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掰就斷!

正常認知中,大傢應該不會把這個詞和手機聯系起來。畢竟手機不是解壓玩具,機身強度早在十多年前就通過瞭砸核桃的檢驗。

都2021年瞭,遊戲手機怎麼還沒“死”?

然而,科技圈近期流行起瞭這樣一項挑戰:雙手分別捏住聯想拯救者2 Pro的頭尾兩端,丹田發力,隨即便能聽到一聲清脆的“啪”。

內卷如此激烈的當下公然開歷史倒車,原因或要歸結到聯想引以為傲的“ATA次世代中置架構”之上。CPU居中,整體手機做成三段式,照顧橫屏遊戲體驗,卻無法避免地犧牲瞭機身強度。

處在輿論風暴中心,聯想未公開承認機身的設計缺陷,而是宣佈為脆弱的拯救者2 Pro特別提供兩年質保。延長質保時間或許可以消除部分用戶對該機質量的疑慮,可隨之而扯下的遮羞佈還能蓋回去嗎?

脆弱的不隻是聯想拯救者2 Pro,而是遊戲手機這個品類。

2017年,遊戲手機初興,黑鯊、紅魔、ROG、拯救者等品牌扛起遊戲手機的大旗,面對數億手遊用戶,躊躇滿志地要復現遊戲筆記本的崛起之路。

可是,幾年實踐下來,各傢都是“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心添堵”。遊戲手機整個盤子百萬級別的年銷量,還不如非遊戲手機單款主流旗艦暢銷。

而另一邊,紅米於近日宣佈正式進軍遊戲手機,並把專業遊戲手機確定為長期戰略。這一舉動似乎又預示著該市場仍大有可為。

那麼,遊戲手機這場遊戲,到底還能否繼續玩下去?

文:彬彬(熊出墨請註意)

遊戲手機的夢和痛

廠商對遊戲手機市場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是遊戲本給的。

2014年,京東建立遊戲本細分品類,並制定相關的硬件規格標準。隨後,京東聯合硬件廠商和遊戲公司成立生態聯盟,共同助推遊戲本。

產品創新刺激市場需求釋放,2016年,ZDC互聯網調研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用戶對遊戲本的關註度已經超過輕薄本、商務本等其他品類。也就在當年,筆記本電腦市場連續17個季度的負增長得以扭轉。

行業找到瞭第二增長曲線,廠商自然也因此受益,聯想、華碩、海爾、清華同方等老牌廠商紛紛拓展產品線,或者直接推出一個全新子品牌,從遊戲本的崛起中找到瞭新的增長動力。

都2021年瞭,遊戲手機怎麼還沒“死”?

以2020年第四季度為例,IDC發佈的市場報告顯示,當季中國消費端遊戲本銷售量約185萬臺,同比上漲15.5%,其中大學生群體是購買主力。報告還指出,超過半數的大學生在購機時會首選遊戲本。

視線回到手機市場,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首次出現下跌,中國市場首當其沖。據IDC統計,中國市場出貨量跌幅為5%。

而另一邊,手遊市場方興未艾。根據伽馬數據發佈的《2017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2017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2036.1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移動遊戲貢獻1161.2億元,占比達57%。放眼全球亦是如此,手遊市場規模已經遠超PC遊戲,增速更呈現碾壓之勢。數據顯示,當年PC遊戲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4%,手遊市場同比增長23.3%。

在移動遊戲和智能手機的夾縫中誕生的遊戲手機,從根本上講是一個為瞭提振銷量而“無中生有”的新品類。

遊戲本的成功經驗在先,比著葫蘆畫瓢。多方共推之下,遊戲手機的概念也逐漸走進大眾視野。京東聯合各方成立遊戲手機產業聯盟,各品牌乘勢而起。小米投資的黑鯊、努比亞旗下的紅魔,都在2018年初推出瞭自傢首款產品。已經在遊戲本市場嘗到甜頭的華為和聯想,也陸續發佈瞭自傢的遊戲手機。

都2021年瞭,遊戲手機怎麼還沒“死”?

微信指數顯示,遊戲手機的搜索指數已經遠超遊戲本,借遊戲“救市”的計劃似乎再次奏效。可當我們把目光轉向真金白銀的銷售數字,瞬間就會感受到現實的殘酷。

“去年遊戲手機品牌總出貨量在170萬上下”,紅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透露。全年170萬什麼概念?在非遊戲手機中,這可能隻是某些暢銷機型一個月的銷量。例如2020年6月份,iPhone11僅在京東就賣出瞭100多萬臺。

與此同時,智能手機作為科技行業競爭最為激烈的賽道之一,市場集中度正越來越高,頭部品牌留給“其他”品牌的空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萎縮。

都2021年瞭,遊戲手機怎麼還沒“死”?

IDC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手機市場剔除五大頭部品牌之後,其他尾部品牌總出貨量為2380萬部,瓜分6.5%的市場份額。2020年,尾部生存空間減半,總出貨量為1150萬部,同比下跌51.8%。

做著第二增長曲線的夢,飽受出貨量慘淡之痛,遊戲手機的夢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落差。

噱頭>創新,想說愛你不容易

遊戲市場需求之龐大毋庸置疑,可遊戲手機卻沒能引爆消費者的購買欲,那麼問題很能出在供給側。

以遊戲本的成功軌跡為參照,這一結論進一步得到證實。

一方面,遊戲手機未能以產品創新為用戶的遊戲體驗帶來質的提升,因而在消費市場無法建立起與遊戲本同等的吸引力。

在筆記本領域,輕薄本、商務本和遊戲本因為針對的使用場景不同,廠商首先會在硬件配置上做出區隔。這就導致輕薄本、商務本處理娛樂、辦公任務時遊刃有餘,面對遊戲大作時就力不從心。

都2021年瞭,遊戲手機怎麼還沒“死”?

遊戲本在CPU、顯卡、內存、屏幕、散熱等方面的針對性升級,在保證能玩的基礎上,更實現瞭聲、畫、操作體驗全面提升。例如英特爾發佈的Tiger Lake-H 系列處理器,正瞄準高性能遊戲本市場。

遊戲手機則不然,智能手機的硬件、軟件天然限制瞭遊戲手機隻能帶著鐐銬起舞。

硬件層面,遊戲手機和非遊戲手機采用同一套配置。手機領域不存在遊戲CPU,寸土寸金的機身裡也塞不進遊戲顯卡。因此,遊戲手機實質上沒能繞開與非遊戲手機的正面競爭。甚至,出於成本、定價考慮,某些遊戲手機的性能可能還不敵同期的高端主流旗艦。

退一步講,即便硬件配置形成瞭區隔,幾寸見方的觸摸屏幕對操作的限制,註定遊戲大作的數量和遊戲體驗不如PC。軟件層面的拉胯,也讓硬件的區隔失去意義。

“哪些遊戲是iPhone不能玩的?”、“折疊屏的大屏玩遊戲豈不更爽?”一系列靈魂拷問下遊戲手機就更像是一個噱頭,而非品類創新。慘淡的銷量也已證明,絕大多數消費者都不願為這一噱頭買單。

另一方面,雖然創新空間有限,但遊戲手機品類的內卷現象頗為嚴重。激烈的競爭之下,部分廠商誤入歧途,產品技能樹隨之越點越歪,遊戲手機僅存的吸引力也因適得其反的“創新”而被削弱。

核心硬件受供應商掣肘,內容供給有賴於遊戲公司,遊戲手機產品的創新局限性十分明顯,硬件無非就是線性馬達、揚聲器、按鍵等邊緣創新輔助提升遊戲體驗,軟件創新則集中於遊戲系統的優化。

硬件層面的創新易被感知,更利於樹起差異化優勢。於是我們看到遊戲手機相較於非遊戲手機最大的差異就體現在外觀設計上,絢麗的燈帶,鮮明的棱角,突出的按鍵......非遊戲手機陷進千機一面的設計瓶頸,遊戲手機的設計卻各有各的特色。

然而,目前遊戲手機引以為傲的所謂“創新”,實質上很多都是本末倒置。花哨的外觀、厚重的機身,廠商集體鉆進為瞭差異化而差異化的牛角尖。

遊戲本的品類創新,根本在於通過核心配置升級提升遊戲體驗,酷炫的外觀設計更多是錦上添花。反觀遊戲手機,重心已經偏向瞭後者。更有甚者,一味追逐遊戲而犧牲瞭手機的基本體驗。

都2021年瞭,遊戲手機怎麼還沒“死”?

開篇提到的聯想拯救者2 Pro就是例子。與手機正常使用場景相反,遊戲一般需要橫屏握持。因此,聯想放棄瞭手機行業常見的內部堆疊模式,轉而將CPU放置在手機中部,以橫向中軸線進行對稱設計,並為之命名“ATA次世代中置架構”。該方案把機身分割為三段,讓橫屏遊戲體驗更加沉浸,代價就是機身強度遠遠不如常規設計,一掰就斷。

綜上,不是人民群眾不需要專業的遊戲手機,而是現階段的遊戲手機尚未達到群眾的購買預期。

根本就沒有遊戲手機

Canalys近日發佈瞭2018年第二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期間,各大遊戲手機品牌的市場份額榜單。榜單中一些有意思的細節,十分值得我們反思。

都2021年瞭,遊戲手機怎麼還沒“死”?

數據顯示,行業默認的遊戲手機代表品牌,黑鯊、紅魔、ROG、拯救者,並沒取得預想中的好成績。四大品牌在榜單分列第四、第五、第六和第八,四者市場份額之和也僅為33%。

除他們之外,榜上有名的iQOO、Redmi、realme、OPPO和一加,似乎都不應該被劃分進遊戲手機的范疇。例如排名第一的iQOO,其品牌總裁馮宇飛還曾公開強調,iQOO不做遊戲手機或者電競手機。

不做遊戲手機,卻把專業遊戲手機品牌甩在身後,聽上去是個凡爾賽故事,實際上反映出遊戲手機邊界的模糊。

一切又回到那個最樸素的問題,什麼樣的手機才是遊戲手機?

根據前文所述,遊戲手機、遊戲本一開始就是為瞭提振銷量而“無中生有”的新品類。與“前輩”遊戲本不同的是,遊戲本和其他品類的筆記本之間存在相對明確的界線。輕薄本、商務本帶不動的遊戲,遊戲本可以暢玩。而在手機市場,並不存在這樣一條界線。

與此同時,遊戲手機與非遊戲手機之間還在互相入侵。

近期宣佈正式進入遊戲手機市場的紅米,推出的首款遊戲手機就是在原本Redmi K40的基礎上進行“魔改”。

從這一操作可以看出,遊戲手機這幾年並未建起實質性的品類壁壘。主流品牌跨品類去做遊戲手機時,甚至都不願再專門新開一條產品線,而是加上一個“遊戲增強版”的後綴。對於專業遊戲手機品牌來說,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專業遊戲手機這邊,雖然各品牌都在有意與非遊戲手機遊戲區分開來,但是身體卻很誠實地向主流手機看齊,把主流市場關註的音質、相機作為賣點寫進宣傳海報。以黑鯊4 Pro為例,在官方口中這不僅是一款專業遊戲手機,同時也是“Vlog神器”。

遊戲手機和非遊戲手機你中有我,我中有機之後,實事求是地講,遊戲手機更傾向於體驗層面的一種肯定,而非一個獨立的手機品類。就如已經消失的音樂手機、拍照手機、安全手機一樣,遊戲手機最終也會被時間證偽。

所以,根本就沒有遊戲手機,又或者款款都是遊戲手機。

早在專業遊戲手機品牌興起之初就已經有人意識到瞭這一點,2018年,餘承東被問及華為會不會做遊戲手機,他回答到:“單純的遊戲手機隻是炒作一個概念,就像防水手機,現在所有的旗艦機都防水,所有的手機都應該有遊戲性能的。”

那麼問題來瞭,現在都2021年瞭,遊戲手機為什麼還能出來賣?

本文來自“熊出墨請註意”,文:彬彬,轉載請聯系原作者獲取授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3C王者宇晨 的頭像
    3C王者宇晨

    3C王者

    3C王者宇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