你用不到這麼高瓦數的電源,也有550W,650W跟750W的功率型號,且價格也都不錯。
ATX電源:ITX主機裡面怎麼會有ATX電源?這是因為部分特殊設計的ITX機箱實際也可以兼容ATX電源,比如NR200跟先馬趣造,但也不是說兼容所有的ATX電源。假設你的緊湊箱體支持ATX電源,個人建議選購的時候還是盡量選擇電源長度僅為14CM的型號,比如酷冷至尊的V系列電源,全模塊化設定,長度僅為14cm,這樣可充分保證對其它配件的兼容型,避免你實際安裝難度增加或者悲劇的情況。
要性價比的話,還有酷冷至尊最新的G系列電源,長度也僅為15cm,金牌認證,質保5年,最便宜的型號618隻要259元起步,而800W型號也不到500,唯一遺憾就是非模塊化線材設計。
這次作業分享就到這邊,關於618期間 ITX整機搭建還有其他疑問的都可以留言區評論,我這邊也會及時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