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手機的隱私安全,消費者已經越來越重視。今年的315晚會,隱私安全再一次成為熱門話題。不少手機軟件會不斷彈出廣告,提示“手機內存不足、領紅包”等誘導性信息,這些軟件往往不具備清理功能,反而會讀取用戶的個人信息。
而老年群體對於這類“廣告”的分辨能力不強,容易被誘導,從而墜入手機安全的陷阱,影響手機的使用體驗,嚴重時甚至會付出金錢。以目前安卓手機的特性,需要定期清理垃圾文件,不然手機會越來越卡,所以“手機內存不足”這樣的廣告才會極具誘導性。手機廠商應該加強對這類軟件的審核,禁止上架應用商店。
目前的手機廠商中,哪些在隱私安全上做得比較好呢?首先肯定是蘋果瞭,iOS生態的軟件審核絕對是最嚴格的,而且正常情況下,第三方應用是無法在蘋果手機上安裝的。同時應用權限的獲取對蘋果的管理也是相當嚴格的,蘋果手機每次啟動一個應用都會被詢問一堆權限的授權。
小米從MIUI12開始,也開始極其註重隱私安全,應用在獲取位置信息、讀取通訊錄、喚醒其他應用時會被系統嚴格監控,應用打開的情況下會詢問,應用在後臺時則會被直接攔截。
針對於部分應用不給相關權限就罷工,小米也有應對的方法,直接返回虛假信息或者空信息。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小功能:照明彈,這個功能會統計APP申請使用敏感權限的次數,所以你可能會看到某個APP一天申請瞭幾百次位置信息。
曾經是的Flyme一直是引領國內的定制系統,但是如今的Flyme也需要抄作業瞭。和魅族18一同亮相的還有Flyme9,重點同樣是隱私安全。打開敏感權限使用提醒之後,應用在獲取敏感權限時會提醒。
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手機的隱私安全會是手機廠商關註的重點。但實際上隱私安全和某些技術是矛盾的,比如說多數軟件需要獲取用戶特征來進行個性化推送,這算不算“竊取”隱私呢?
在國產手機中,小米是首先重視用戶隱私安全的,當然消費者更希望的是共贏。希望未來國產手機能夠不斷改進手機系統的隱私功能,讓用戶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能更加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