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手機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網上有關各種機型的參數和資料也是越來越多,其中很多信息都極具參考價值,而且數據的公開透明可以極大方便消費者去更好地比較和挑選。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互聯網的普及說到底還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很多小白會過於看重那些參數,使得他們在購機時容易被所謂的“參數論”帶跑偏,雖說參數確實能影響一款手機的性價比高低,但很多細節其實遠比參數重要,所以為瞭給大傢避坑,好物君將為大傢揭秘買手機時內行人最看重的三個方面!
機身外觀(這可不簡單,細節見真章)
現今隨著大眾物質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對於手機的要求早已不僅停留在“能用”階段,而是開始對它們的外觀提出更多要求,這其中包括顏值配色、整機手感和機身尺寸等等。
就拿iPhone 12系列舉例,基礎版和Pro版在基礎配置上的差距微乎其微,但它們二者之間的差價卻高達1700元,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據調查,大多數網友將這其中的差價歸於鏡頭數量和運存規格的不同,但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就業內人士此前公佈的物料成本數據來看,配置差距上的占比不到30%,而不被大眾所重視的機身用料成本卻高達60%,那這60%又花在哪瞭呢?
蘋果官網給到瞭這個問題的詳細答案:第一,iPhone 12的邊框為鋁合金材質,而iPhone 12 Pro則是不銹鋼。再者,iPhone 12的背板為普通玻璃,而Pro版則是高級磨砂玻璃,所以每當有人說iPhone 12 Pro的配置提升不值1700元時,那麼他大概率是忽略瞭Pro版在外觀用料上的巨大不同。
除瞭材質外,內行人還格外看重手機的機身尺寸,因為大廠的制造工藝往往會更加優秀,而小眾品牌的品控可能就有待商榷瞭。好物君拿蘋果和三星的旗艦機款來舉例,iPhone 12全系厚度僅為7.4mm,三星S21也僅7.9mm厚,但放眼國內手機廠商,它們旗下的大部分機款厚度都在8至9毫米左右。
手機屏幕(別再傻愣愣的隻看高刷瞭)
在高刷這個概念還未提及前,決定一塊屏幕好壞的關鍵往往在於其分辨率和ppi值,同時這也是廠傢最多宣傳的部分,所以很多網友因此形成一個慣性思維:隻要分辨率和ppi高,那麼這塊屏幕就是好屏幕。
不可否認,分辨率和ppi值這些數據確實十分重要,因為它們都是屏幕基礎參數,然而專業人士判斷一塊屏幕好壞的關鍵點,一般都是看其生產廠商。目前來說,全球最大的手機屏幕供應商主要為三星、夏普和LG,中國的京東方緊隨其後,其中三星和LG是最受市場認可的。
除此之外,不同廠商所擅長的屏幕種類也不同,首先是OLED屏,“三星造”是最好的,因為它在色準和色域方面的把控十分瞭得,所以隻要是排得上號的旗艦,它們大多都會采用三星OLED屏。
而夏普則是傳統屏幕制造商,其LCD屏的全球市場占比一度超過50%,但由於後續業務導向太慢,從而錯失瞭發展OLED屏的最佳機會,也就沒有及時和時代接軌,不過它所生產的LCD屏依舊是當前行業最好的一塊,iPhone 11和iPhone XR用的就是夏普屏。
成像質量(像素越高越好沒錯,但隻看像素就是你的不對瞭)
小米CC9 Pro剛剛發售時,由於其首次搭載瞭“一億像素”鏡頭,所以當時人們對於它的拍照實力非常好奇,有關的討論話題也遍佈各大論壇和數碼網站,然而當它的測評結果出來時卻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因為小米CC9 Pro的成像表現非常一般。
對於業內人士來說,這一結果可能並不奇怪,因為像素壓根就不是決定手機拍照好壞的關鍵因素,而且之前太多數碼小白被這“一億像素”的噱頭帶跑偏瞭,所以小米CC9 Pro的銷量也隨著測評結果的公開而迎來斷崖式減少。
那什麼能決定手機拍照實力好壞呢?據好物君在DXO官網得到的數據來看,鏡頭傳感器的大小和後期調教是決定一款機型成像質量好壞的關鍵!
所以即使iPhone和三星旗艦的主攝都是1200萬像素,但其成像質量卻絲毫不輸小米 CC9 Pro。
總結:
拋開參數的局限,如果你能徹底摸透一款手機的以上三點,就能很直接的判斷這款機型檔次瞭,所以我們作為普通消費者來說,隻有去多加瞭解和學習,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去辨別和判斷,希望大傢以後都別被“唯參數論”帶跑偏,理智買手機,選對而不買貴!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