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為與谷歌生態之爭的核心,鴻蒙系統正在受到商標問題的困擾。
5月12日,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公開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與國傢知識產權局的相關判決書。判決書顯示,華為對於“鴻蒙”商標的相關訴訟請求被法院駁回。
據悉,5月18日華為將在上海舉辦 “HarmonyOS connect夥伴峰會”,與各場景合作夥伴共同探討鴻蒙系統全新生態帶來的商業價值和未來趨勢。而此前也有消息稱,鴻蒙最快將在今年6月正式對外規模化推送,不知這一進度是否會受到商標問題的影響。截止目前,華為官方尚未對此作出任何回應。
鴻蒙緣何而來?
古人認為天地開辟之前是一團混沌的元氣,這種自然的元氣叫做鴻蒙。
鴻蒙操作系統進入大眾的視線大致始於2019年。美國頒佈對華為的貿易禁令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已經停止瞭與華為的部分合作,撤銷華為的Android許可證。
而鴻蒙操作系統的誕生比這個時間還要提前很多。早在2012年,華為就開始研發一款可以兼容Android應用程序的跨平臺操作系統,除瞭可以應用在智能手機上,解決操作系統“卡脖子”的燃眉之急,還可以應用在穿戴設備、智能傢居產品、華為智能汽車座艙操作系統等產品上,是安卓和iOS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開天辟地”受阻
華為寄希望於鴻蒙“開天辟地”的美好寓意來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新時代,但現實卻往往並不如人意。
2019年,華為申請註冊“鴻蒙”商標,國際分類為42類設計研究,但當時市場上申請瞭“鴻蒙”相近商標的企業已有數傢。2020年,華為該商標流程狀態變更為駁回復審。華為“鴻蒙”商標被駁回復審後,華為便將國傢知識產權局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然而法院也這次也沒有支持華為的訴求。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認為,原告華為提供的在案證據不足以證明訴爭商標經使用獲得較高知名度,從而與華為建立起唯一對應關系,在指定使用的服務上獲得瞭足以與引證商標一至二相區分的顯著特征,不會引起相關公眾混淆誤認。該判決意味著華為在第42類設計研究領域使用“鴻蒙”商標將面臨重大風險。
華為一直致力於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華為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顯示,截至 2020 年底,華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萬餘族,超10萬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這次鴻蒙商標遭遇“滑鐵盧”對於華為來說可能是個小小的挫折,但同時也給中小企業提瞭個醒:
在產品和技術推向市場前,一定要進行完善的商標佈局,提前進行檢索,避免近似商標的存在,否則花大力氣去推廣營銷的品牌很可能成為他人的嫁衣,即使後續考慮購買被人搶註的商標,也會浪費大筆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