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是智能手機市場發展的巔峰,特別是中國手機廠商占據瞭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60%以上。華為、小米等各大手機廠商一時風頭無兩,不能說賺瞭個盆滿缽滿,但也是收益頗豐。但這一發展良好的市場似乎正面臨著後勁乏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發佈的《2021年5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1年5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2296.8萬部,同比下降32.0%,雖然5G手機出貨量有所增長,但整體市場的需求有所下降。
《報告》分析認為,二季度手機出貨量下滑的原因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
一是一季度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超過100%,需求提前釋放;二是產業鏈上遊手機芯片供應偏緊;三是華為出貨量大幅下降,其他廠商未能完全彌補華為空缺。
但這些隻是表面的原因,手機市場出貨量下滑的一個關鍵因素是:用戶用於智能手機方面的支出減少瞭。數據分析顯示,目前用戶換機率越來越低,換機時長已從早先的18個月延長到瞭36個月,也就是說,原來用戶一年半內就要換新機,現在是一部手機用3年後才換。
是什麼原因導致瞭換機率如此之低?筆者分析認為有三大原因。
● 一是高價格。目前市場上推出的大多數5G智能手機價格都在2000元以上,價格在1000多元並且性價比非常突出的產品少之又少,何況目前許多企業推出的高端旗艦手機大都在5000元以上。由於受疫情以及全球經濟疲軟等因素影響,人們的收入水平並沒有出現預計中的增長,所以許多用戶舊手機能用則用,不會有太多換新機的想法瞭。
● 二是目前的智能手機千篇一律,沒有太多創新性。無論是蘋果還是安卓,今天的智能手機已經沒有創新可言,各傢廠商除瞭在影像方面不斷地“吹噓”之外,很少能夠看到新應用形態和新功能。對於多數用戶來講,千篇一律的智能手機已然無法勾起其購買的欲望。
● 三是5G帶動力不強。如今5G服務推出已經兩年有餘,但許多用戶仍沒有升級的欲望,原因有很多,除瞭5G手機價格過高外,資費偏高也是一個主要原因。但更為主要的因素在於,針對個人用戶的5G“殺手級”應用一直難覓其蹤。無論從速率還是應用來看,5G和4G並沒有多少差別。加上輿論的質疑,讓許多用戶對5G直接選擇無視。如此情況下,用戶更換5G手機的需求就被延緩下來。
當然原因還有許多,對於手機廠商而言,市場需求不旺可不是個好消息。此前市場一直預期,5G將帶動手機市場進入新的高潮,但從目前來看,這一願望有可能落空。所以說,手機市場的冬天正在來臨,手機廠商要做好“過冬”的心理準備。
今年的“618”就顯露出明顯的跡象——往年手機廠商“大戰618”,“戰報”一傢比一傢猛,但今年卻有些偃旗息鼓。某廠商高層甚至放話稱,今年“618”各傢廠商的促銷主要是為瞭清庫存。可見,手機市場需求不振讓廠商壓力陡增,盡力減庫存成為當務之急。
作者:劉啟誠
責編/版式:范范
校對:舒文瓊
審核:申晴
監制:劉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