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寂寞的裝機小能手,這套配置計劃也是蠻久的。但是拖延拖延。。。好吧,我又犯瞭嚴重的拖延癥。。。
不得不說這次intel更新的11代處理器肯定會是目前最短命的一代瞭,但是隨著上市之後的反響來講intel還是激起瞭不少水花的,在intel的號召力下各大廠商也都推出瞭堪稱堆料級別的主板。而隨著顯卡廠商開始限制在芯片層面限制算力,我也順利入手瞭一張顯卡。那麼這次裝機還是安排起來吧。
作為ITX的死忠來講,這次我要搭建的intel 11代主機整體圍繞itx平臺搭建,主要目的肯定是遊戲瞭。主板方面選擇瞭華碩百傢之眼的Z590-I GAMING WIFI,這應該也是華碩目前最高端的一張Z590 ITX主板瞭,而顯卡是XFX的訊景RX 6700 XT海外版OC。以這兩樣產品為基礎打造瞭這套ITX主機。這裡先附上配件清單給大傢參考。
- CPU:intel i9-11900K
- 主板:Z590-I GAMING WIFI
- 顯卡:訊景RX 6700 XT海外版OC
- 內存:宏碁掠奪者 8G×2 DDR4 3600
- SSD:金士頓 KC2500 1T/金士頓NV1 2T
- 機箱:銀欣 珍寶 SG15銀
- 電源:安鈦克 NE850 白色金牌全模組
- 散熱:利民 Frozen MAGIC 240 SCENIC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外觀展示
LGA1200底座的延續讓原先Z490主板也可以搭配intel 11代處理器繼續使用,但是如果說硬件規格來講,肯定是新的Z590系在堆料上會更進步。這次我選擇的就是來自華碩玩傢國度的Z590-I GAMING WIFI這塊ITX規格主板。從包裝看還是熟悉的華碩百傢之眼的風格設計,值得註意的是這次包裝上醒目的Wi-Fi 6E的標志,這裡也期待華碩什麼時候上線自傢的GT-AXE11000的Wi-Fi 6E路由器呢?
外觀方面Aura燈效的ROG敗傢之眼依舊得到瞭保留,另外也看到一體化的I/O下也隱藏瞭三人風扇。主板整體還是熟悉的ROG風格設計,不知道白色的吹雪系列什麼時候會有白色的ITX規格主板安排啊。除瞭常規的配置方面華碩也為玩傢帶入瞭AI智能優化2.0,會在各個方面幫助玩傢優化散熱、網絡優化甚至AI降噪等。
這次一個比較大的改變設計在這個位置,Z590-I GAMING WIFI為玩傢提供瞭兩個M.2插槽,使用瞭類似三明治的結構疊加在這個位置。相比原來設計在ITX主板正反面的設計這個設計可以說變化不小。
取下上面3顆螺絲可以看到下面就是配置瞭雙面導熱矽片來幫助散熱的支持PCIe4.0的M.2接口,而在其背面還有一個支持PCIe3.0 x 4的M.2。當然我是希望這個規格的主板應該給玩傢配置雙PCIe4.0接口是不是會更符合定位?
此外這塊板子也提供瞭4個Sata 3接口,前置USB 3.2 Gen1以及3.2 Gen2的前置Type-C接口也都有安排。
主板頂部接口一覽,8Pin CPU供電、12V RGB接口、AIO水泵接針以及CPU散熱風扇接口。
一體式I/O擋板下可謂信息強大,我印象中這也是華碩ITX主板中第一次加入雷電4接口吧。雖然隻有一個雷電4但是也是極大的滿足瞭我對擴展性的需求,此外雖然已經配置瞭雷電4接口,但是也可以看到HDMI2.0接口也有配置,當然我也對4個USB2.0接口表示十分疑惑。不過兩個USB 3.2 Gen 2x2接口也可以滿足玩傢高速傳輸需求。
處理器方面沒什麼說的,這次裝機用的是i9-11900K這顆賬面上看似開倒車的11代i9處理器,8核心16線程設計,最高睿頻可達5.30GHz,通過CPU-Z實測可以看到多核心成績可能不如上一代10核20線程的10900K的表現,但是單核性能提升真的很多,可以看到單核成績到瞭714.5。
通過Cinebench 的測試可以看到:R15測試i9-11900K多核分數為2420cb、單核251cb;R20測試CPU多核分為5703pts,單核613 pts;R23測試CPU多核分為11678pts,單核 1595 pts。
PCMARK10測試成績為7672,其中常規基本功能10384,生產力9889,數位內容創作11935;
對於ITX機箱來講,散熱可能是11900K要面對最大的問題,整體來講銀欣這款機箱在散熱選擇上也是非常豐富,可選高塔風冷或者搭配240mm冷排的一體式水冷,實測可以看到在單烤情況下,溫度都在80到90攝氏度上下。處理器頻率最終穩定在4.5GHz。
顯卡方面入手的是訊景RX 6700 XT海外版OC,在當前的市場下,顯卡絕對是硬通貨。很多人也因為顯卡的原因會考慮延後裝機計劃,或者選擇遊戲本。總之有些一言難盡的感覺,不過我想說能搶到真好。訊景RX 6700 XT海外版OC采用三風扇設計,外觀還是十分熟悉的XFX的風格。當然想說XFX傢的6000系顯卡是真長。正面設計瞭100*92*100mm的兩個尺寸的三風扇。
背面的金屬背板上有MERC塗鴉文字,後置鏤空進氣格柵設計,延長的散熱鱗片可以讓風流通過,提升散熱能力。
相比起公版267*120*49mm的尺寸更大。對於機箱選擇上是各位需要重點考慮的。340*128*54mm的尺寸是需要各位關註的。
對於ITX玩傢來講訊景RX 6700 XT海外版OC真是巨無霸的存在,當然對應的性能也是值得期待的。核心頻率BOOST 2250MHz,4608個流處理器,12GB顯存設計支持PCIe4.0,搭配2K分辨率電競顯示器都會有不錯的體驗。
對比一下ITX主板安裝後的效果,真有些哥哥帶弟弟的感覺瞭。這樣也讓玩傢在選擇機箱尺寸的時候要尤其註意。
測試方面可以看到3D MARK測試成績如圖,Time Spy Extreme得分5641,顯卡得分5564;在DirectX 11為主的Fire Strike Ultra得分8617,顯卡得分8636。
AMD 6000系顯卡也開始支持光線追蹤瞭,訊景RX 6700 XT海外版OC針對光線追蹤測試的Port Royal測試成績為5933;
壓力測試方面也都順利通過3D Mark的Time Spy壓力測試。
在ITX機箱中烤雞測試可以看到GPU Clock達到瞭2650MHz,Memory Clock 2138MHz,溫度上烤機15分鐘後核心溫度84攝氏度。表現尚可吧,在ITX機箱中散熱肯定不如ATX全塔機箱表現來的樂觀。
內存方面也是這次評測的一個重頭戲,來自宏碁的宏碁掠奪者Apollo DDR4 3600 C14 RGB內存,是的你沒看錯。宏碁也推出瞭自傢的掠奪者系列的超頻內存。來自三星B-die顆粒為玩傢提供瞭足夠的超頻空間。而它還是支持RGB燈光的套條。目前主流廠商的光效同步他是都支持的,可以在包裝一角看到來自各大廠商的光效logo。我入手的是3600MHz頻率的版本,此外也有更高4000MHz以及4133MHz頻率的套條可選。對於容量有要求的用戶來講4000MHz C17時序的16G*2套條也會是不錯的選擇。
打開包裝看到這次使用的掠奪者Apollo RGB套條,不得說在內存創新乏力的今天掠奪者Apollo RGB的外觀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非對稱設計的外觀在內存設計中也很少見到。
高度方面因為RGB燈光區域設計要比普條高不少,在散熱選擇的時候玩傢要特別註意一下。當然一般搭配單塔風冷或者一體式水冷都是沒什麼壓力的。
內存安裝效果,可以看到非對稱設計的掠奪者Apollo RGB安裝效果也是蠻拉風的。
在兩側金屬片加持下的內存RGB部分頂部也有宏碁掠奪者logo。
看一下RGB效果吧,默認開機流光效果配合一體式水冷的RGB冷頭效果也是十分拉風。本身掠奪者Apollo RGB對於主板的光效支持也是非常不錯的,可以直接通過各傢主板的燈光管理軟件進行管理。
各種燈光效果展示,可以看到整體燈光過度均勻。對於喜歡RGB燈光的玩傢來講,掠奪者Apollo RGB的可玩性還是非常不錯的。
通過AIDA 64可以看到在開啟XMP默認模式下,測試讀寫拷貝效能如下:53G/52G/49G/ 延遲為55.4ns,整體表現十分亮眼。
手動超頻到4000MHz、4266MHz以及4533MHz的時候可以看到讀寫的明顯提升。在C17時序下順利超頻到4000MHz頻率,讀寫拷貝效能如下:57G/57G/50G/ 延遲為67.1ns,而超頻到4533MHz的時候讀寫拷貝效能如下:63G/64G/54G/ 延遲為67.7ns.整體相比默認開啟XMP之後的3600MHz提升瞭16%左右。
內存超頻之外,這次遊戲主機的SSD也是開瞭飛機。在當下遊戲動輒幾十GB甚至幾百GB的情況下。足夠容量的SSD必須安排上。這裡我為這套主機安排的系統SSD是金士頓的KC2500 1TB的容量,而且同時安排瞭一個2TB容量的金士頓NV1 SSD一起組成瞭最強的硬盤組合。這套裝SSD組合的性價比也是非常高的。
金士頓最新更新的NV1可以說是夠用黨的福音,對於大容量有需求用戶不錯的選擇。2TB的超大容量價格也不過在千元價位上,對於遊戲玩傢以及有存儲需求的玩傢都是不錯的選擇。很適合拿來當作遊戲倉庫來使用。
支持NVMe PCIe Gen 3.0高速接口的NV1對比KC2500可以看到,兩款SSD都是熟悉的2280尺寸的產品。NV1采用藍色的PCB設計,而KC2500則為黑色。
KC2500雙面都安排瞭存儲顆粒,而2TB的NV1倒是采用瞭單面設計。NV1主控來自PHISON出品的PS5013-E13,而對讀寫有要求的用戶來講KC2500則是金士頓高性能SSD讀寫的代表瞭,3D NAND閃存顆粒,1GB DRAM緩存設計,讀3500MB/s,寫2800MB/s。
安裝方面兩款SSD都是PCIe3.0 的產品無所謂那個接口瞭,不過我把上面散熱較好的接口給瞭KC2500,背靠背安裝NV1 SSD。
通過CrystalDiskInfo可以查看SSD的基本信息,可以看到兩款SSD的溫度還都是比較高的。這可能也是金士頓的傳統吧。
讀寫方面也都沒有掉鏈子,2TB的NV 1讀1651MB/s、寫954MB/s。對於需要大容量讀寫SSD用戶來講,這樣的速度表現要比一般SATA接口的2.5寸傳統SSD最高500MB/s的讀寫表現要好很多,而且安裝上也有不錯的優勢。可能是因為散熱的原因,NV1測試速度並未達到標稱寫入1700mb/s,讀取2100mb/s,調整散熱後應該會有所改善。
後面來說說機箱、電源以及散熱吧。機箱我選擇的是銀欣 珍寶 SG15銀,可能大傢對於銀欣的SG系列都非常熟悉,而今年銀欣也更新瞭旗下的SG14和SG15兩塊機箱。我這次選擇上手的就是銀欣 珍寶 SG15銀。另外同款也有黑色版本可選。全鋁的外殼可謂最大的亮點。
雖然是一款ITX機箱,除瞭支持豎立設計之外也支持復古的橫臥擺放的方式。
全鋁的外殼可以說是這款機箱最大的亮點瞭,正面和側面都有銀欣的logo。也正是這樣的logo設計讓我更覺得復古的側臥機箱設計是我這兩年選擇的。OLD MAN也許就喜歡這樣的設計。
機箱四個面的鋁制擋板都可以拆卸,設計的8顆螺絲都可以直接用手擰取下。
四面的鋁制面板拆卸方便,也都設計瞭磁吸的防塵網方便日常清潔。鋁制面板厚度大概1.5mm左右,整機裝好後重量也尚可。
內部結構方面算是當下ITX機箱少見的瞭,延續瞭之前的設計可以很好的支持高塔風冷散熱,同時還能兼顧240mm一體式水冷的安裝。但是要註意電源方面雖然支持ATX電源,但是官方建議選擇14cm或15cm尺寸的電源才能很好的安裝,或者直接使用SFX電源吧。
機箱內容細節方面可以看到還為超長的顯卡提供顯卡直接設計,讓我這樣使用超長340mm的顯卡用戶淚流滿面。
散熱方面考慮瞭利民的 Frozen MAGIC 240 SCENIC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我選擇的是白色的。在500上下這個價位上這款白色的一體式水冷會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在面對11代處理器這樣的發熱下,一款240mm的一體式水冷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所有配件一覽,預裝的風扇設計給用戶使用上提供瞭不少的便利。扣具方面也是全金屬設計,搭配改良的TF7導熱矽脂相比預先塗抹好的那種也可以方便你後期繼續使用。
預裝瞭兩把TL-C12 PRO 12CM白色風扇,采用S-FDB軸承二次動平衡校準,最大轉速1850RPM,最大風量82CFM,噪音值為小於29.6DBA。整體風格拉滿,當然如果是有白光效果就更好瞭。
鏡面的冷頭通電後會顯示利民logo,支持RGB同步效果。內部是2800轉/min低噪音馬達。
扣具部分采用金屬材質設計,安裝方式也十分簡單容易安裝。
電源方面選擇的是安鈦克 NE850 白色850W金牌全模組電源,而且這款電源還是安鈦克35周年推出的周年限定,相比傳統的黑色來講,這款電源采用少見的白色設計。對於想搭建全白主機的用戶最適合不過瞭,而且價格方面作為一款850W的全模組電源價格日常在650元上下,1W還不到1元可謂是性價比非常高瞭。另外質保方面這款電源還是7年換新的電源產品哦。
配件方面全模組線材設計,對於現在30系顯卡或者是AMD 6000系顯卡來講選擇一款850W以上的電源都是再適合不過的。
作為35周年限定版來講,這款電源采用全白設計。DC-DC+LLC方案,全組模結構,轉換率方面獲得瞭80Plus金牌認證。尺寸方面僅有14cm的長度最適合一些緊湊型機箱瞭,內部為瞭散熱則設計瞭一個14cm的FDB動壓軸承風扇,最大轉速不過831RPM,對於靜音有需求的選它肯定沒錯。
接口排列一覽,接口數量豐富。其中PCI、CPU供電接口就有4組,另外還有3組IDE、SATA接口。
電源尾部采用六邊形蜂窩狀開孔設計,除瞭電源開關之外也可以看到還設計瞭獨立的HYBIRD開關。
以上就是這樣,希望給618期間要搭建一臺ITX主機的你一些參考。相信在即將到來的618也行你能搶到一張稱心的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