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14nm芯片工藝節點前,像臺積電、三星、intel等制造廠都是嚴格的按照摩爾定律來制造芯片的,那就是每18個月,晶體管密度就要翻一倍。
同時所謂的nm制程,是指晶體管的溝道長度,溝道長度是多少,就是多少nm工藝節點,嚴格對應的。
但後來隨著芯片越來越先進,摩爾定律已經很難實現瞭,因為晶體管慢慢的接近原子大小瞭。於是從10nm開始,臺積電、三星等就不再嚴格按照摩爾定律來瞭,同時在制程工藝上,也就開始瞭摻水。
具體來看,溝道長度與XXnm不再有直接對應關系瞭,這個是臺積電高管曾承認的,說XXnm更多的是營銷遊戲瞭。另外從晶體管密度來看,也不再嚴格遵守18個月翻一倍的規則瞭。
而為瞭證明這一點,前段時間Digitimes就分析瞭臺積電、三星、Intel及IBM四傢廠商10nm、7nm、5nm、3nm及2nm的晶體管密度情況。
我們發現三星的芯片,在相同的節點,密度是最低的,而臺積電好一些,英特爾是最高的,可以說隻有英特爾是真的在遵守摩爾定律的。
但或許也因為如此,所以英特爾對外公佈的工藝節點是最落後的,因為目前才10nm,而三星、臺積電都已經5nm瞭。
可能也感受到瞭這些,所以英特爾近日做瞭一個重要決定,公佈瞭公司有史以來最詳細的制程工藝和封裝技術路線圖,並徹底的拋棄nm工藝叫法。
簡單的來講,就是從下一代芯片開始,intel不會再說這是7nm,或者5nm,或者3nm,1nm等工藝瞭,而是起瞭一個新的命名。
下一代芯片,英特爾稱之為intel7,再是intel4、再是intel3,再到intel 20A…… 從這些命名,你能看出來是多少nm的麼?已經不能瞭。
而在芯片每一代工藝對比上,英特爾采用的上每瓦性能將提升來說,比如Intel 7與英特爾10nm相比,每瓦性能將提升約10%-15%,而intel4與上一代相比,每瓦性能約提升20%,而Intel 3較Intel 4將在每瓦性能上提升約18%。
對此,不知道大傢怎麼看?很明顯,intel不願意像臺積電、三星一樣在工藝節點上進行摻水,所以不想用這種nm命名,因為這樣會顯得自己嚴重落後於三星、臺積電。
所以intel啟用新的命名,這樣大傢不會將自己的工藝與臺積電、三星來橫向對比瞭,畢竟intel4究竟是幾nm,誰也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