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一個科技界的話題被推上瞭熱搜,而推動這個話題的則是知名相聲演員嶽雲鵬。
事件的起因是嶽雲鵬買瞭一部128G內存的手機,但是打開查看時卻發現內存隻有112G,於是在微博上開始吐槽:是不是應該隻收112G的錢才合理。
這個話題被熱議之後,許多人吐槽小嶽嶽沒有一些基本的數碼常識,覺得這就是手機或者電腦行業的一個潛規則。
實際上,由於手機的特殊性,手機在出廠時都預制瞭相應的操作系統,而這個操作系統會占用一定的內部存儲空間,所以實際上我們買到的手機真正可以供用戶使用的存儲空間並沒有手機廠商宣傳的那麼多。這也是多年來數碼硬件廠商潛移默化中不斷形成的一個潛規則,而且人們也已經慢慢的習以為常。
比如小雨的小米手機官方宣傳內存為128GB,但是僅系統固件就占用瞭14.62GB之多。
或許是因為小嶽嶽確實不懂其中的道理,也或許就是故意吐槽,總之這個事情現在是上瞭熱搜。
此事件曝光之後,經濟日報也指出,手機內存的大小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行業標準,以最大限度的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
實際上除瞭這個潛規則之外,在數碼行業還有另外的一個潛規則。在計算機的運算邏輯中,數據單位的進位是1024,而商傢在生產的時候則是以1000為進位,所以最終會導致實際購買到的硬盤或其他存儲設備的實際可用容量並沒有那麼多。所以總體給人一種缺斤少兩的感覺。雖然這個問題曾經就被許多人吐槽,但慢慢的也不得不接受這樣的潛規則。
小雨覺得常識歸常識,但是任何行業都應該有一些標準的行業規則,而不能一味的用潛規則來欺騙大眾。商品上標註多少,消費者買到手上就應該是多少,這才是正道。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