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月2號,華為正式發佈瞭鴻蒙系統,這個系統差不多已經成瞭手機圈站隊指南瞭。
有人說這是偉大的創舉,為瞭反抗制裁,給中國系統留一個後路。
有人說這就是安卓套殼,AOSP封裝之後的結果,這要也能叫技術,那技術也太不值錢瞭,都是海軍瞎B沸騰。
坦率的說,這雙方的觀點都對,也都不完全對。
像極瞭相對論。
首先,鴻蒙是安卓套殼嗎?
當然是啊,畢竟鴻蒙包含瞭AOSP,可以兼容安卓應用。
有趣的是,怎麼定義套殼。
如果是兼容or包含對方開源的部分,就算是套殼,那麼嚴格來說,大傢都是Linux套殼,而Linux,也可以算是UNIX套殼。
甚至CPU完全可以說是沙子套殼。
萬物基於套殼。
套殼這事兒,就像你開飯店,你做瞭黃瓜炒雞蛋,我可以說你是黃瓜套殼,也可以說你是雞蛋套殼。
那問題來瞭,既然萬物都可以用套殼來解釋,那為啥大傢平時不太說別人套殼呢?
也沒人說飯店侵犯瞭黃瓜的產權對吧?
這裡就涉及到瞭2個的問題。
一個是【授權】,也就是你能否合理合法的使用黃瓜來炒菜。
為啥飯店生產黃瓜炒蛋沒問題?因為他們為“黃瓜”支付過費用瞭,他們可以拿這個黃瓜做任何事情,包括做菜和拿來做別的。
一個是【展現形式】,飯店的黃瓜炒蛋和生黃瓜,明顯從形態和樣貌到味道到用途,都不太一樣,所以雖然是基於黃瓜,但授權清晰,開發到位,用途有差異,所以沒人去找飯店的麻煩。
萬一被老板拿黃瓜打一下,殺傷力不大,侮辱性極強。
這時候看鴻蒙,也是一樣的道理。
先看授權,兼容AOSP,授權合法嗎?
廢話,當然合法,這是開源的東西,誰都可以拿來用,開源的目的就是為瞭讓大傢都拿來一起用,一起共建。
AOSP是"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的縮寫,這是一個開源的項目。
這個項目的參與者也不止谷歌,有一大批頂尖公司和技術人員一起完善,裡面也有華為的工程師,谷歌自己都承認這個,安卓並不完全屬於谷歌。
人傢紅帽還直接拿Linux做商業呢,也沒見有人說啥,開源的東西,就是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完全屬於谷歌的是GMS,所以他們說不讓華為用,華為就不能用,沒廢話。
再看用途,和安卓的用途有相似嗎?
有,不管是展現方式還是用途,都有相似的地方。
假如AOSP是隻雞,那麼安卓算黃燜雞,鴻蒙算紅燒雞,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
你覺得原材料都是雞,對的。
你覺得雖然都是雞,但配料不同,廚師不同,調味不同,是不同的菜,也是對的。
這其實已經到哲學高度瞭。
所以總結下,鴻蒙是套殼嗎?
是。
鴻蒙能這麼套嗎?
當然能啊,這是開源的東西,公共資源,誰樂意誰自己套去就好瞭。
但你說鴻蒙沒技術含量嗎?
那當然不是啊,不同飯店的黃燜雞和紅燒雞,那肯定考驗廚師的技術。
以及食客認不認你的技術。
你看人傢安卓和果子套殼做的多好?吃的人多麼多?
那為啥別人套殼不挨罵,鴻蒙套殼挨罵?
坦率地說,是自找的。
別人從來不吹自己弄瞭啥新東西,也不吹啥顛覆。
鴻蒙自打宣傳的時候就開始瘋狂吹自己是新內核,全面替代,暴打一切之類的,結果一出來看是套殼,這不被噴才有鬼瞭。
但鴻蒙真正的問題根本不是去糾結是不是套殼。
谷歌和華為的法務都不是吃幹飯的,這一塊兒的分寸大傢拿捏的死死的。
真正的問題是,有多少人用鴻蒙。
手機操作系統這東西,微軟做過,諾基亞做過,三星做過,黑莓做過,最後隻剩下瞭果子和安卓,就是要看有沒有人用,有沒有硬件公司願意適配,有沒有軟件公司願意開發APP。
說正式一點就是生態。
這才是鴻蒙最麻煩的地方,也是為什麼說鴻蒙的敵人不完全是友商,而是時間。
先說為啥不是友商?因為友商大概率不參與鴻蒙。
因為鴻蒙再怎麼說,也是華為的,大傢在消費市場是直接競爭關系,把自己的命脈交到友商手裡,這確實不現實。
當然這本身隻是商業決策問題, 大傢出來賣都是要賺錢的。
華為自己當年如日中天的時候,獨傢的麒麟處理器也沒給友商提供過。
另外華為的現狀是美國佬不當人,也不是友商幹的。
大傢在商言商不落井下石就不錯瞭。
就連宣佈支持鴻蒙的魅族,也不是放棄手機中的flyme接入鴻蒙系統,而隻是自己生態鏈的燈以物聯網的形式合作。
之前說是要支持的榮耀,現在也不出聲瞭。
這很正常,好不容易拿到瞭高通的芯,弄不好一說支持,也得面臨華為的同等制裁,分傢分瞭寂寞。
從這個角度來看,默不發聲的友商,有很大概率也面臨一樣的威脅。
這更加凸顯瞭芯片的重要性。
所以這時候問題來瞭,鴻蒙現在能指望的,隻有之前賣出去華為的老設備。
這批設備最大的問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會逐漸流失。
因為用戶在面臨換機的時候,會出現一個很尷尬的事情,就是買不到華為手機瞭。
但日子還得過,就隻能買別的品牌手機瞭,別的品牌又不支持鴻蒙,而且理由十分正當,這可咋整?
就像我,我也支持華為,我從mate20時期就支持到瞭現在mate40 RS,我連B站抽平板除瞭抽ipad就是抽matepadpro,我屬於真正的自掏腰包支持華為,一年花6位數。
接下來的P50我肯定也會買頂配。
但問題來瞭,沒用啊。
我肯掏錢也沒用啊,因為關鍵不在於我買不買,而在於,華為還能不能有機子賣給我?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至於什麼物聯網啊,什麼多少傢電廠傢支持,我說真的,一點用的沒有。
為啥?
因為這些設備的核心驅動以及控制終端是手機,一旦核心手機換瞭,這些設備所謂的貼近鴻蒙的賣點,瞬間就成瞭雞肋。
你買瞭一堆傢電,遙控器不能用瞭,你鬱悶不鬱悶?
沒有手機端的鴻蒙設備驅動,那就和斷瞭電一樣。
另外這些廠傢也雞賊啊,他們搞鴻蒙之類的接入,也是眼饞華為的存量客戶,希望把這部分客戶給洗到自己這裡。
他們接入瞭鴻蒙,又不是隻接入瞭鴻蒙,大部分還同時接入瞭米傢呢。
一個成熟的商人,確實不會在單一領域壓重註,這也是在商言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鴻蒙要適配這麼多老設備。
一方面是良心,但更是在盡可能的延遲老用戶的換機潮,因為真的芯片不支持那麼多瞭。
還有一方面,是考驗系統在硬件不那麼強的情況下,能不能讓用戶體驗做的足夠好,坦率地說,這方面果子做的是真的強,果子產品單看配置就那樣,但體驗獨一檔。
除瞭適配老機器(或者說激活老機器),華為還推出瞭包括智慧屏,顯示器,手表等一系列鴻蒙設備,為的也是要讓盡可能多的人可以用上鴻蒙。
玩兒遊戲的都知道,主機廠為瞭推廣機器,必然得有大量獨占的第一方大作,任天堂在這點上就是神仙。
一切都是為瞭拖時間,把時間拖住,才能有轉機。
那麼,轉機在哪裡?
一個是,美國制裁結束,這個幾乎不太可能,除非我們能在極短時間內讓美國讓步,但這個代價很有可能高於失去華為。
不過話說回來,華為現在做汽車供應商,做傢電供應商,以及很多人不知道的政府采購逐漸用華為的主機(鯤鵬920芯片),華為暫時也不會有大事兒。
但指望美國當人顯然不現實。
另一個是,國產芯片業其他公司(包括華為自己),產生重大突破。
中芯的良品率能做上來(不考慮新光刻機的情況下,這塊兒默認沒有),7nm和7nm+工藝能夠成熟量產,這樣麒麟還能復活,華為還能出大量的設備。
之前出過一款純國產的麒麟710a,確實是有點智商稅,但那個是14nm,所以拖到中芯的7nm良品率上來,大不瞭麒麟970,980再回來唄,反正在現在這個手機性能過剩的年代,這些芯依然能打。
而且鴻蒙的新系統結合這些硬件,效果當然不差,這也是為啥瘋狂適配老機器的另一個原因,也算拿上一代硬件練手瞭。
老車不夠好,但用還是能用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用4G來打。
這一次華為發佈的新平板中,就有高通驍龍的高端芯片,不過是4G版本。
眼瞅著麒麟被美國折騰瞭,高通口水都留下來瞭,華為願意買,高通願意賣,他們使出瞭吃奶的勁兒去遊說美國。
而且憑啥英特爾就能給華為筆記本供貨,我們就不行?
都是資本的兒子,爸爸再愛我一次。
坦率地說,在5G時代手機用4G芯片,華為也在猶豫,怕被消費者罵死,所以一開始用在瞭平板上,對平板而言,5G其實沒有那麼剛需。
畢竟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
一旦平板的銷量得到驗證,那麼下一步推出驍龍4G特供機也不是不可能的。
確實很憋屈,也確實沒辦法。
所以說到最後,華為最重要的就是一手拖字訣,隻要能茍住,轉機遲早會來。
真正的對手,隻有時間。
熬過去,一片大好。
熬不過去,其實也死不瞭。
畢竟華為本身過的還很好,其他業務也能支撐,並且國傢會支持。
當然,挑戰安卓和蘋果系統霸權的企業很多,其中比華為更強更大的起碼也有微軟和三星,但他們都失敗瞭。
難,很難,特別難,而且憋屈,非戰之罪。
不過華為從外行,到有瞭自己設計的頂級芯片,用瞭17年。
從一個做設備的供應商,到通訊行業的規則制定者,用瞭數十年。
撐下去,撐下去,撐下去。
再一次,打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