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知 原創
作者|魏宇奇編輯|關山
“如果手機沒有到八千到一個億,甚至是不上一個億,你說你是主流手機品牌誰信呢?”
Realme CEO李炳忠雖然沒有在采訪中明說,Realme 就是要在2021年沖擊億級銷量,但他的這番表態和隨後制定的“手機+AIoT”雙輪驅動戰略,都表明瞭不小的野心。
在馬太效應越來越強的情況下,Realme的出現時間雖然有些晚,速度卻很快。僅用19個月全球范圍內用戶就超過1000萬,2020年的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七。
速度之外,同樣不容忽略的是,Realme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與背後的“巨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方面,得益於OPPO的支持,Realme贏在瞭供應鏈的起跑線上;另一方面,“線上渠道+性價比+粉絲文化”的打法吸取瞭小米系的成功經驗,讓它少走瞭一些彎路。
然而,站在巨人肩膀上固然可以讓它看得更遠,但也對它的能力提出瞭更高的要求。得到OPPO的供應鏈支持後,Realme 勢必要與OPPO、一加協調供應鏈資源;在策略上效仿Redmi後,Realme就不可避免地要和Redmi短兵相接。
最近,Realme又在跑分上引發瞭爭議。
Realme副總裁徐起曾在Realme GT發佈前放瞭一張跑分截圖,內容是Realme GT的安兔兔跑分成績為77萬。安兔兔隨後發文表示,這個成績與其官方的測試成績存在較大差距,質疑徐起發佈的內容有水分。
而徐起的回應則顯得有些底氣不足,他表示跑分是當前版本下拋出的真實數據,Realme 中國市場後續所有機型,不會再公佈跑分,讓產品自己說話。
可見,借鑒前輩經驗固然讓Realme少走瞭幾段彎路,但同樣也有一些坑在等待著它。
01 Realme為什麼要跑分?
其實在徐起表態之前,安兔兔和Realme還曾有過一次交鋒。
在安兔兔第一次對Realme GT的跑分成績表示質疑時,就指出這個成績可能是在未聯網的情況下取得的,而安兔兔此前曾表示手機跑分需要聯網才能接受安兔兔後臺的認可,聯網認證是為瞭防止作弊。安兔兔還在微博中進一步表示,後臺數據中,這款機型的跑分成績僅有68萬分,和徐起公佈的成績嚴重不符。
隨後,徐起又放出瞭一個略低於此前的跑分:76.7萬分,並表示此次跑分是在室溫下聯網進行的。
在拿到發售的產品後,安兔兔又在微博中表示,Realme在多線程測試、圖片解碼中做瞭手腳。“今後不再公佈跑分”的微博,就是在這之後發佈的。
這件事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它的影響遠不止為消費者提供瞭一個大瓜這麼簡單。
在 Realme GT 的發佈會中,跑分所占時間並不多,而且近年來其他手機廠商對跑分的態度,也不像以往那樣熱情瞭。
在這種情況下,Realme依然選擇與安兔兔在跑分上隔空開火,其實有著它的難言之隱。那就是包括Realme在內的一眾安卓廠商,在硬件上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跑分已經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展示產品性能的方式。
以這次爭議事件的主角Realme GT為例。在核心配置上,它選擇瞭高通驍龍888芯片+LPDDR5內存+UFS 3.1閃存“三件套”。這個陣容在之前的小米11、iQOO 7的身上就已經出現過瞭,與它發佈時間相近的Redmi K40Pro,也選擇瞭一樣的三件套,並不新鮮。
而且這個搭配將是2021年安卓旗艦的標配,可預見的是,安卓廠商在今年的旗艦產品,在三件套上幾乎無差別。
更關鍵的是,這種情況已經持續瞭數年之久。而核心原因,正在於隨著手機行業供應鏈越來越成熟,沒有核心技術的品牌,隻能選擇和友商相似度極高的配置。
以芯片為例。一直以來,安卓廠商的選擇都不多。其中,主流市場被高通牢牢把持,聯發科在低端徘徊,直到去年才憑借天璣1000+拿下瞭部分中端機市場。而三星芯片的主要客戶是自傢手機,華為的麒麟系列也是如此。
因此,米OV+魅族+一加+ Realme+iQOO的選擇,也就被局限在高通+聯發科,與之對應的則是每年上億的出貨量。IDC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12.94億臺,其中蘋果出貨量為2.06億臺,三星為2.66億臺,華為1.89億。也就是說,僅在2020年就有6億臺左右的安卓機,在芯片上選擇瞭高通或聯發科,同質化之高可見一斑。
屏幕方面也存在同質化的問題,其中高端機方面尤其如此。群智咨詢近期的研究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面板行業的前三名分別是京東方、三星、天馬,其中在高端機型常用的OLED面板市場方面,三星的出貨量達3.7億,占絕對的主導地位。
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瞭內存上,目前主流手機品牌搭載的內存,大多是在三星、現代、鎂光,三者中選其一,它們占據瞭90%以上的市場份額。
也就是說,在智能手機的核心部件方面,安卓手機在享受成熟供應鏈便利性的同時,選擇也越來越少。在消費者層面,這種情況的感知就是手機性能的差別不再像十年之前那樣存在天壤之別。跑分成績的高低,就成瞭手機廠商們宣傳產品的好幫手。
隻是,如今“跑分”的境地有些尷尬。一方面它是產品性能的直接展示,另一方面消費者已經不再隻關註手機的性能,外觀、系統、拍照都是重點。
而在這些方面,安卓手機廠商們再次陷入瞭同質化的怪圈。
還是以Realme GT 為例,它在充電方面采用瞭65W有線閃充,官方數據顯示35分鐘可充至100%。這個選擇最早見於OPPO旗下的Ace,之後被下放到OPPO的其他產品線中,同時小米和VIVO都發佈瞭120W 快充。
在拍照方面,它的搭配是800萬超廣角+索尼IMX6826400萬主攝+微距鏡頭,這些也是手機市場上的老面孔。
02 是鎧甲也是軟肋
Realme 不僅出發時間晚,也沒趕上手機行業的紅利期。Realme的首款產品發佈於2018年5月,就在同一年全球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跌瞭4.1%。
與此同時,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全球范圍內,手機行業的馬太效應都越來越明顯,這種情況一直持續至今並將繼續存在下去。
2018年,中國市場的前五名為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它們占據瞭87.5%的市場份額,留給其他品牌的份額僅有12.5%。而在2017年,留給其他品牌的份額為24.4%。僅僅一年之後,其他品牌的份額就接近腰斬。2020年變得更加殘酷,前五大品牌的份額達到瞭96.5%,其他品牌的份額僅剩3.5%。
在全球范圍內,2018年的前五大品牌為三星、蘋果、華為、小米、OPPO,它們的合計市場份額為67.1%,其他品牌為32.9%。2020年,其他品牌的份額下滑到瞭28.7%。
在這種情況下入局,Realme隻有少犯錯多出彩才有機會分一杯羹。在這方面,Realme有著非常多的經驗可以借鑒。從Realme的發展來看,它確實借鑒瞭前輩們的經驗。
首先,Realme 和同宗的一加一樣把出發地選在瞭還有增量空間的印度市場。在它進入印度的同一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同比增長瞭14.5%,總量達1.423億部,創下新高。
其次,在產品和用戶策略方面,Realme 瞄準瞭打擊面最廣的“價格”以及年輕人。
一方面,在價格區間上,Realme以千元機為主。目前Realme官網中在售產品共有四個系列13款,其中千元機有8款;另一方面,Realme 在產品的配置上給到瞭同價位的一流搭配。
以Realme Q2Pro5G 為例,它是首款使用瞭65W 閃充的千元機,同時搭載瞭聯發科的天璣800U以及6.43英寸Super AMOLED全面屏。比Realme Q2Pro5G晚上市一個月的RedmiNote9Pro 5G,在起步價同為1599元的情況下,給出瞭與其相似的搭配。
另一方面,Realme效仿YouTube數碼博主通過視頻專欄和粉絲互動,其印度市場CEO馬達夫在線上開設瞭#AskMadhav(詢問馬達夫)欄目,每月在社區發帖中挑選15到20個粉絲關心的問題,做成一期視頻。
可見,盡管Realme官方對性價比絕口不提,但從產品上看它的性價比色彩非常濃,這和曾經的小米以及現在的Redmi非常相似,與粉絲互動的動作也和小米系的手法相似。
種種成功經驗的助力之下,造就瞭Realme的高速增長。據Counterpoint報告顯示,Realme是2020年度增長最快的手機品牌,2020年四季度的市場份額排在全球第七。
不可否認,Realme的生長速度足夠快,但它在高速奔跑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跑分出現爭議隻是其中的表象,在供應鏈和產品規劃方面才是更大的問題。
首先,與一加相似,背靠歐加集團固然讓Realme得到瞭供應鏈的優勢,但OPPO、一加、Realme,三者爭奪供應鏈資源是不可避免的事,尤其是在芯片短缺的情況下。
三星電子聯席首席執行官兼移動業務總裁高東真在本周三警告稱,受到芯片短缺的影響,可能在今年暫停Note系列。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也在今年2月表示,芯片已經到瞭“極缺”的程度。
如此一來,Realme就必須在芯片資源上,與自傢兄弟左右互搏瞭。與此同時,目前Realme的四個系列覆蓋瞭千元機到旗艦機,佈局廣固然可以讓其在短時間內實現對市場的覆蓋,但也帶來瞭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內耗。
其次,與小米、Redmi借助瞭智能機換機潮不同的是,彼時擺在消費者面前的選項並不多,而如今消費者的選項已經非常多元。也就是說,印度市場的奇跡是有局限性的,在其他市場就未必如此瞭。
最明顯的體現就是,近年來主流手機品牌紛紛推出瞭主打性價比的產品。如VIVO在2019年推出瞭iQOO,OPPO也曾打造瞭ACE系列,小米更是把Redmi獨立成軍。
也就是說,在競爭層面,留給Realme的機會已經不多瞭。
03 同質化戰略沒有機會
2021年3月,Realme CEO李炳忠發佈瞭內部信,透露瞭Realme 今後的發展方向。從內容上看,李炳忠雖然在字裡行間表達瞭對Realme未來前景的看好,但信的內容其實也有一絲“無奈”。
原因在於,他為Realme開出的藥方和其他手機品牌、傢電品牌撞瞭車。他表示AIoT將是今後的Realme 戰略級業務,提出瞭“手機+AIoT”雙驅動戰略。這和此前雷軍在小米的內部信中表達的內容幾乎一模一樣。由此帶來的考驗也十分相似。
Realme在IOT方面的動作同樣很快,僅在2020年就發佈瞭27款AIoT產品,集中在可穿戴領域,內部信中透露的成績是TWS品類(無線藍牙耳機)用瞭半年時間成為印度市場第一,然而總體上的成績並不突出。
據IDC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可穿戴市場的前五名依然是蘋果、小米、三星、華為、Bota這些老面孔,它們占據瞭63.6%的市場份額,而且份額與2019年相比呈擴大趨勢。這表明,“大廠吃肉,other喝湯”的情況可能會再次上演,而Realme的優勢並不明顯。
與此同時,IOT行業還讓Realme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從蘋果、華為等手機品牌,到美的、海爾等綜合型傳統傢電企業,再到石頭科技等選擇單點突破的垂直企業,都是Realme的競爭對手。這對優勢並不明顯的Realme來說,絕對不是利好。
因此,Realme的藥方雖然有些許“無奈”,但大方向是沒問題的,隻不過不可能立即發揮藥效。也就是說,對Realme而言,當下的重點還是集中有限的資源打好手機這場硬仗。
目前,Realme在手機市場上最大競爭對手,其實不是長期霸榜的華米OV+蘋果,而是小米旗下的Redmi。
Redmi誕生於2013年,彼時名字還叫紅米,首款產品沿襲瞭小米的手法,在拉低價格的情況下,做到瞭性能的平衡,799元的售價讓它成為瞭千元機的守門員。
Realme雖然誕生於印度,但手法和曾經的紅米十分相似。以最近的Realme GT為例。同樣是驍龍888+滿血版LPDDR5+UFS3.1三件套,它的起步價僅有2899元。
隻是此番“交個朋友”的背後,其實透露瞭後出發的Realme,想發揮出後發優勢還是有難度的。因為,性價比雖然是其一貫的路線,但Realme GT的性價比還是有些被迫的意味。
就在它發佈前不久,RedmiK40Pro通過增加6+128規格的手法,把驍龍888的入門價拉低到瞭2799元,同時采用瞭更優秀的E4直屏,雖然沒有采用更主流的屏下指紋,但這個搭配加上Redmi的聲量,還是讓K40Pro顯得性價比十足。
反觀GT,它采用瞭獨特的素皮設計,搭載瞭成本更高的屏下指紋,以及更快的65W閃充,但為瞭應對K40Pro,也不得不用更高一級的8+128來應對K40Pro的6+128,以此突出自己的優勢。
這場對壘所反映的其實不隻是Realme的競爭問題。如果長時間堅持性價比,隻會讓品牌的利潤變薄,從而導致收入不足,影響後續的投入。單純的價格戰是無法長久持續下去的。這其實是有先例的,在2015年,幾乎所有的品牌都在為擴大市場規模而選擇瞭性價比,彼時的小米更是不遑多讓,而小米在2015年的虧損達到瞭76.27億元。如果不是拿瞭11億美元融資,小米很難撐過去。
在收入方面,Realme也借鑒瞭前輩的經驗。去年1月初,它在海外論壇宣佈,2020年將把廣告投放到ColorOS系統中。不過,互聯網廣告的基礎是足夠多的用戶,廣告能為它財務狀況帶來多少助力其實是未知的。以小米為例,2019年其互聯網服務的收入為198億元,與之對應的是規模達3.096億的MIUI月活用戶。
因此,如果說IOT是關乎Realme再上一層樓的關鍵點,那麼手機則是其現在和未來的共同基石,而進入億級俱樂部就是現在擺在它面前的必經之路。
2020年,Realme的銷量為4240萬臺。也就是說,隻有在2021年實現翻倍,它才能成為主流品牌,它的IOT戰略才能以此為基石成為第二個引擎,而這需要它再復制一個奇跡。
如今的現實是,手機市場雖大,留給它創造奇跡的舞臺卻不多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