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想說明一下,我並不是華為的粉絲,如果非要自證的話,不知道沒有買過華為手機算不算?
但我今天想寫篇文章替華為說說話。原因無它,作為一個有一定思維能力的人,感覺這兩年一些人對華為黑得太沒有道理瞭。尤其是鴻蒙系統,槽點相當莫名其妙,簡直就是為黑而黑。令人崩潰的是,很多替華為站臺的人,也沒弄清楚鴻蒙到底為啥不應該被黑。
所以我感到很有必要說上幾句,還原事物的本來面目,也談一談對鴻蒙未來發展的一些看法。
除瞭喜歡爬爬格子,我還有一份正經工作(沒有要黑專業寫作者的意思哈),是個高齡碼農。所以對華為的事兒,我算得是半個業內人士,應該是可以談一談的。
最初聽說華為搞瞭一個操作系統,大約是在兩年前。當時我的反應,是沒有反應。
因為我一直認為,今天要開發一個操作系統其實並不算太難。不管是華為還是國內其他公司,真搞出個手機操作系統來,也不算什麼特別NB的事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今天所有搞操作系統的人,其實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的。
人類歷史上最偉大、最具開創性的計算機操作系統UNIX,最早是由KenThompson、Dennis Ritchie和Douglas McIlroy於1969年在AT&T的貝爾實驗室開發出來的。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傑作,啟蒙瞭無數的後來者。
為瞭促進UNIX的發展,AT&T公司以十分低廉甚至免費的許可將UNIX源碼授權給學術機構做研究或教學之用,許多機構得以在此源碼基礎上加以擴充和改進,形成瞭所謂的UNIX衍生版,比如FreeBSD(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傑作)。
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最初的Unix操作系統,源代碼隻有10000多行,簡潔而優雅。在很多軟件開發者眼裡,它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非常之經典。
所以一本《萊昂氏UNIX源代碼分析》差不多就是幾代程序猿的聖經。當年我也曾經苦讀過,至今還放在自己的案頭上。
也正因為如此,Unix的源代碼雖然沒有開源,但也流傳甚廣,誕生瞭不少仿制品。
後來的windows,包括喬佈斯引以為傲的MacOS,都能找到UNIX的影子。
至於最有名的模仿者,自然非Linux莫屬瞭。
AT&T公司意識到UNIX的商業價值之後,不再將UNIX源碼授權給學術機構,並對之前的UNIX及其變種聲明瞭版權。簡言之,大傢不能隨意使用瞭。
這讓一個人感到非常的不快和難以忍受。
這個憤怒的大神,就是Linus Torvalds,一個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二年級的學生。
他利用Unix的核心,改寫成瞭適用於一般計算機x86架構的操作系統,並放在網絡上供大傢下載,
1994年,Linux完整的核心Version1.0推出。至此它逐漸成為功能完善、穩定的操作系統,並被廣泛使用。
Linus同志當然是個出類拔萃的天才,但是一個人就搞出一個操作系統來,至少可以說明這不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工程。
自從有瞭Linux之後,寫一套操作系統的門檻就更低瞭。因為Linux是開源,隻要你遵守開源協議,誰都可以使用甚至修改它的源代碼。
今天如日中天的安卓(Andriod),毫無疑問從Linux中吸收瞭非常多的營養。
以華為這種公司的技術實力,寫出一個鴻蒙來,真不該有那麼多懷疑的眼光。
去年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一個在矽谷的同學說,手機和PC很不一樣,從Linux到手機操作系統也是一個很大的跨越,沒那麼容易吧?
必須承認,他這個說法是對的,但是他忘記瞭一點,那就是Android也是開源的,也就是ASOP(Android 開放源代碼項目)。
後來者站在谷歌的肩膀上,自然會事半功倍瞭。
至於華為宣稱鴻蒙會比Android快很多,引來很多嘲笑,就更加莫名其妙瞭。
我比較傾向於相信,這並不是餘大嘴在吹牛皮。
谷歌搞Android,目標是要一統手機操作系統的天下,抗衡蘋果的IOS。但是Android旗下的手機廠商有很多,華為有華為的硬件、三星有三星的硬件,小米也有小米的硬件。
Android必須要兼容各種硬件平臺,要兼容就必然會犧牲一部分性能。
而鴻蒙是在華為的硬件上開發出來的,一開始專註於自己的硬件,性能優於Android確實夠吹一陣子瞭,但並非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讀到這裡,估計某些自帶ETC(高速公路上的那玩意)屬性的朋友又有些坐不住瞭。他們或許會說,你說得這麼容易,為啥到現在全世界還是隻有IOS和Android兩大手機操作系統呢?
這話其實不對,手機操作系統其實不少,前些年有點實力的手機廠商差不多都有自己的系統。且不說塞班那些老傢夥瞭,在有瞭Android之後,三星其實也曾經搞過一個自己的操作系統。
它的這個系統叫著Tizen,原本雄心勃勃,想要走自己的路。後來卻偃旗息鼓,回到瞭Android的陣營(現在Tizen隻用在手表和電視上)。
原因何在?
很簡單,因為他解決不瞭生態問題。
搞手機操作系統,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生態系統建設更為關鍵。
今天的手機上,隻有兩大主要的 Apps 生態系統,即iOS 和 Android。無數的開發者圍繞這兩大系統,做出瞭各種各樣的應用,極大地豐富瞭手機的功能,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作為後來者,如何說服開發者加入你的開發陣營,是個幾近無解的難題。
當年Windows能夠在PC上一統天下,差不多也是這個原因。
那麼,蘋果的IOS起瞭個大早,為什麼卻沒有像Windows那樣,占據絕對的優勢呢?
這是因為,Windows針對的是X86架構的所有電腦而IOS隻服務於蘋果的手機和平板。IPhone隻有一款且價格不菲,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得起,這就給瞭其他廠商生存的空間。
這個時候谷歌登高一呼,立馬應者雲集,差不多所有的手機廠商都匯聚到瞭Andriod的旗下。手機使用者一多,開發者自然就紛至沓來瞭。
遺憾的是,如今再無這樣的風口瞭。
後來者要發展一個系統,必須兼容Andriod,否則就是死路一條,就連牛逼如微軟者也不例外(微軟的那個手機操作系統已經呵呵瞭)。
所以鴻蒙一定要兼容Andriod,這樣Andriod的那些app才能無縫遷移到鴻蒙上來,華為的手機才不至於裸奔,也才會有人使用。
鴻蒙套殼的說法,也正由此而來。
簡而言之,這是兼容 Android 生態圈的最佳路徑。所以就算鴻蒙套殼Android, 隻要是在開源協議許可范圍之內,就沒有任何問題。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沒有一項工作或者是一個產品會從零開始。因為那樣既不可能,也無必要。要求一個系統像孫悟空一樣從石頭縫裡蹦出來,完全不使用開源世界的智慧結晶,純粹是腦子進水瞭。
從Unix到Linux,傳承的意味相當明顯,但絲毫不影響Linux成為傳奇。
偉大如喬佈斯者,也從不諱言在貝爾實驗室中偷師的經歷。MacOS乃至IPhone使用的IOS,毫無疑問都有Unix的影子,是從FreeBSD(Unix的一種開源版本)發展起來的。
而Android與Linux的血緣關系同樣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用鴻蒙是否套殼 Andriod 來判斷華為是否NB,是沒有說服力的。
再說瞭,就算是實錘鴻蒙套殼瞭,連谷歌都沒有說啥,到底有什麼可黑的???
最後我想說,鴻蒙要想走得遠,未來還是需要與Android逐步解耦,發展自己的生態系統。
因為谷歌不給你使用GMS(主要是地圖,郵件等服務),你在海外市場就玩不轉,哪怕兼容Android也沒有用。去年華為手機銷量大幅下滑,已經說明瞭這一點。
如果解耦,該如何解決生態問題呢?
辦法隻有一個——開源。將國內廠商集結到鴻蒙的旗下。有瞭龐大的手機銷售量,就不愁沒有開發者。
見識瞭這兩年美國的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國內的手機廠商肯定是有危機感的,這是他們加入鴻蒙體系的內在動力。
當然,這是遠景瞭,目前來看兼容Android還是必須的,沒有這一點,小米們不可能使用鴻蒙。畢竟海外市場還是不能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