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英特爾第11代臺式機處理器的變化挺大的,筆者身邊的一些朋友在選購或者使用的過程中都遇到瞭不少困惑。基於此,關於如何用好11代臺式機酷睿處理器這個話題,筆者此次就給大傢分享一下經驗。
問題一:同是8核心16線程,選i9好還是i7好?
第11代臺式機處理器i9和i7,它們的主要區別就是在頻率設置上。旗艦級的酷睿i9-11900K睿頻可達5.3GHz,而酷睿i7-11700K可達5.0GHz。默認使用的話,它們的差距就其實是這0.3GHz的睿頻。要知道酷睿i9-11900K的首發價是4699元,酷睿i7-11700K的首發價是3299元。平心而論,酷睿i7-11700K肯定是更超值的,適合絕大多數玩傢們選擇!
在筆者看來,TDP隻有65W的酷睿i7-11700也是值得玩傢們多多關註,其睿頻能夠達到4.8GHz,性能也是很不錯的。
問題二:酷睿i5的遊戲性能怎麼樣?
酷睿i5向來是主流遊戲玩傢們追求高性價比的首選。這一代酷睿i5的遊戲性能又如何呢?
以酷睿i5-11600K為例,通過筆者之前的實測來看,在很多遊戲當中,首發價2399元的酷睿i5-11600K均有著接近4699元酷睿i9-11900K的性能表現,實力不容小視,因此玩傢們可以放心購買這一代酷睿i5。
問題三:選Z590好還是選Z490好?
Z590芯片組主板能夠支持PCIe4.0技術。當然,一些品牌的Z490芯片組主板也是預留有PCIe4.0通道的,並且能夠通過更新BIOS開啟PCIe4.0通道。
據筆者所知,微星所有的Z490芯片組主板就都可以通過更新BIOS開啟PCIe4.0通道。因此,手裡擁有微星Z490主板的玩傢們無需更換主板,僅需升級一顆英特爾第11代臺式機處理器便可以暢享PCIe4.0技術所帶來的強大性能瞭。
問題四:必須用11代處理器搭配Z590主板能才使用PCIe4.0嗎?
是的!由於PCIe 4.0控制器是集成在Rocket Lake第11代智能英特爾酷睿S系列臺式機處理器裡面的,因此希望暢享PCIe 4.0設備卓越性能的話,Z590主板必須搭配Rocket Lake第11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臺式機處理器使用才行。
問題五:Re-Size BAR Support是什麼技術?
去年AMD發佈RX 6000系列顯卡的時候,帶來瞭SAM顯存智取技術,可以讓AMD處理器直接運算AMD顯卡上顯存裡面的數據,進而提升電腦的圖形性能。
現在,從第11代臺式機處理器開始,英特爾聯合NVIDIA也搞瞭一個類似於AMD SAM的技術,叫作Re-Size BAR Support,可以讓英特爾處理器直接運算NVIDIA顯卡上顯存裡面的數據,進而提升電腦的圖形性能。
以華碩ROG MAXIMUS XIII HERO主板為例,該主板的BIOS中就提供瞭Re-Size BAR Support選項,默認是關閉狀態,需要用戶手動開啟。
如果你現在的電腦就是英特爾第11代臺式機處理器搭配NVIDIA GeForce RTX 30系列顯卡的硬核組合,那麼完全可以試一試Re-Size BAR Support技術,從而進一步提升遊戲性能。
問題六:這一代處理器的內存分頻模式該怎麼調?
英特爾第11代臺式機處理器及其平臺新加入瞭內存分頻機制,包括Gear1(1:1)和Gear2(1:2)這兩種內存分頻模式。這在各大DIY硬件論壇上已成為瞭比較熱門的話題。
本文以酷睿i7-11700處理器、華擎B560M-HDV-A主板、2×8GB DDR4-3200內存這樣一套平臺為例。在華擎B560M-HDV-A主板的BIOS中,就擁有DRAM Gear Mode(內存分頻模式)這個選項,該選項就是用來設置Gear1(1:1)或者Gear2(1:2)這兩種內存分頻模式用的。
Gear1(1:1)
Gear2(1:2)
從CPU-Z這款軟件可以瞭解到,在Gear2(1:2)內存分頻模式下,此時處理器內存控制器的頻率隻有約800MHz,是內存頻率1600MHz的一半。而在手動調成Gear1(1:1)內存分頻模式之後,內存控制器會與內存頻率保持一致,同為1600MHz。
面對這樣的選擇,大傢到底是選擇Gear1(1:1)好呢,還是選擇Gear2(1:2)好呢?筆者之前嘗試過,接下來就來分享一下筆者實測之後的心得。
Gear1(1:1)
Gear2(1:2)
僅僅根據AIDA64內存測試程序得出的結果來看,肯定是Gear1(1:1)內存分頻模式更好。Gear2(1:2)的內存潛伏性能比Gear1(1:1)慢瞭足足得有10ns,這個差距算是很大的瞭。
雖然開啟Gear2(1:2)之後內存潛伏性能會明顯退步,但是在很多測試項目中,結果都是很令人意外的。
例如根據PCMark10的測試結果來看,Gear2(1:2)的性能表現反而是要好一點的。
基於此,到底是選擇Gear1(1:1)好呢,還是選擇Gear2(1:2)好呢?筆者的觀點是具體應用具體設置!
如果運行的應用程序非常依賴內存數據的吞吐量,那麼選擇Gear2(1:2)更好!如果運行的應用程序非常依賴內存潛伏性能,那麼選擇Gear1(1:1)肯定更好!
為什麼英特爾要搞這樣一套內存分頻機制?筆者猜測,可能是為第12代臺式機處理器做準備!第12代臺式機處理器將支持DDR5內存,內存頻率可達8000MHz以上,這麼高的內存頻率,英特爾處理器的內存控制器未必支持的住,而設計這樣一套內存分頻機制,能夠比較好地搭配高頻內存使用。當然瞭,這僅僅是筆者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