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關註的 Up 主更新瞭新視頻!」
「僅限今日!兩張外賣紅包已經加入你的卡包!」
「你的包裹有瞭新的物流動態!」
每當你放下手機準備投入到工作、學習中時,手機總會收到各種 app 的提醒,一旦你沒把握住自己的註意力,手機一拿一放,不知不覺一個小時就過去瞭。
在這個註意力就是金錢的時代,每個 app 都在處心積慮地「瓜分」你的註意力。
這導致我們的手機每時每刻都在接受著一些無關痛癢的「垃圾信息」,沒完沒瞭的通知打斷瞭我們工作、學習的節奏。
而現在,如果想要守護我們那已經被手機碾碎的專註力,我們很可能需要手機廠商的幫助。
這可能是 iOS 15 最有用的功能
在 WWDC 2021 大會過後,9to5Mac 發起瞭一個投票,邀請讀者們選出 iOS 15 上最喜歡的新特性,結果 30% 讀者都投給瞭「專註模式(Focus)」,看來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專註模式也許是 iOS 15 上最有用的功能。
在此之前,iOS 上屏蔽通知打擾的最好方式就是開啟勿擾模式,通過靜音等方式降低通知、來電提醒的幹擾。
不過當你拿起手機時,你依然要面對各種娛樂 app 組成的花花世界,該分心時還是會分心。
如果你經常要為瞭 10% 的工作時間,而浪費 90% 時間與無用信息對抗,那 iOS 15 的專註模式值得你期待。
在使用專註模式之前,你需要先進入「設置 > 專註」來預設你的狀態,開啟專註模式後你隻能收到選定的 app 和聯系人的通知,其餘的 app 通知將不會顯示。
例如在工作時需要通過企業微信和郵件進行溝通,你可以在允許的 app 一欄中添加要用到的 app 避免錯過重要的工作通知,而屏蔽掉你在購物 app 剁手的物流動態(當然有些人更關心這個)。
在當前的專註模式下,你隻能使用該主屏的 app
僅屏蔽通知還不足以保護人們脆弱的專註力,你可以根據工作的需要,將要用到的 app 和部件集合到一個專屬的主屏,在專註模式下使用。
例如在復習時需要用到詞典、音樂和計算器,你可以將這些 app 設置在同一個主屏上,並在開啟專註模式時選擇該主屏,這樣你就不會被其他 app 分心。
開啟專註模式的方式也很簡單,除瞭可以在控制中心呼出專註模式的菜單,選擇對應的專註場景,還可以讓 iPhone 根據你的使用時間、地點以及 app 的使用情況來智能開啟。
例如當你來到圖書館、辦公室時,iPhone 會根據你目前的定位自動啟用專註模式。
又或者是當你點開微信讀書等閱讀類 app 時,也能自動開啟專註模式保證閱讀時間不被打擾。
這時候其他人給你發送 iMessage 等消息時,會收到你正在專註不能及時回復的狀態提醒,避免瞭讓人冷落的尷尬。
如果是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發送者還可以選擇強行推送給你,讓你不會錯過。
進入專註模式時可以在鎖屏看到圖標提醒,長按可以進入模式設置
啟用專註模式後,你可以在鎖屏、狀態欄、控制中心等地方看到專註模式的圖標,提醒你把註意力放回到手頭的工作上。
並且蘋果表示,專註模式將會跨越 iOS、iPadOS、macOS 甚至 watchOS 多個平臺,當你在一臺設備上啟用專註模式時,將會同步到你的其他 Apple 設備上。
這種跨越多平臺的功能佈局也許說明,數字健康正成為蘋果最關心的話題之一。
世間紛紛擾擾,Android 廠商們隻想讓你靜一靜
事實上,手機對於專註力的破壞是一個被詬病已久的話題。
早在 2018 年,Google 和蘋果都不約而同地推出瞭屏幕時間監測功能,幫助人們管理自己的使用時長,與手機成癮性對抗。
然而,簡單的時長提醒並不能很好地約束人們的手指,想要幫助用戶拾回數字時代的專註力,兩大陣營都需要下更大的決心。
與 iOS 相比,Android 陣營對用戶專註力的關註要更早一點。
開啟專註模式 圖片來自:9to5Google
Google 在發佈 Android 10 時,已經加入系統層級的專註模式,不過專註模式的入口比較隱蔽,很多人可能即使更新到瞭 Android 12 都沒有發現這個功能。
使用原生 Android 10 以上版本的用戶可以在「設置> 數字健康與傢長控制」中找到專註模式的入口,也可以下滑通知欄後,添加「專註模式」的快捷開關。
Google 的專註模式需要你先選擇你在專註時所需要的 app,當進入專註模式後,除瞭需要用到的 app,其他都會被暫停並且變成灰色,提醒你不要碰它。
如果你實在需要用到某些應用,例如想要用知乎查個問題,系統會提示你可以暫時使用 5 分鐘,用完之後應用又會再次被暫停,避免你被吸入到無止境的信息流漩渦之中。
在專註模式下,你還可以給自己設定一段休息時間,短暫地休息 5-30 分鐘,再回到專註的狀態之中。
Google 的專註模式是一種弱幹預的邏輯,它並沒有完全禁止你使用其他應用,而是在你想要分心之前溫馨提醒你一句:「你真的需要用這個應用嗎?」
專註模式的效果也是因人而異
三星的 OneUI 也加入瞭與 Google 同款的專註模式,有很多用戶在體驗過後認為開啟專註模式後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分心。
但也有用戶表示,一旦手指「癮」來瞭,隨時可以退出的專註模式似乎形同虛設,對自己幫助不大。
對於這部分用戶來說,以一加的「禪定模式」為代表的強幹預專註模式也許更適合他們。
早期禪定模式的設計,一加稱「從黑夜到黎明的變化表現出,在享受生活的同時,手機也睡瞭一覺」
禪定模式可以讓用戶選擇在一定時間內讓手機處於「磚頭」狀態——屏蔽一切通知,隻能接電話、緊急呼救和拍照,連調節亮度都不行。
在一加剛推出禪定模式時,得到瞭不少網友的嘲弄,在一部分人看來,限制手機功能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變磚」讓智能手機失去瞭意義。
甚至不少對氫 OS 不滿的用戶將怒火轉嫁到禪定模式上,一時間禪定模式充滿瞭爭議。
不過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強制讓人放下手機的禪定模式,確實幫他們找到瞭更多的時間給屏幕以外的生活,就像一加對於禪定模式的定義一樣,短暫地脫離手機就像是一次挑戰,讓人不由得思考手機與生活的關系。
在後續的更新中,禪定模式加入瞭多人禪定以及與潮汐 app 合作的背景白噪音。
其中海洋、星空、草原等白噪音和環境音樂的加入,可以讓用戶通過短暫的冥想來適度放空大腦,提高專註工作的效率。
而在 ColorOS 和 MIUI 上,也推出瞭邏輯類似的專註模式。
以 MIUI 為例,你可以在「設置> 屏幕時間管理」中找到專註模式的入口,遇到重要的工作時隔絕手機的誘惑與幹擾。
總得來說,簡單粗暴的「變磚」不一定能讓用戶的註意力從屏幕轉移到書本上,在抵制誘惑的同時,還可能會給用戶帶來許多不便,但在連輸入法都想加入信息流的時代,禪定模式至少給瞭用戶 20 分鐘能夠逃離互聯網的機會。
數字健康需要得到更多的關註
過度沉迷於屏幕不僅會損害人的身體,對人的情感和精神也會一定的影響。
根據聖文森特聖詹姆斯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疫情期間年輕人的壓力的增加與屏幕使用時間變長有關。
研究顯示,年輕人在電子設備上觀看娛樂節目的時間增加與焦慮分數的增加有關,其中學生的得分比非學生高。
也就是說,過度沉迷於屏幕不僅不會幫助我們放松身心,還會引起焦慮感,一些年輕人的生活正在被電子屏幕侵蝕。
手機模糊瞭工作、學習與生活的界限,不明朗的時間分配又加劇瞭人們的拖延行為,於是人們在心理上不斷積累壓力,從而產生停不下來的焦慮感。
何同學第三個突破千萬播放量的視頻
B 站的科技博主何同學曾經發佈瞭一個幫助人們「戒」掉玩手機的視頻,目前該視頻在 B 站的播放量已經突破瞭 1 千萬,並且在進入復習月後,其播放量還在不斷增加中。
這也說明瞭,數字健康正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關註,很多年輕人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時間和註意力正在被手機等屏幕瓜分,迫切地需要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應該得到更多廠商的重視。
在蘋果推出瞭專註模式後,一加的 COO 劉豐碩也在微博上分享瞭禪定模式誕生的故事,他認為無論是禪定模式還是 iOS 15 推出專註模式,在本質上都是對改善人機關系、無負擔體驗所做的思考和嘗試。
無論是蘋果、Google 的弱幹預邏輯,還是禪定模式為代表的強幹預邏輯,專註模式的意義,就是讓手機更多地回歸到通訊的本職,讓生活盡可能恢復原來的面貌。
我們已經不可能離開集合瞭錢包、娛樂中心、社交工具的手機而生活,但至少我們不必讓手機占滿生活的全部。
手機將娛樂與生產揉碎瞭並混合在一起,我們需要重新理清它們之間的關系,而一個更好用的專註模式,可能就是這條我們正在苦苦尋覓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