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那篇《拍照手機哪傢強?華為之外,這兩個品牌,可以重點關註!》已經過去很久瞭。
最近終於等來瞭小米11 Pro & Ultra的消息。
小米發佈的海報,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著各種相機和鏡頭,
那麼這個“拐點之戰”,肯定是針對影像能力的。
直入主題,四個值得關註的地方。
傳感器、長焦、副屏以及液態鏡頭。
傳感器
根據小米官方的透露,兩款新機將首發全球最大底的三星GN2傳感器。
GN2是一顆面積達到1/1.12英寸的傳感器(傳感器對角線長度大概2.27厘米)。
可以做個對比的是,目前比較火的vivo x60Pro+用的是上一代的GN1。GN1的尺寸是1/1.31英寸(傳感器對角線長度大概1.93厘米)。
雖然我們說現在手機成像效果的決定權取決於算法等多種因素。
但傳感器的大小無疑是最具決定性的那一個。
底大一級壓死人,真不是說著玩的。
在網上找到一張圖,可以看一下。
從現有已量產的4800萬或更高像素傳感器來看,GN2是當之無愧的NO.1。
並且這個優勢很可能會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之前有消息說,華為的P50可能上1英寸的索尼超大傳感器。但從後來的爆料來看,P50的這顆傳感器,可能隻是索尼IMX700的升級版本(IMX800),面積是1/1.18英寸。
我現在用的OPPO FINDX2 Pro是索尼的IMX689,如果你們覺得我日常拍的照片很好的話,不妨可以看看IMX689和GN2的面積大小對比:
(不過擺放的位置,造成瞭視覺誤差,有一點投機取巧)
另外,GN2的單個像素尺寸從1.2μm增加到瞭1.4μm,在暗光下可以借助四像素合一實現2.8μm的超大像素。
參數你可能聽不懂,說得直白點,在拍夜景的時候,可以帶來更好的畫質,這也解釋瞭小米這次為啥用“再探暗夜邊界”這句廣告詞。底大瞭,就是有底氣。
說到夜景,還可以提一下GN2的Dual Pixel Pro(雙像素增強)技術。過去,我們的手機的雙像素,都是使用垂直隔離的方式,使用相位差來對焦。
而“雙像素增強”則是垂直的同時,再加一組對角線隔離方案,這樣,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中,如果光線昏暗,這種解決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對焦。
當然,這個GN2在小米11上的調校究竟怎麼樣,還是要靠真機體驗之後才可以給出答案。
畢竟,小米從來都是堆料王,但從對小米11的上手體驗來說,無論是拍攝界面還是畫質優化上,給我的感覺,都隻能用“湊合”來形容,遠遠談不上滿意。
長焦上
這次小米11Pro & Ultra的長焦可能沒有驚喜,從目前來看,5X潛望式光學長焦鏡頭應該是沒跑瞭,還是兩年前的技術。
但還是要說一句,在如今的長焦領域,能保留長焦,能保留兩年前的技術,我覺得也算是一種驚喜瞭。
君不見,
OPPO FINDX3 PRO的5倍長焦直接縮水到3倍。
vivo X60PRO+的長焦也由135mm/1300萬像素/F 3.0光圈,縮水為125mm/800萬像素/F 3.4光圈。
對於普通人來說,長焦使用率不高。對於廠傢來說,潛望鏡頭成本大,技術難。
因此,在長焦上偷工減料,似乎成瞭現在手機廠商的共識。
但是,對於真正的手機攝影愛好者來說,長焦究竟多有用,估計根本不用贅復解釋。
所以,對於手機長焦,我是有期待的。
副屏
目前的消息看,小米11的超大杯上,會有一塊小副屏。
副屏,其實是很有趣的一個東西,魅族是第一個做副屏的,努比亞是第一個將副屏應用於影像領域的。
魅族的方案,應用有局限。努比亞的方案,成本高又費電。
而小米這次,是將兩者做瞭一個融合。
其實,相對於查看消息之類的作用來說,我認為副屏對於自拍的提升絕對是很有必要的。
前置鏡頭再好,和背部主攝的差距,也是天上地下。
因此,如果能采用背部的眾多鏡頭來進行自拍,無論在可玩性、焦段豐富度上來說,都會有質的提升。
尤其是對於平時自拍一些vlog,鏡頭廣一些、畫質好一些、抗眩光強一些,還是非常必要的。
當然,小米11超大杯對於這個副屏和背部鏡頭是否能結合起來使用,以及結合度是多少,還是未知的。
這裡,我隻是做瞭最理想化的猜測。
液態鏡頭
除瞭小米11Pro & Ultra之外,29號的發佈會,小米還會發佈新款MIX。
而新一代小米MIX最大的賣點,就是將全球首發液態鏡頭。
好吧,我一直以為是華為,上次的文章,也算是做瞭小小的預測:
所謂的液態鏡頭,就是在鏡頭裡加瞭液體,這個可以流動的液體通過薄膜包裹,代替瞭傳統光學鏡片。
通過這個水滴的凸起或凹陷,最終實現變焦的效果。
隻需要一點點的水,就可以通過不同電壓改變其的曲線率,從而實現成像,那麼,這會給我們的拍照帶來很多有趣的變化。
1.體積更輕
搭配瞭液態鏡頭的手機,不會再“厚無止境”,鏡頭也不會因為堆積鏡片而顯得過分“突出”,從而有效降低手機的重量和厚度。
2.成本更低
雖然屬於新科技,但是,水終歸是比玻璃要便宜很多的,所以,一旦技術成熟,這其實會降低手機的成本,其實21世紀以來,天文望遠鏡的價格降低,其實就有液態鏡頭的功勞。
3.對焦更快
液態鏡頭其實就是個仿生技術,類似於人眼對焦調節的原理,所以,相對於玻璃鏡頭需要靠機械裝置來控制,液態鏡頭則能夠快速的對物體進行對焦。比如下面這個動圖:
我們看到,高低不同的幾個東西快速移動切換,如果是傳統的玻璃鏡頭,那麼,如此短的時間,調整焦段肯定是來不及的,照片就會脫焦。
但是,液態鏡頭卻可以毫秒級切換對焦::
所以,對於移動的物體,液態鏡頭的對焦會更快,拍出來的照片會更清晰。
可以看下右側的手,雖然一直在上下移動,但是焦點卻始終清晰,連續對焦功能可見一斑。
4.真正的變焦
現在的手機鏡頭,其實都是由不同焦段的定焦鏡頭組成的。
所以,現在並沒有實現傳統意義上的“真變焦”,而液態鏡頭則可以改變這一狀況,實現真正的變焦。
5.暗光更強
液態鏡頭的光圈更大,所以,會有更好的夜景效果。
當然,這也是理想化狀態下的液態鏡頭,究竟它對於拍照有多大的提升,在初代之下,我覺得也沒必要有過多的期待,畢竟,MIX長久以來的定位都是:不走尋常路,好玩比好用更重要。
最後,說下態度,小米的手機,在拍照軟實力上,我一直是持保留態度的。
但這次的堆料,還是成功吸引到瞭我的註意。
至於是不是真的那麼香,
分析半天,也隻能算是開胃菜。
到底好不好吃,
看完發佈會,到實體店體驗一下真機,
然後看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