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隻需動動手指,即可從互聯網上搜羅到所需的文檔、圖片、視頻等。隻需要數字存儲空間,我們就能擁有這個世界,起碼我是感覺相當幸福的。不過嘛,幸福也是會有煩惱的。不知道大傢是不是和我一樣,會因為資料所占空間越來越多,而升級自己的存儲硬件,甚至是手機電腦等硬件。
因為資料增加造成的煩惱,可不隻有需要擴容這一點。有些時候我們希望能隨時隨地查看,有些時候我們需要把資料向他人分享。以往我總是通過網盤來完成這些事項,可近年網盤的服務質量卻是直線下降。讓自己最有印象的一件事是,我曾經在某網盤上存儲瞭許多不可言說的書籍,然而這個網盤卻突然崩潰,浪費瞭我好一番心血。
有這樣的前車之鑒,我開始接觸私有雲產品,可曾經要麼隻能花大價錢選購專業向產品,要麼隻能翻教程組建和破解各種“黑”NAS的體驗,也是讓人頭疼不已。因此在體驗這次的聯想個人雲存儲A1的過程中,我覺得現在的消費者可真是幸福。聯想個人雲存儲A1不僅一次付費終身可享,通過機身上的USB3.0接口擴展個人雲伴侶,最大還能擴容到80TB,用起來可以說是相當方便瞭。接下來,我就和大傢分享一下使用A1的體驗和心得。
外觀設計:博古通今,簡約耐看
相信有些朋友在看到聯想個人雲A1的時候,總會想起這些年在建築和裝修中常見的“羅馬柱”。其實所謂的羅馬柱,一般都是指古希臘神廟中的多立克柱。我沒有想到的是,在數碼硬件上使用這種設計理念,配合櫻花粉的配色,竟然有種越看越有味道的感覺。而且感覺這樣的設計,放在不同設計風格的室內,都沒有太多的違和感。
讓我們一起看看聯想個人雲A1的設計細節。機身頂部為大面積的格柵式散熱孔,中間有著銀灰色“Lenovo”聯想LOGO作為點綴。這不僅很好地幫助機身內部散熱,而且也和機身的設計語言一脈相承。
A1機身下方也采用瞭鏤空的設計,配合頂部的格柵形成瞭貫通的內部風道,從而達到瞭無風扇散熱的目標。值得一提的是,A1底部還配有整圈的橡膠防滑墊,讓其能夠牢牢地固定在平面上。
在聯想個人雲A1機身後部,我們可以看到豐富的接口。從上到下依次是RESET復位鍵、電源開關、USB3.0接口、RJ45千兆網線接口以及DC電源接口。設計明瞭的接口,意味著即使經驗不多,也能按照說明書指示快速接好使用。
硬件配置:用心設計,保證體驗
聯想個人雲A1是一款可以支持多用戶同時訪問的私有雲產品,其中,文件、數據、影視的上傳下載應該是大傢用得比較頻繁的功能瞭,所以它是否穩定,直接影響體驗。而在我這幾天的使用過程中,無論是個人訪問,還是模擬多人訪問的場景,各客戶端的表現都是較為流暢。
A1內置的3TB機械硬盤,是西部數據專為NAS系統而設計的紅盤,支持7*24小時隨時讀寫數據,性能可靠,穩定性出色。西部數據獨傢的NASware 3.0技術,還能夠提高硬盤與個人雲系統的兼容性,為個人雲系統提供無縫集成、強大數據保護和最佳性能。
如果A1出廠配置最高的16TB機械硬盤在空間上仍然無法滿足你的需求,你還能通過機身後方的USB 3.0接口連接到各種移動存儲設備。我嘗試將手上的U盤和西數移動硬盤連接到A1上,都能正常工作。如果看完這篇文章你決定入手,手上又有硬盤陣列的話,也可以和我分享硬盤陣列連接到A1的體驗。
使用體驗:多平臺可用,功能豐富且實用
廣泛的適用性,是聯想個人雲A1很明顯的優勢之一。個人雲A1支持目前主流的安卓手機、iPhone、平板電腦、Windows電腦、mac電腦以及智能電視,為你打通瞭各個平臺之間的屏障,實現瞭數據互通。另外,A1還支持聯想智能攝像機X1這類IoT物聯網產品,比如我關聯瞭聯想智能攝像機X1,攝像頭產生的視頻數據在裝滿存儲卡之後,更多的視頻數據會直接存儲到個人雲A1裡,我可以保存更長時間的視頻數據,還不用額外購買雲服務,就非常的方便;此外,聯想還承諾為更多IoT設備提供兼容,這意味著未來傢裡更多聯想設備的數據存儲都有瞭一個“傢”,這也讓我感覺聯想個人雲已然做好瞭成為個人數據中心的準備。
將A1接上電源和網線之後,我們就可以在各設備上下載對應的客戶端,開始配置A1。首先我們看下手機APP的使用體驗,這款APP的主頁面參考瞭當前主流的網盤和比較流行的模塊化佈局與設計,功能闡述簡潔明瞭,基本不需要太多上手的時間。
作為一款可供多個賬戶登錄使用的個人雲產品,A1提供瞭公共空間、我的空間、群組空間和保險箱三種不同的存儲空間。大傢可以在上傳過程中選擇文件是上傳到哪個空間的,讓資料存放可以分門別類。
拿其中群組空間來說,我有時在傢加班對視頻的修改,修改的視頻文件我挪到個人雲A1的群組空間裡,這樣,素材還有工程文件就可以直接面向整個群組成員,我不用再特別的設置每個人的權限,超級方便,儼然一個小型工作室NAS的味道。
無論存放到哪個空間,A1的數據傳輸都是通過專屬的SDVN虛擬安全網並加密傳輸,重重防護,達到瞭更高的隱私防護等級。配合關閉後自動切斷上傳/下載的功能,有效地保障瞭數據安全。
當習慣將文件上傳到A1之後,我們肯定希望可以快速查找並定位所需的文件。除瞭可以通過APP主頁面上方的查找功能來尋找之外,我們還能以類型進行查找。如果上傳的照片擁有EXIF信息,那麼我們可以通過足跡來進行檢索。多種查找文件的方式,的確可以有效提升使用效率。
除瞭提供文件上傳下載以及分享的功能外,A1還有一些挺有意思的功能。首先,主頁面左下角的SAMBA功能,可以讓支持該文件傳輸協議的設備都能夠接入個人雲A1。還記得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IoT屬性嗎?將A1和聯想推出的監控硬件捆綁,我們再也不用擔心監控硬件的存儲空間瞭。
而對於Mac用戶,A1的Time Machine功能則是相當實用。以往需要花大價錢購買的Time Capsule,現在A1即可代勞,不僅省錢,還能解放機器空間,可謂一舉兩得。
對於A1的管理,我們可以在APP的“我的”頁面中完成。除瞭對CPU、內存占用,上傳/下載速率,運行時間以及硬盤溫度進行監控。作為主賬號還能查看用戶文件占用的空間、登陸時間和設備,還能管理其使用公共空間和外部存儲的權限。
除瞭手機APP之外,A1還配有Windows/Mac OS系統的客戶端。和上面重復的功能我就不多說瞭,這裡分享一下Windows客戶端的文件自動備份功能。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隻需設置需要同步的文件夾目錄,再對備份的時間和頻率進行設定,這項功能即可順利開啟。我在使用期間主要是對正在籌備的項目相關文件進行備份,用起來還挺方便的。
總結:並不費心,卻很好用
按照我之前使用NAS的經驗,判斷個人雲存儲設備好不好用,軟件功能、運行穩定性、配置&操作難度是很重要的指標。對比我此前使用的設備,聯想個人雲存儲A1在這幾點上都有優勢,甚至可以說哪怕對電腦硬件瞭解不多,使用A1也不會覺得困難。無論你是小白還是老鳥,是個人還是群體使用,A1的確是個省時省力的選擇。在這個價位上能找到那麼省心的產品,不得不讓人感慨科技發展的確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