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個問答,未來有哪些手機品牌會消失?
我之前可能會說魅族、錘子甚至是小米,但現在我覺得未來華為手機可能消失。
當然,可能隻是消失一段時間。
銷量不可逆的下滑成瞭華為熱門機型的常態,有手機廠商的粉絲借此嘲諷華為,並引用瞭華為餘承東之前的言論來“打臉”華為。
2015年3月4日騰訊科技一則新聞,標題為:“華為餘承東:5年內小米將消失”。
(其實餘承東本意並不是這樣,而且他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表示,智能手機行業將重新洗牌,未來三到五年隻會剩下三大手機廠商。而且餘承東還認為華為將是這三大手機廠商之一。)
品牌、研發、渠道以及“不久前的銷量”都居中國第一的華為手機,市場份額為何突然萎縮?
答:缺貨。
經銷商缺貨,
當你去華為專賣店時,店內的桌子可能會和往常一樣,擺瞭幾臺展示機,但這些機型可能都沒現貨。
老話說的好,物以稀為貴,我萬萬沒想到這條定律會應用到手機上。
一些第三方商傢也借此囤積華為的產品,然後再高價出售或是捆綁銷售。
看到一些已經激活的機型你也不必在意,這些機型就像賣傢說的一樣,是全新的。
因為華為的分配機制,賣的越多就會分到更多的產品,一些商傢將華為手機激活,讓華為以為這些機型已經銷售,從而分到更多的華為產品。
華為也缺貨。
比如Nova8SE、帶“E”後輟產品等。
除瞭芯片,Nova8SE的其它配置都對得起這個價位。但芯片可憐瞭點,友商比它便宜的手機都用到瞭驍龍870或是天璣1200。
從去年九月中旬開始,麒麟芯片停產,一些媒體表示,放在以前,這款機型應該使用麒麟820處理器。
在去年年底和華為Mate40系列產品一同和消費者見面的還有麒麟990E 5G芯片和使用該芯片的Mate30E Pro。網傳,這些芯片是麒麟芯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殘次品”,華為閹割瞭它們的性能,讓其穩定輸出。
因為手機賣一部少一部,芯片用一顆少一顆。
為什麼缺貨?
答:因為制裁。
美國對華為的制裁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對華為的影響也愈發明顯。拜登上臺後,美國對華為的態度依舊強硬。
華為是中國所有遭制裁的企業中,被打的最狠的。華為對中國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在過去的2020年,華為面臨的問題不止有疫情,還有美國的新一輪制裁,以及之後的完善版。徹底堵死瞭華為購買和生產先進芯片的渠道。
此前,華為雖然難以獲得美國技術,但華為有能力自己設計芯片,然後交由非美系代工廠生產,或是購買聯發科的芯片。而現在,造和買,這兩條路基本都被堵死瞭。
在大陸同類型的芯片公司裡,華為旗下的海思說自己是第二,恐怕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海思本身具備先進的芯片設計能力,但不具備任何芯片的制造能力。
華為的麒麟芯片也是被卡在瞭芯片制造部分。
其實,華為在芯片設計上也有隱患。
第一、大陸沒有能完全滿足麒麟芯片設計需求的EDA軟件。
新的EDA軟件可以讓芯片廠商們事半功倍。
但在遭到美國制裁後,華為就無法繼續獲取全球最先進的EDA軟件。華為隻能通過人力、財力來彌補新舊EDA軟件的差距。
世界上最出名的三大EDA軟件公司,分別是美國的Synopsys、美國的Cadence 和西門子旗下的 Mentor Graphics (總部美國)。
專業通訊的華為,為什麼要搞EDA?
2019年,華為哈勃投資成立,主要投資半導體領域,其中有很多被投資對象的業務都是“卡脖子技術”。在EDA方面,目前華為旗下的哈勃投資已經投資瞭無錫飛譜電子、立芯軟件和九同方微電子。這三傢公司的專註方向卻不同,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瞭解一下,這裡就過多介紹瞭。
第二、CPU架構源於ARM。
有時ARM不止是產品,也成瞭一種標準。
在麒麟芯片上海思使用來自ARM的CPU核心,盡管鯤鵬處理器是華為海思自研的CPU核心,但還是基於ARM架構。
關於最新的V9架構,ARM表示,該架構為英國技術,可以繼續與華為海思合作——不過,也許大傢也聽到瞭,美企英偉達將收購ARM,這無疑為ARM未來與華為海思的合作增添瞭更多的不確定性。
主要的問題在芯片制造上,
無論瞭中芯國際還是臺積電、三星,它們都無法為華為提供代工服務,盡管這些晶圓廠都在東亞但無奈的是它們都用到瞭美國技術。
2020年11月10日,華為心聲社區發佈瞭《任總在C9高校校長一行來訪座談會上的講話》。講話中,任正非表示,芯片問題的解決不是設計技術能力問題,而是制造設備、化學試劑等上的問題,需要在基礎工業、化學產業上加大重視,產生更多的尖子人才、交叉創新人才。
從現在來看,半導體產品的庫存量決定華為手機還能在市場上銷售多久。
對於芯片庫存,華為並未公佈具體的存量。但缺是肯定的。
因為缺芯,華為已經把榮耀獨立出來。
因為缺芯,華為不得不減少供應。在這個困難時期,華為手機的基本策略是,用有限的芯片無限延長手機業務的生命周期。
盡管華為海思的研發還在繼續,但苦於沒有符合麒麟芯片代工要求的非美系代工廠,所以暫時不會有新的麒麟芯片和消費者見面瞭。
華為目前預留瞭一部分芯片給P50甚至是Mate50系列,如果不出“意外”那麼今年年底的華為Mate系列將會繼續使用上代麒麟芯片。
半導體庫存決定華為手機能在上市銷售多久,而國內供應鏈突破的速度可能趕不上華為庫存用盡的速度。
你可能會看到一些關於突破的消息,比如“中國換道超車,繞開光刻機”、“5nm(或3nm、2nm)突破瞭,華為芯片有救瞭”……
聽著很勵志,但這些文章多半是標題黨。
換道超車基本寫的是碳基芯片 (也有光芯片):
其實碳基芯片也需要用到光刻機,但得益於自身的物理特性,如果能做出來商用,那麼采用“成熟制程”的碳基芯片的性能就媲美甚至超越采用“先進制程”的矽基芯片。
也就是說,碳基芯片如果能達到商用水平,那麼就算是國外不賣我們EUV光刻機,我們也能用DUV光刻機做出在性能和功耗上媲美甚至是超越用EUV光刻機做出的芯片。
但理性點說,碳基芯片顯然無法在華為庫存用完之前用於手機處理器。
5nm(或3nm、2nm)突破,
有些寫的的確是和芯片有關,但隻是一小部分,距離能生產麒麟9000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有一些就是誤解,5nm和光又不是手機芯片的專有名詞。
一部華為手機,反應瞭中國高端芯片的現狀。
庫存用盡瞭,華為手機自然就會在市場上消失。
我覺得下一個消失的手機品牌會是華為。
西方技術封鎖、國傢政策傾斜、資本瘋狂湧入、核心技術攻關提上日程……
現在當一傢公司傳出芯片突破的消息時,再看看這傢公司的股市,基本就是一個字“漲!”
經常有人說,中國芯的發展迎來瞭第二春。
在摩爾定律放緩的時候,特朗普用最有效的方式告訴中國,你要強芯瞭。
客觀點說:
華為庫存可能會用完,
中國芯早晚會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