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晉耳機品牌“紅岸Redspace”在近期推出瞭一款定價僅為“99元”的主動降噪TWS耳機:紅岸R200,將主動降噪耳機拉至更為親民的價格。而降噪耳機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在一些嘈雜的環境下有效降低噪音,例如:地鐵行駛噪音、下雨濺落在雨棚上的聲音、飛機的引擎聲音等。有時候下班路上想安靜地聽會歌都不行,但使用瞭降噪耳機後就不會有這些煩惱瞭。
那麼,客套話這裡也就不多說瞭,下面就跟大傢聊下這款“99元”主動降噪TWS耳機的開箱體驗吧,一同來看看這款耳機好不好用,是如何設計的。
紅岸R200的包裝采用瞭抽拉式設計,整個包裝設計沒有太多值得一說的地方,所以這裡就直接跳過不細講瞭。
紅岸R200屬於入耳式的主動降噪TWS耳機,所以在打開包裝以後,可以看到出廠附送瞭三副不同大小尺寸的矽膠耳塞(一副預裝在瞭耳機上)。除瞭附送矽膠耳塞,還附送瞭一條Type-C數據線以及說明書。
雖然說紅岸R200的定價隻有99,但在整體設計方面表現還不錯,沒有因為“低價”而進行妥協。例如:充電倉底部的充電接口為Type-C設計,雖然說Type-C接口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設計,但在這個定價下較為少見。
同時充電盒的質感、做工也還可以,外殼為高光工藝,不過這個充電倉外觀造型給我有點“公模”的感覺,可能這就是成本限制的第一處“妥協”吧。
底部Type-C充電接口的上方還設有一顆運行指示燈,在不同運行狀態下顏色將會不同,例如:給耳機進行充電的時候將會以綠燈常亮,充電結束綠燈熄滅;給充電倉進行充電時則會以紅燈閃爍,充電完成後紅燈會長亮。
而紅岸R200的充電倉電池容量為250mAh,充電時長需約1個小時,在充電倉滿電量狀態下可給耳機提供約4次的額外充電。
連接方面,跟大多數TWS耳機一樣,打開充電倉頂蓋後,紅岸R200就會進入連接模式,這時候打開手機藍牙搜索到紅岸R200點擊即可完成連接操作。不使用的時候,隻需將紅岸R200放回充電倉內合上頂蓋。另外,隻要完成瞭第一次連接以後,隻要期間不連接其它手機等設備,再次打開倉蓋後紅岸R200就會自動跟原先的手機進行連接。
再來看下耳機的設計。跟充電倉一樣,紅岸R200耳機在外觀造型方面也比較簡潔,通體為純白,沒有任何裝飾性設計。單邊耳機的重量約為4克,比較輕盈,長時間佩戴也不會有明顯的負重。
耳機的電池容量則為40mAh,通話續航可達3小時、音樂播放(60%音量下)約為3小時,說實話這個續航表現我感覺一般,雖然說通過充電倉可以增加耳機的續航,但論單次可用續航而言,萬一有電話、視頻會議,一開就一下午的那種,3小時這點續航完全不夠用,所以這應該就是基於成本限制而做出的第二處“妥協”。
藍牙方面,紅岸R200采用的是藍牙5.0,並且還應用瞭新型陶瓷天線,使紅岸R200的傳輸距離大於15米,而且能穩定傳輸。
而單元規格方面,紅岸R200采用瞭進口紙漿纖維以及HiFi級的PU復合振膜13mm動圈單元。
降噪設計方面,紅岸R200采用瞭自主研發的ANC主動舒適降噪技術,降噪深度為25-28dB,至於降噪體驗如何,這裡以一個使用場景為例:我傢樓下有個池塘,現在正處夏季,一到晚上池塘裡的青蛙就“呱”個不停,這時開啟ANC降噪模式後,“呱”聲明顯變小、幾乎聽不到瞭,降噪效果十分明顯,對於這樣一款“99元”的耳機而言,我認為紅岸R200在降噪方面表現還不錯。對瞭,除瞭降噪算法為自主研發,紅岸R200搭載的芯片也是自主研發的。
同時,我還測試瞭遊戲延遲性,紅岸R200在這方面的體驗就一般瞭,我測試具備“槍擊”操作的手遊時,能明顯感覺到音畫不同步,但話又說回來瞭,人傢紅岸R200的定位也不是遊戲耳機,而是日常通勤、戶外等使用的主動降噪耳機。
除瞭測試瞭遊戲延遲性,我還測試瞭開啟降噪模式是否會影響音質,結果是不影響。另外,可能是成本限制,紅岸R200不支持摘下耳機自動暫停。
紅岸R200也沒有專用的APP,但仔細想想,即便是弄APP也沒有啥能體驗的,也就是設置耳機的觸控模式、彈窗體驗罷瞭。
紅岸R200還支持觸控操作,通過長按、短按的方式觸控左、右耳機的側面,可以進行上一曲/下一曲、播放/暫停、接聽/掛斷/拒接電話、音量控制、開啟/關閉ANC降噪以及開啟手機語音助手等這些操作。
對於這樣一款“99元”定價的國產主動降噪TWS耳機而言,我認為紅岸R200的體驗還不錯,盡管因為成本限制,在有些設計上未能表現得十全十美,但是99的價格還要什麼自行車?不過,我個人建議,紅岸這個新晉品牌若是想進一步占據市場,應該擴大產品線,不能隻專註於入耳式的耳機,也要出相同價位的半入耳式耳機,從而滿足不同需求的用戶。
如果你隻是單純地想入手一款定價便宜、性價比高,隻用於通勤、戶外場景下降噪的耳機,不妨可以試下紅岸R200,相信會讓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