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代酷睿桌面版下周就要和我們正式見面瞭,這次不出所料的,內存搭配又雙叒叕升級瞭,全面開始支持DDR4 3200。一路跟著升級頻率的小夥伴肯定有點尷尬瞭,眼看內存漲勢這麼猛,再也不是之前隨便甩點小錢就能換的節奏瞭,這次應該繼續跟著升級頻率嗎?
其實我們想瞭解的,主要就是新平臺能不能上低頻內存,以及內存頻率對性能的影響有多大。要回答第一個問題,咱們得搞清楚內存頻率和CPU的關系,現在的內存控制器已經被集成在CPU中,CPU的標配內存頻率就是它最適宜的內存同步頻率,不過內存運行在什麼頻率,卻是主板“說瞭算”,高一點低一點其實都是可以的。
至於主板可以支持的內存頻率,則是板上的頻率發生器可以提供的頻率,並不代表哪個配件需要”匹配“這一頻率的內存。當然另外主板需要兼容不同的CPU,也必須能提供不同的內存運行頻率,比如一代銳龍支持DDR4 2666內存,而三代銳龍的默認內存頻率達到瞭DDR4 3200,想同時支持這些CPU,內存頻率范圍當然得很廣瞭。
這樣看來,CPU和主板搭配低頻內存其實問題都不大,不過很多小夥伴知道,如果內存頻率過低的話,數據量不能“喂飽”CPU,會讓CPU等數據,肯定會影響性能的。不同內存頻率的實際表現,咱們還是得測試一下才知道。先看看第十代酷睿(標準內存頻率DDR4 2933)。
DDR4 2666內存
DDR4 3066內存
可以看到,頻率稍低一點的內存對CPU的性能影響很小,但是別忘瞭電腦裡還有其他配件,也要跟內存配合的,咱們再來看看綜合性的表現,比如遊戲性能吧,我們用標準內存頻率為DDR4 2666的i7-7700K處理器,幾組內存頻率的差距基本都在266MHz左右。
高頻率的內存讓原本分不到太多內存帶寬的顯卡獲得瞭更多帶寬支持,性能提升更明顯。特別是玩高端遊戲,顯卡自己的緩存肯定不夠用,會大量調用內存,這時內存速度當然越快越好瞭。當然,超過瞭CPU,很可能也是平臺的最佳頻率的話,那麼性能提升幅度就很小瞭。
從測試數據應該可以看出,如果頻率相差不大,比如手頭是DDR4 2666,準備升級到第十一代酷睿沒什麼問題,畢竟它們本身把DDR4 2933這個差別不大的頻率作為標準頻率之一。但手頭的內存頻率更低,比如DDR4 2400的話,如果想上十一代酷睿i9這種更偏向於DDR4 3200的型號,對性能影響就比較大瞭,最好更新一下內存。
這裡小編提醒一下大傢,內存價格高漲也帶動瞭二手價格,一些有“收藏癖”的小夥伴要是覺得升級成本真的高瞭不少,不妨在二手市場處理掉原本準備收藏的內存,說不定會有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