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Thunderbolt)號稱是接口中的“皇帝”,它不僅擁有接口中最快的傳輸速度,還能同時兼容視頻輸出和高達100W的供電能力,可以轉接包括外置顯卡擴展塢在內的幾乎所有外設。那麼,即將發佈的下一代雷電5可以帶來哪些新驚喜?
雷電其實不是“接口”
作為接口中的皇帝,雷電其實並非“接口”,而是一種“計算機協議”,它與我們熟悉的USB接口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
雷電最早由英特爾在2009年開始研發(開發代號為“Light Peak”),隨後蘋果也參與瞭進來,並於2011年首次在Macbook系列筆記本上商用的一種計算機協議(也可理解為I/O連接技術)。
由於雷電並非物理接口,所以它必須“寄生”在現有的接口標準之上,雷電1和雷電2選擇的是Mini DP(Mini DisplayPort)接口,從雷電3開始該協議則轉向更主流的USB Type-C接口。
但我們也需要認識到一個問題,雷電3、雷電4必然采用USB Type-C接口,但USB Type-C接口與卻不一定支持雷電功能。雷電與USB PD充電協議和DisplayPort視頻傳輸協議一樣,都隻是USB Type-C形態接口的可選技術和功能之一。
雷電的現狀
從第10代酷睿Ice Lake平臺開始,英特爾就已經將雷電3控制器整合進瞭CPU內核中,但由於雷電物理接口與(集成控制器的)CPU之間距離較遠,存在一定的信號衰減問題,因此Ice Lake平臺筆記本想要標配雷電還需搭配Retimer信號增強器芯片。
第11代酷睿Tiger Lake平臺的CPU內核整合瞭雷電4控制器,但搭載該平臺的筆記本想要標配雷電,依舊需要額外的Retimer信號增強器芯片。
由於Retimer芯片需要額外的成本,所以OEM廠商為瞭節省成本,鮮有為4000元價位的入門級(第11代酷睿)筆記本添加Retimer,後者也就無緣雷電接口瞭。
為瞭提升市占率,英特爾在去年底正式推出瞭名為JHL8540的雷電4主控芯片,理論上其他廠商都可以借助它在非第11代酷睿平臺上用上雷電4,包括AMD平臺產品。可惜,截至目前,還沒有一款AMD銳龍平臺筆記本通過它支持雷電。
想想也是,AMD肯定不希望平白無故幫助對手宣傳,何況除瞭雷電,現在還有更通用的USB4接口標準,後者包含USB 4 40(40Gbps)和USB4 20(20Gbps),我們可以它們其理解為慢速和半速雷電3的馬甲,依舊可以滿足外接顯卡等應用需求。
雷電5前瞻
今年3月底,英特爾客戶計算連接部門IO戰略總監Ben Hacker曾在接受TH網站采訪時談到瞭下一代標準,透露雷電5的傳輸速度很可能實現翻倍,也就是達到80Gbps!
如今,關於雷電5的參數被進一步石錘。英特爾執行副總裁、客戶計算事業部總經理Gregory Bryant,在拜訪以色列研究中心拍攝瞭一組照片,無意間在背景圖中出現瞭“USB 80G PHY”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雷電5協議將沿用USB Type-C接口,采用PAM-3調制技術,測試芯片為臺積電6nm等。
如果雷電5真的可以達到80Gbps的傳輸速率,理論上真的可以取代獨立顯卡的PCIe通道瞭。這意味著未來的筆記本通過雷電5可以無損連接RTX 3080等桌面顯卡擴展塢,並讓後者滿血輸出。
真心希望未來的筆記本都可以標配雷電5,同時外置顯卡擴展塢的價格別再那麼昂貴,相關的驅動程序也不要拉胯,讓筆記本主機部分可以變得更輕更薄,想玩遊戲瞭隨手連接顯卡擴展塢,獲得桌面級PC的遊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